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出口拉动向扩大内需转变的必要性措施(1)论文

出口拉动向扩大内需转变的必要性措施(1)论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9 17:46:16
出口拉动向扩大内需转变的必要性措施(1)论文
时间:2013-12-19 17:46:16     小编:

【论文摘要】 经济增长来源于出口和扩大内需的拉动,本文意在论述出口拉动和扩大内需的关系,使中国的经济更加稳步前进。 【论文关键词】 出口拉动扩大内需国民生产力以工补农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增长迅速,特别是入世以来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GDP稳步提高,外汇储备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中国对世界经济的作用日益增强。

取得这些成绩一是出口拉动,二是内需拉动。 2011年中国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占世界总量比重的6.7%和6.1%,居世界第三位。

中国确实要面对如何利用两个市场、利用两个资源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达50%以上,对外贸易总额增长迅速,出现了依存度增长态势。

大量的外资在中国登陆,在众多行业控股,外资企业正在向服务、金融领域渗透。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对外开放给中国带来了资金、技术、管理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上的依赖、风险、安全问题。

收入增长远落后于GDP增长是另一个现实问题。近年来,我国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份额连续大幅下降,从2000年的73%,降至2003年的37%。

我国投资率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近20个百分点,而消费率却低近20个百分点,投资与消费的增长极不和谐。 本文意在论述出口拉动和扩大内需的关系,使中国的经济更加稳步前进。

一、出口拉动经济的良好态势及存在的问题 据统计,近年来电子信息产业在我国申请的专利,国外占80%,由于这个领域的核心技术被外国垄断,造成我国这一领域出口产品附加值低。比如出口一台彩电,由于使用外来的芯片要支付十美元的专利费,而厂家的利润也不超过十美元。

国产计算机核心技术软件和芯片也要支付国外专利费,造成利润的40%外流而自己剩不足10%的利润。手机的芯片、液晶显示器也来自于国外,所以手机的生产销售利润也极低。

汽车、日用化工品等也由于缺少核心技术,品牌来自于国外,支付大量技术使用费。 由于利润低下,不利于技术投资和生产规模扩大,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近年来将造成近30%国产手机企业落马。

这就是没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代价。 于是,随产品出口资源大量外流,而技术的掌控者则控制着我国企业的命脉,并成为理所当然的食利者。

“技术能引进,创新不能引进”,所以提高附加值关键要加强国内技术创新。 另一方面出口拉动带动的范围有限,近年来沿海和开放地区农村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绝大多内陆地区没有从出口拉动中获益。

出口存在以下问题: 1.充分利用国内国外资源对比优势,受益范围不够。 2.出口可使企业获得比国内销售更高的利润,但出口效益低。

3.外向型经济给国内带来了税收和就业的好处,内地农村没有得到实惠。 4.通过开放高技术得到了充分渗透,形成技术依赖,自主创新不够。

5.利用外资增长迅速,外资容纳和带动的劳动力有限。 6.市场经济激发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潜能,靠钻政策空子的企业还有相当的存在。

7.开放给中国带来了资金、技术、管理的同时也带来了经济上的依赖、风险、安全问题。 开放使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普遍的可持续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当前的迫切任务。即开放不能遗忘改革!

二、处理好改革和开放的关系 对外开放给我国经济带来了生机,进一步利用开放带来的好处更大范围更大力度的提高生产力给国民带来普遍的经济实惠还要依赖于进一步的改革。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在现实生产能力条件下,国内生产要素有机组合有能力创造巨大生产力。我国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在我国国内有巨大的产品需求,国内经济增长势头强劲,如果能处理好积累与消费的比例关系,利用国内消费拉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将是上策。

“不战而驱人之兵,上之上者也”。 在我国这个国度,经济发展的空间较大,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的基础,而经济发展主要动力是科技。

近年来由于国际技术渗透,带动了我国生产力发展,一大批企业在本土迅速崛起,国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这主要依赖中国国内需求拉动,我国市场需求总量巨大,如果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领先水平,企业规模将迅速扩大。

而这依赖于企业运作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企业生产要有方向,企业管理要有机制,企业活动要有市场。

市场要反映需求,供给要建立适当的市场。比如,我国农业产品既有强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又有大量劳动力资源而生产力却很低,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适当的市场。

所谓适当指市场功能是否健全。又如,我国医药流通环节多造成药品价格过高,造成企业低利润消费者消费负担过重直接阻碍医药业良性发展,同时造成中间环节过度发展成本。

房地产建设能力不能充分发挥亦是国内现实问题。因此通过国内需求拉动经济还要对国内商品生产、流通、消费诸领域加以梳理。

1.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基础,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是通过开放激活国内生产力,内因就是通过改革提高国民生产力。

改革是国内经济梳理,开放是打开国门利用国际有利的环境条件。 2.国内只有有效的改革才能更有效利用外部条件,同时减少对外经济依赖性减少风险确保经济安全。

3.开放可以扩大,改革任务重大。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正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原因。

三、扩大内需的必要性措施 1.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国内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已连续第四年增长幅度超过25%,形成了庞大的供给能力。

在出口持续快速增长难度加大、城乡居民消费能力短期内难以大幅提高的情况下,国内市场产大于销、供过于求的矛盾将加剧。无法吸引民间私人投资。

我国外汇储备已超万亿美元,税收总额巨大持续增长,人民币升值压力较大。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准备了基本条件。

(1)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我国工资收入占整个GDP的比重在不断下降,大概在10%多一点,而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工资收入占的比重则高得多。

另外工资占企业成本比重更低,我们是20%,美国等发达国家是50%到60%。通俗地说,就是老百姓没有充分享受到经济发展的好处。

过度时期出现了“储蓄过多、消费不足”的现象。①工资水平太低,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经济剩余只是被少数人占有,实际是富裕了一部分人,而国民收入差距扩大,这样,高收入者消费高档的进口品,国内消费市场仍然处于萎缩状态。

②工资水平太低,低估了人力资本的价值,造成恶性循环。如果人们的收入大部分只是用于解决温饱问题,那么个人就没有能力进行自我投资,或是解决子女的教育问题。

③工资水平太低,不利于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多用低成本的劳动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反对低工资政策并非主张要采取高工资政策,而是认为工资水平要与经济发展阶段和生产效率相适应,有利于协调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2)以工补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科技投资,教育投资。

消费不均衡现象导致了“有钱花不了”与“没有钱可花”问题的并存,两极分化使农民没有生产力从而没有购买力,以工补农应是长期的基本国策,以消除农村的知识、信息、资金、消费贫困。 2.消除二元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生产力。

要想解决农村消费不足就必须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现代农业吸纳劳动力是有限的提高劳动生产率必然导致大量农民向其他产业的转移从而消除二元经济结构。 发挥农业优势提高劳动生产力,规模化的农业才能向现代化过渡。

3.提高劳动者素质创造国民生产力

(1)有针对的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教育使其成为生产力的主导。2005年国民储蓄率较高,居民人民币存款余额已超过14万亿元,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存在问题是农民手中可再生性收入较少。

可再生性收入直接来自于农民的生产能力,而生产能力主要取决于其接受的职业技术教育水平。

(2)正确处理好三次产业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优势。转移劳动力和下岗劳动力就业渠道单一,多不能组织起

一、二产业生产,因而必然导致国民实际收入因再分配导致的下降。因而要采取对物质生产加以鼓励的措施,正确看待商业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

(3)继续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创造良好的企业环境。关键是简政放权强化服务职能。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