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议审计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浅议审计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7-12 00:49:42
浅议审计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时间:2023-07-12 00:49:42     小编:

浅议审计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审计学是一门理论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因此审计学的教学必须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但是目前,国内高校会计类专业开展审计学实验教学的状况很不理想。有的学校根本没有开设审计实验课程,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审计实验课程,但仅局限于引入案例教学,学生从案例中了解到的知识点非常分散,很难从总体上系统地领会审计工作的精髓。也有部分学校引进了审计模拟教学软件,但由于现有审计软件所提供的实验背景材料非常有限,与实际审计工作中面临的复杂环境和需要运用职业判断处理大量问题的现实状态相去甚远,因此往往使学生的实验操作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很难获得实际工作的感性认识。这种状况大大影响了审计学课程的教学效果,使审计学长期以来在师生心目中一直是一门“难教、难懂、难学”的课程,也使得会计类毕业生从事审计实践工作的能力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经济环境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当前审计学实验教学的改进思路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如何构建一个与审计学理论教学体系相配套的实验教学体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实验教学在审计学教学体系中的地位

(一)从审计学课程的特点来看。审计学课程的特点突出地表现为综合性与实践性。综合性体现为审计学课程中融会贯通了其他多门课程的内容,包括会计学、管理学、统计学、信息技术等。实践性缘于审计学课程的应用性特点,它要求老师在审计学课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理论上应该做什么、怎么做,而且应当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仿真练习和模拟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审计流程和方法的感性认识,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鉴于审计学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特点,单纯的理论教学很难使学生理解审计学的逻辑和精髓。而且审计学理论知识如果不与实务操作结合起来就会陷入抽象的漩涡,导致学生对审计学产生距离感和畏难情绪,失去学习兴趣,而只有恰当地运用实验教学形式才是促使学生焕发学习热情、迸发创造性思维的最佳途径。

(二)从审计学课程的内容来看。审计学课程大致可以分为审计学原理与审计实务两大部分。审计学原理部分主要介绍审计学的基本理念和方法,这一部分涉及的概念比较多,各个概念之间又相互渗透,而各部 分知识之间的联系性和逻辑性却并不容易理解,在这种情况下,适当地运用实验教学形式,既可以使学生在应用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审计学的逻辑和精髓,又可以使学生对相关概念、原理形成感性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审计实务部分主要包括各类交易和账户余额的审计程序、特殊项目的考虑、审计报告的编制等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经常面对的困惑是:虽然他们能够理解针对各类交易和余额所设计的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如何为实现审计目标服务,在运用单项审计程序进行作业演练时也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但一旦面对综合的案例分析就不知如何下手。在这种情况下,实验教学就可以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将审计学的各项原理方法串联在一起,融合成一个整体,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正确应用相关原理与方法,培养他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审计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

要构建科学的审计学实验教学体系,一方面应当结合审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紧密契合会计学专业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从审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来看,通过审计学课程的教学,既要使学生掌握、理解审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更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使学生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胜任以后所要从事的工作。

(一)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1、审计学课程内部知识的优化组合。审计学课程的内容包括审计学基本理论、审计程序和技术以及业务循环审计实务三大方面,这些内容是紧密相连的。但理论如何指导实践、审计实务中审查技术和方法如何有效选择和应用,这就需要审计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对课程内容进行设计,使学生学到既系统又实用的知识。

2、加强相关专业课程的衔接。审计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审计理论知识和审计技能,还要掌握会计、税法、经济法、数理统计等多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从审计的角度将此前所学专业课的相关知识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运用已获取的会计、税法和经济法等方面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必须做好课程内容的协调,注意各课程间内容及知识点的衔接,避免先修课程、并进课程、后续课程内容的脱节与重复,保持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

(二)构建多层次的审计学实验教学体系。根据实验教学服务于不同层次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可以将审计学实验教学体系分为基础层次、综合层次和提升层次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在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及人才培养目标上具有不同的功能:基础层次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基本操作技能为主;综合层次以吸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综合把握和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为主;提升层次以探索性、设计性试验及科研训练、社会实践、毕业设计为主,突出学生创造性、探索性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

第一,基础层次。“基础层次”包括开展基础案例的讨论和实验室的审计模拟实验练习等形式,目的在于扎实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审计的基础技能。基础案例可以包括企业内部控制案例、财务舞弊案例、财务审计案例、效益审计案例等。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学习,可以引导学生将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通过案例的方式加以验证,从而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实验室练习主要是运用审计教学软件,配合课堂教学让学生熟悉审计流程,并对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和使用有个感性认识,起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第二,综合层次。“综合层次”通常采取一些综合训练型实验、邀请实务工作者举办讲座等多种形式。在综合训练型实验中,教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案例进行演示和讨论,让学生设计从审计准备阶段到实施阶段以及报告阶段的审计思路,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引导,提出不同的假设,让学生能够应对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鼓励大家进行讨论。该环节侧重于引导学生将在课堂上所学的各类知识(包括会计、审计、税法、经济法等各方面的知识)进行全面综合、融会贯通,从而进一步深化对课堂知识精髓的理解,锻炼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邀请经验丰富的实务工作者为学生做专题报告。通过这种专题报告或讲座,使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实际审计工作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笔者所在学校曾多次邀请会计师事务所的相关专家来我校作报告,效果很好,既有助于增加教师对实务的感性认识,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第三,提升层次。“提升层次”属于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教学,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实地实习的形式,侧重于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为了加深学生对审计学中某一个概念的理解,可以让学生进行短期社会调查。这种实践方式可以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搭建一个很好的平台。将学生送到校外的会计师事务所、企业进行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审计理论及基本方法解决审计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以有效缩短就业后的适应期。具体可根据课程进度和学生学习情况及要求,将学生分批、分期送到会计师事务所或企业,由审计实践指导教师或注册会计师对学生整个实践过程进行引导和监督。实习环节虽然还存在种种不足,但对于专业水平的提高还是非常有用的,关键在于要加强对实习的管理,多开辟一些实习基地,与实习单位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增强实习单位对学生的信任度,让学生能有机会接触更多关键的业务,而不是仅仅从事简单反复的事务性工作。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复习,而且可以使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大幅度提高,满足企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