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审计准则的发展对审计意见类型影响的分析

审计准则的发展对审计意见类型影响的分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14:13:50
审计准则的发展对审计意见类型影响的分析
时间:2013-12-18 14:13:50     小编:

审计准则的发展对审计意见类型影响的分析

一、审计准则发展对审计意见类型分布的影响 2000年之前,我国的审计主要受第一批《独立审计准则》影响,在1998年到2000年间,我国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公司比例达到历史峰值,均超过15%,相较于审计制度更完善的美国,这一比例也是相当高的。这主要是因为我国证券市场在此时并不发达完善。从上市公司本身来说,整体质量较低:从证券市场来看,由于监管不严,使得操纵利润现象普遍。在非标准无保留意见中,又以带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和带说明段的保留意见为主,始终保持在11%和3.2%上下,这一原因在于1995年的准则中对带解释性说明的审计意见没有具体规定,在制度不健全的环境下,注册会计师更倾向于选择较为模糊的审计http://Www.LWlm.CoM意见。并且准则规定发表否定意见的情况必须是被审计单位拒绝调整,而弄清那些经营混乱的公司该如何调整确非易事,这使得审计意见进一步集中在带解释性说明的审计类型上。 2003年开始执行修订后的《独立审计准则》。该准则将审计报告建立在遵守独立审计准则要求和实施审计工作的基础上。不得不说这一完善直接造成了2003年高达93.17%的标准无保留意见。准则明确规定了注册会计师仅对出具的审计报告负责,但不提及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并且删除了审计报告意见段中的“一贯性”。这两点,一方面为注册会计师提供了免责条款,另一方面减少了对会计政策的限制,因此注册会计师更敢于发表标准无保留意见。 总体上来说,2006年以后上市公司审计意见情况明显好转,这无疑受益于新颁布的审计准则。从上市公司来说,新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向治理层和管理层及时通报内部控制缺陷和识别的重大错报,并要求管理层提供书面证明。这使上市公司更加规范了内部结构和信息披露。从注册会计师来说,新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也应关注内部控制的非重要缺陷,强调了实际执行的重要性与错报风险、审计计划、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联系,公允价值会计估计与风险评估的联系。从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内部构成来看,新准则扩大了带强调事项段的范围,强化了重大错报对非无保留意见的影响,使带枪带事项段的审计意见提升了20%,其他比例相应下降。

二、结论与建议

总的来说,审计准则的变更从两方面影响审计意见类型。

审计准则在发展过程中加大了对上市公司监管的力度,使其更关注审计意见类型。为避免因不利审计意见而导致的损失,上市公司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提高公司质量,合法公允的计量会计信息,使标准无保留意见比例逐步上升。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准则的完善过程中更加明确其与治理层、管理层的责任划分,从而保证其以更加理性身份据实发表审计意见。并且准则的完善提供了更详细的审计工作标准,减少了不确定成分,使审计意见更为精准。

鉴于审计准则发展对审计意见的影响,我国应更积极地完善审计准则体系,进一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增强与证券市场的联系,加大监管力度;细化具体准则,减少职业判断,使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有章可循。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