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乌海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思考

乌海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思考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6 03:12:53
乌海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思考
时间:2023-08-06 03:12:53     小编:

乌海建市以来,依托煤炭等资源保持了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竞争实力不断增强,然而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源于煤炭、电力、特色冶金和建材工业的发展。“十一五”以来,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节能减排任务的影响,乌海市这些行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受到一定限制,因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探索和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乌海市经济增长方式现状分析

(一)总体上呈粗放型特征

目前,乌海经济的增长质量和效益仍然不高,总体上呈粗放式的特征。

在30年里,乌海市有25个年份属

超高度粗放型,5个年份属于低度粗放型。超高度粗放型增长的年份占整个年份数的83.3%,低度粗放型年份占16.7%,表明乌海市从总体上看属于粗放型增长方式,只有“九五”期间的五年为低度粗放型增长,之后的十年又出现逆转。

(三)主导产品大部分在国家的过剩产能行列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产能过剩的主要工业产品有:合成氨、甲醇、焦炭、电石、PVC、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和多晶硅等。乌海市的主要工业产品大部分被列入了国家产能过剩的行列,今后的发展必然要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

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必要性

(一)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乌海市是资源型城市,以本地区矿产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高强度开采和利用,资源(特别是煤炭资源)趋于枯竭,经济结构失衡、接续替代产业乏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日趋严重。按目前的原煤产量3000万吨和回采率65%计算,煤炭资源开发也只能延续22年,急需寻找新的资源来支撑经济的发展;另外乌海市水土资源也十分短缺,已成为制约今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并且乌海大部分企业生产工艺落后,主要生产初级产品,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竞争力弱,资源浪费严重。乌海要实现持续发展,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已迫在眉睫。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

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经济增长的整个社会福利分配格局趋向一种结构性扭曲。因为这种增长是权力推进、投资驱动的,因而,它的福利分配的主要特征是向资本倾斜、向政府倾斜,而普通民众就无法同等比例地分享到经济增长的好处。2005-2009年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在逐年下降,民众收入的增长与经济的高速增长不协调。

三、造成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不力的原因

(一)国家过重的强调GDP指标,地方政府成为GDP总量增长的推动者

由于我国多年来都强调GDP总量的高速增长,而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考核力度相对不足,再加上就业和工资的刚性需求,使得各级地方政府成为地区生产总值创造的主要者。乌海市是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以“原字号”为主,多年来随着资源价格的不断上涨和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助推了地方经济迅速增长。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大,既适应了上级政府部门的考核要求,又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自身要求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动力。

(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阻碍经营方式的转变

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将自主创新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由于企业能够以廉价和低效率的使用资源,依靠资源就可获得高额利润,缺乏转变发展方式的动力,加之政府没有硬预算的约束,企业的创新动力不足,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高。

国际上通常采用研究与试验发展

活动(R&D)的规模和强度指标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2004-2008年乌海的大中型企业个数不断增长,而有科研活动的企业数却呈下降的趋势,人员和经费的投入不足,R&D经费投入强度最高的2006年,也只有0.24%。

(三)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成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短板”

长期的发展过多的强调工业,使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第三产业结构比例不够协调,特别是与我市主导产业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我市企业服务外包程度不高,多数工业企业在原材料购进、生产制造加工、产品销售网络上自成体系,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运输队,有自己的原材料储备库等,大量本应该通过外包方式完成的服务活动在企业内部消化完成,致使制造业成本很高,效益很低。

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采取的措施

(一)更新观念,建立综合全面的领导干部考核机制

评价考核政府官员的指标体系是政府官员行为的指挥棒,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逐步打破过去那种考核地方干部政绩的单一的GDP总量指标,强调GDP总量增长的同时,加重民生、环保等其他指标的考核筹码,建立全面综合的考核评价体系。使政府官员在正确的政绩观指导下,既能获得升迁的机会,又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二)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市场机制

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对特定产业的直接干预,从税收政策、信贷、土地使用等方面加强引导,让市场发挥更充分的作用,尤其是在资源使用方面,要提高信息的披露程度,增强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机会,完善价格形成机制,要让资源使用价格反映全部的成本。减少企业的投机和短期行为,提高市场主体的理性能力。

(三)鼓励企业技术创新

加强产业改造升级,加大对引进技术的吸收、创新力度,用高科技和先进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日本和韩国当年经济快速腾飞的时候,用于消化、吸收、创新的资金是引进技术资金的5倍和8倍,而我国为7%,乌海也只有12%。因此我们要通过信贷、税收和硬的预算约束机制(要求企业拿出一定比例的利润进行技术改造、科技创新),鼓励、引导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对原有技术进行消化、吸收、改造和创新,使我市的核心产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四)承接产业转移,着力发展替代产业作为资源城市,我们依托资源,但不依赖资源,必须在资源产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做好替代产业和接续产业的发展工作,加快发展非煤产业,构建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抓住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因地制宜的承接沿海和发达地区的技术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产业;按照多元发展,多级支撑,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的要求,鼓励我市大企业、大集团发展非煤产业,同时扶持中小企业,提升现有非煤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按照工业向工业园区集中的要求,对非煤产业要集中建设,提升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建立产业基地,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

(五)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我们所说的发展服务业,不是全面的推进,而是要有重点,有先后的进行,首先要发展与我市主导产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能够细化和深化专业化分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现代化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市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要在思想上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不能把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经济割裂开,也不能抱有“自给自足”、“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小农经济观念,老是习惯于内循环发展。而是要将现在制造业企业内部的服务性质的部门剥离出来,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一定规模的第三方的服务部门,集中为制造企业提供专业、专门的服务。

(六)完善收入分配体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积极落实中央提出的“两个同步”政策,使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的向居民倾斜。继续提高劳动者基本工资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保障标准,消除居民生活的后顾之忧;采取灵活而有针对性的措施,扶持富民产业的发展;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扩大就业容量,千方百计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