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必修教材中栏目与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探索(一)

必修教材中栏目与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探索(一)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26 00:47:41
必修教材中栏目与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探索(一)
时间:2023-01-26 00:47:41     小编:

必修教材中栏目与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探索

摘要:教学活动不仅是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还应把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为学科教育的目标之一,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均得到发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学科教育必须自始至终坚持把非智力因素培养放在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之中,它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结合新教材栏目设置内容、体系、特点上的变化,有针对性地探索新时期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关键词:必修教材 栏目 非智力因素

1非智力因素培养必要性

1.1非智力因素及其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之外,又在人智力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影响甚至决定智力活动效率的一切心理因素的总和。一般来说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气质、习惯和世界观等。

被誉为“我国基础教育播火者”的林崇德教授指出:“一个学生的成才,不仅依赖于智力因素,而且更重要的是依赖于非智力因素”。这一句话从学生发展的认知心理角度解释了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进行的。并且说明了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在人的智力开发、接受教育、发明创造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过程,起着动力、定向、维持、调节、补偿、控制、强化、影响、创造等作用,是学生创造性学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必要心理因素;积极、健康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智力水平发挥的“催化剂”,是充分开掘和发挥智力潜能的关键。因此要实现学生化学学习的有效性,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和谐发展是必需的。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着眼学生未来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兼顾学生志趣、潜能的差异和发展的需要。新课程确立了以科学素养为本、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目标。这就是要我们在新课程教学中走出以知识技能为主要取向的目标观,突破只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目标,改变只重视智力因素而忽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效果作用的教育,使教学回归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教学三维目标体系中来。

在三维课程目标全面发展的要求下,新课程教学在注重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还要将更多的眼光投向能力体系的构建,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的形成过程、情感体验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将不再把学生当作是知识储存的仓库,而是作为活生生的独立个体看待,学生的学习天地也从课堂延伸至整个社会。知识至上的价值评判标准已被打破,一些非知识性指标会上升为价值标准的重要方面,如学生的自信心、积极心态、耐挫力、求知欲、学习热情、意志品质等等。因此把情感、动机、兴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纳入新课程的实施中是时代的需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新课程成功实施的需要,这既是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也是教育理论不断丰富的结果。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我们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教育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2苏教版教材栏目设置特点分析

化学课程改革伴随着化学教材内容和形式的改革。苏教版新教科书一改以往教科书以章节划分内容的做法,而是按“专题”来划分教学内容,从教学活动上分析,新教科书是由课文模块和不同的栏目模块组成的,其中课文模块是新教科书的主体,教学活动模块穿插在课文之中,主要是通过设计各种栏目(图中“【】”中所示)来体现,包括“你知道吗”、“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信息提示”、“问题解决”、“整理与归纳”、“拓展视野”等。并且形成了以下的体系结构:

苏教版教材从整体上设计栏目,使栏目成为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栏目种类之丰富,数量之多给一线化学教师一种全新的感觉;并且栏目呈现的内容设计上大胆创新,改变了传统教材单一传递知识的倾向,融入了很多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非智力成分,使栏目内容更好地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课程目标,并且对应学生不同的学习活动,内容生动活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化学,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指导更为全面。

3.栏目使用与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

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目的之一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即从非智力因素入手来发展学生的智力。具体说就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良好学习习惯与性格。

3.1利用栏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3.1.1利用“你知道吗?”栏目,引发学习动机

高中必修教材是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的基础上为全体学生开设的课程。但对于刚升入高中学习的高一学生来说,由于化学知识难度的提高,很多学生在面对一个相对陌生且不易理解的知识时,学习中难免存在畏惧的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在必修内容教学时考虑到这种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避免措施。3.1.2利用“问题解决”栏目,强化学习动机

林崇德教授在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中指出“成就动机与学习任务完成存在正相关,它促使学生发挥现有的知识技能,并将知识技能迁移到新情景中去。”如何让学生在课时学习中获得一种成就感呢?笔者认为利用好新教材中“问题解决”栏目,让学生现学现用及时地获得这种满足感,对强化学生的化学学习动机非常有意义。3.1.3利用“拓展视野”、“资料卡”栏目,培养远景性动机

所谓远景性动机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远大理想,理想是学生长远的奋斗目标,使学生树立自己远大的理想,明确自己在为自己的前途而读书,才能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才有持久的动力。但学生并不能自动地产生这种动力,这就需要老师适时地、自然地、坚持不懈地做好引导工作。3.2利用栏目,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对智力活动有重要影响的非智力因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著名教育学家史绍熙通过研究指出,“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他就会有高度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就会有坚强的毅力和忘我的学习精神。”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就是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也就是保证化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3.2.1利用栏目中实验素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成为了学生化学知识意义构建的支架,更为主要的是实验教学对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非智力因素——兴趣培养上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通过实践我们发现,一些视觉冲击较为强烈的,对比度明显的,并且能以形象说法表述的实验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热情。如苏教版《化学1》教学中,光亮通道实验(胶体的丁达尔现象)、色素跑步比赛(纸层析法)实验、多彩的火焰(烟色反应)、谁能笑到最后(次氯酸与二氧化硫漂白品红溶液对比)实验、吹气球比赛(碳酸钠与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实验等,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的经典例子。

实验现象本身引发的兴趣只能说是最为初级的感知层面上的。教师在教学中要不仅要创造,还要保护好这一兴趣,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到重点观察的目标上,捕捉反映本质属性的特征现象,结合现象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引导学生理解化学概念,掌握化学规律,使这种兴趣成为学生学习动力的基石。例如:钠与水反应的性质实验教学时,我们不仅可以用谐音法将实验现象浮——熔——游——响——红(芙蓉又想红)概括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而更应将各个环节现象出现的原因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解释背后的本质。从而使化学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化学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

3.2.2利用栏目中生活化素材,培养学生学习兴趣3.3利用“化学史话”栏目,构建丰富的非智力体验

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对化学史重要作用概括说:“化学给人以知识,而化学史给人以智慧”。因为化学史知识,从知识与技能的发展角度来看,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事实、概念、原理及科学发现的历史背景、现实来源及其应用,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过程与方法的获得的体验来看,有助与我们学习科学家的方法,掌握科学研究的艺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典型的科学探究的案例教育;从情感态度价值及品质的养成观角度来看,可以学习科学家的高尚品质、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化学史教育的内容是丰富的,在化学教学中适当进行科学史的教育,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一条很好途径。

3.3.1利用“化学史话”栏目,认识化学科学研究方法3.3.2利用“化学史话”栏目,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品质

一部化学史就是化学家凭借勇往直前的创新精神,崇尚求真务实的实践态度和无私无畏的献身精神谱写成的。特别是科学家追求科学真理的榜样力量和典范效应,科学家们不迷信、不盲从、不悲观,执著追求的科学品质教育,通过化学课堂的渗透,对培养学生刻苦、勤学习态度奋,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意义非常重大。例如《化学1》原子结构的演变“汤姆生的学生卢瑟福对老师构建的模型的怀疑,通过实验验证,并且提出了自己的新模型,汤姆生写信祝贺”的史实,由此看出卢瑟福具有“科学是需要怀疑态度”、“科学不是盲从权威”追求科学事实思想;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凸现了他勇于创新精神;老师汤姆生祝贺说明了他具有广阔的心胸和尊重事实的科学品质。

3.3.3利用“化学史话”栏目,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化学史中渗透、蕴含丰富的审美元素,因为化学史中有科学家们在探索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对美的追求。如《化学2》核外电子排布中“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就有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体现着化学理论的简约美;《化学2》苯中“凯库勒与苯环结构”凯库勒提出苯环结构有着对称美的内涵;《化学2》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中“勒夏特列原理”就是体现变化与永恒、动静和谐的哲学美。科学家们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展现了化学之美。它能激发学生强烈情感体验,伴随而来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枯燥无味的化学世界,而是极具魅力的元素符号、化学方程式,仿佛一行行美妙的音符。学生不仅获得了自然界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而且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和谐中蕴藏着无穷的美,从而培养了学生对化学的审美意识,激起他们学习化学欲望。

3.4利用“活动与探究”栏目,体验情感、锤炼意志

高中化学新课程提倡探究学习,这是由于探究活动是学生主动地获取化学科学知识,体验科学过程与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主要活动方式,也是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化学科学的本质,促进自身对化学的认知、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有助于形成一定的化学科学探究能力主要渠道。

“活动与探究”栏目的功能是倡导“自主探究学习”,提高“自学能力”的主阵地,是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体系中过程与方法的最佳学习方式。是引领学生积极投身实践活动,在“做中学(实验中学习化学)”的自主探究中享受发现的快乐。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形成了方法与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为主要的是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以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3.4.1利用“活动探究”栏目,获得积极情感体验

情感是个体内心对事物所持态度的外在反映,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对促进或阻滞学生的智力活动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良好的情感体验,能够唤起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有积极的情感体验。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当涉及到“活动探究“时,当课堂中老师告诉他们进行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寻找规律是时,他们情绪往往非常一致地激动,并且要求他们自主来进行实验探索时,他们总是有一种急迫的行为表现。在“活动探究”的实验探索过程中,他们表现出对实验现象惊奇、实验解释的冥思、实验达到预想结果——成功后的喜悦、实验结果出人意料时的失望等,充分表明了他们的情感在探究过程中得到完全自然的流露。综观结局,无论结果如何,他们却永远乐此不彼。实践告诉我们,“活动探究“栏目的有效利用,对于每位成长中的学生来说,获得的均是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

3.4.2利用“活动探究”栏目,锤炼学生毅力

意志最特出的特点是,一目的性,二是克服困难。它在智力活动中,能促使认识更具有方向性,又能排除各种困难和干扰。它包括自觉性、坚持性和果断性。

高中新教材中“活动探究”栏目具备了培养学生坚定意志力的条件。“活动探究”栏目在活动内容上指向性非常明确,并且需要学生做出果断性的判断,同时在各种假设性方案的检验中必须学会坚持,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例如《化学2》化学反应的限度中探索“氯化铁与碘化钾反应是否存在限度?”、“氯气与水反应是否有限度?”,从问题情景——提出假设——实验检验,无不需要学生自觉独立思考,对于实验后的现象无不需要果断的判断,对于每种方案是否科学、可操作性,无不需要坚持尝试。由此,笔者认为该栏目的合理适度使用,对于学生意志力的养成是非常有益的。并且养成了学生脚踏实地、务实肯干的作风,铸造良好的个性品质,为他们将来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生活奠定良好的个性基础。

总之,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学习化学效果来说是毋庸置疑的,当涉及到每个具体的要素时养成时,它们均是一个累积的长期坚持的过程,没有任何一个素材能包容一切的,也没有通过一次实践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它需要我们教师的开发和不断实践。

参考文献

:[2]王祖浩主编.化学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刘知新.化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杨智君.化学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初探.华中师大硕士论文,2006

[5]沈德立.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12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