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路论文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路论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16 01:09:10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路论文
时间:2023-04-16 01:09:10     小编:
(一)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路论文

一、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归结:管理者自身素质不足

对于当前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问题,是我国高教界是近些年来倍受关注和普遍热议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虽然人云亦云,有着诸多的说法,但是集思广益不难看出,所有问题都可集中在一个交集上,即:管理者自身素质的不足,实际上也就是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怎样坚持以人为本的问题。若证实这样的论点,不妨从问题的角度分析目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

1、教学管理观念在新旧交替中转变,但新的教学观念还没有明显的建立起来

建国后,我国高校在计划经济时期创建和发展起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给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奠定了根深蒂固的管理观念。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传统的教学管理观念已经不适应了,这样的观念和经验危机已被高校敏锐的感受到了,从理论探讨到实践探索都在积极的进行。但是,无论从理论探索层面,还是在实践探索层面都还存在着不足,实则,这也是有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即:事物总是处在发展变化的进程中的,总有新的规律要探索,总有旧的经验被新的发现和新的做法所打破。不可否认,我国高校教学管理观念的主导在于管理者,从校领导班子成员到肩负各层级管理责任的人员,思想解放程度不够,因循守旧、保守自闭、顺理成章、就事论事的做法淡化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改革意识,认为教学管理只是管理学校教学工作所必须完成的一些具体性事务,老的经验是成型和适用的,照抄照搬行政命令和教条式的管理经验。传统的教学管理经验必定有其合理成分,需要在当今高校的的教学管理工作中传承,但是,行政命令和教条式的管理经验必须抛弃,因之束缚了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保证。虽然,近年来高等教育教学管理问题已经摆到议事日程,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相关经验,但是思想解放和开拓创新需要与时俱进,况且,已有的改革经验尚不足以满足指导实践之所需,一些传统的教学管理观念仍影响着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经验管理、行政管理的方式的影响还在,教学管理者还未真正建立起“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观念,高等院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必须得到进一步的改革和更新。

2、教学管理模式在改革中调试,但适合的教学模式还没有有效地搭建起来

虽然我国早已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但毕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的调试程度也还不足,计划经济时代的一统化、指令化、灌输化等影响还不同程度的存在。具体表现在:教学管理实践中贯彻的是领导层面包括行政管理层面的意志,教师和学生基本处于被动的服从状态,主客体位置被颠倒,其结果必然是教师和学生从教学活动的主体位置跌到客体的位置,学校要求教师和学生怎样做,就必须怎样做,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意愿和能动性受到压抑,使得课堂教学呈“填鸭式”状态,学校要教师怎样教,教师就怎样教,对于学生希望怎样学并不去考虑。而且,传统的行政式教学管理模式,通常要求教学管理服从既定的教学制度的设计和安排,教学过程中一直受到既定的规章制度的严格约束和控制,制度化管理固然是成功经验,但制度的内容必须科学,制度也不应该一成不变,也需要适宜、适用的加以调适,否则,制度的副作用也会削弱极教师和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水平的积极性。高等院校必须不断的解放思想,将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置于动态管理之,这样,才能满足不断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需要。

3、教学管理手段在创新中尝试,但形式化、教条化、定效率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对评估和检查是现阶段教学管理单位对高校所采用的普遍性管理方式,高校为在评估和检查的过程中巩固和提高学校的级别,常常回味应对检查搞“短期行为”,将有限资金用在“自我贴金”的形式上,做些急功近利的事情,但对加强常规式、实效性教学管理的认识却不足,认为教学管理只是调排课、保管学籍档案、安排考试、检查课程教学等方面的例行工作,因此,对教学管理工作以及对教学管理人员培训的经费和精力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发展与完善。另外,在互联网技术进入高校教学管理实践后,许多高校都运转期信息化的教务管理系统,这一变化提高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但是也出现了教务系统软件并不完全适合于本校教师和学生的使用的问题,如局限性,仅仅在书面文本上可以操作,在事务上的管理还没有应用,在传播教学经验等方面应用的亦不足,滞后性、片面性比较明显,手工操作状态依然存在,使得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形式化问题的存在。

4、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在积极提高,但专业化、精干化、高效化的目标还未能实现高校的教学管理的专业性不容否定,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经验既来源于实践,又依赖于传授。从实践层面说来,要求教学管理者善于在积极工作的过程中摸索和探知,不断升华感性认知;从传授层面说来,需要“他者”的传授,也即高校的培训和宰教学管理实践中涌现的先进管理工作者的言传身教。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的素质往往决定着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及所培养人才的素质。但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队伍中的高素质教学管理人员仍旧十分缺乏,甚至于现有的教学管理工作者只满足于完成事物,未经受过专业的教学管理知识培训,他们每天被繁杂的具体事务所缠身,疲于应付,很少有时间进行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学习,更谈不上具有专业工作的前瞻性研究和创新性实践。这种现状造成了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发展方向的模糊,教学管理新思想、新观念和创新意识的匮乏,高等院校教学管理的这种滞后性局面很难满足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需求。

二、高等院校教学管理的改进措施的关键在于:牢牢坚持以人为本

1、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转变教学管理观念上与时俱进

高校教学管理者要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责任,强化改革创新观念,善于结合工作的实际需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拿出新办法。不能墨守成规的将自己的观念和行为限制于已有经验之中。从学校说来,教学管理机构、管理职能、规章制度要建立健全,实行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但是,规范和制度不能一成不变,应根据需要适时调适,一经调适就要有透明度,就要认真贯彻执行,不仅仅将之停留在纸面上和文字中;从教学管理人员说来,应当充分认识到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地位,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将教学管理转变为教学服务,实行服务式管理,并时刻提醒自己、激励自己要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完善的服务。这样,才能使教师和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受到了尊重,才能主动积极的参加到学校的教学管理中来,形成学校管理层面和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管理活动中的良性互动。

2、断完善教学管理机制,有机整合教育教学资源

完善教学管理机制的动力源泉在于教学管理工作的创新,创新的目的是破旧立新,创新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不断完善高校教学管理机制的过程中要有机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以教育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来提升教学管理整体水平。首先,要善于借鉴先进经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也要注意并结合本校情况,“因地制宜”才能使得先进经验有效的发挥宰本校教学管理活动中的作用;其次,要建立和健全教学质量监督、反馈机制,以将县级经验积极付诸于时间,将实践情况及时反馈和分析,及时作出调整,再投入时间中操作的,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做法,来强化督导机制的约束力,逐步形成“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我约束,社会监督”的教学管理新模式。

3、扎实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着眼于培养,着眼于实践

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对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建立一只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学管理队伍是适应这一要求的关键。首先,对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积累,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极强的责任心与责任感,优秀的办事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其次,高等院校要加强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其培训要有针对性,富于实效性,不走过场,注重到对知识和经验的更新,使教学管理者能够掌握和熟练运用最新的研究成果,提高专业能力素质,使之更好的胜任本职工作的需要;再次,加强信息化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教学管理人员不仅懂得教育科学、心理学、教育管理等专业知识,还要具备适应信息化管理的又操作计算机和使用网络的能力。

4、加强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硬件建设,做到规划、投入和产出都见效

教学管理工作是高校全部工作的重心,也是高校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学校管理者理应高度重视,从人力、财力、物力方面有计划的加大投入,在信息化硬件建设上见实效,在产出上看效益。尽管我国各级各类高校都处于巩固和发展的阶段,人力、财力、物力都并不充分,但是,没有对教学管理信息化硬件建设的投入,就很难扩大教学管理效益的产出,二者之间必定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为信息化管理是高效能管理的保障。那么,在目前情况下,高校要加大对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信息化硬件的投入,就是要有计划的淘汰老旧落后的设备,将先进的,更适合实践需要的现代信息技术设备采购到校,以先进设备的投入使用奠定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条件性保障。充分发挥硬件建设的条件作用,配好信息化管理人员,搭建好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平台,运用好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路论文

一、高职院校教学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1.1信息化基础环境建设初见成效,信息化观念与应用停滞不前

近几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高职院校加快了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基本上建成了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有线闭路电视网络系统的网络硬件环境,且初具规模。同时,为了解决排课管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等繁锁的事务管理工作,引进了教务管理系统。在教务管理系统的影响下,科研工作管理系统、招生就业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大学城空间等多个业务子系统,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环境。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关系到教学管理各部门及整个教学过程,需按照学院的发展的客观要求进行规划建设。在管理上,很多高职院校侧重于抓信息化基础环境的建设,对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缺乏战略性的规划,不能与学校的整体规划和管理目标结合在一起,各自为政。在思想上,部分教职工不能理解信息化带来的便利,逃避甚至抵触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在应用上,相当一部分基础设施处于闲置状态,真正用于教学改革、网络远程教育、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管理智能化方面相当少,大多数仅作为一种演示工具,没有达到信息化建设的预期目标。

1.2教学管理队伍信息化素养不高,队伍不稳定

在多数的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人员传统的管理观念、理论和方法根深蒂固,绝大部分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信息化知识,信息意识淡薄,技术不够系统,进行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评价、创新、传播信息的能力有限,不愿意运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来改变目前的工作方法。教学管理人员平时忙于应付各种日常教学琐事,没有多余的时间总结和思考教务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及规律,工作难以量化考核,评优评奖、职称评定、外出培训方面都不及专业教师,使教务管理人员更换频繁,管理队伍不稳定,工作积极性也受到了打击。

1.3信息化建设管理机构不健全

许多高职院校成立了信息化建设组织管理机构,由于管理机构编制缺乏应有的政策安排,专职人员少,力量薄弱,主要由非专业人员担任,技术人员主要是计算机教师专任兼职,职能交叉。信息化建设管理部门统筹协调能力较弱,只在局部范围内优化工作流程,难以胜任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管理、指导和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技术支持等等。高职院校的信息化起步晚,经验和方法不足,多数采取一次性投入,日后系统升级和维护少,系统的稳定性差,速度慢,无法满足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严重阻碍了教学管理网络化、信息化建设进程。

1.4教学管理系统标准不统一

教学管理系统目前存在主要是兼容性的问题。至今,国内高职院校采用的都是类似普通高校教学管理系统,不符合高职院校的成长规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不断创新与完善,高职院校的管理系统需不断更换,浪费大量资金和人力。高职院校各类管理系统建设时缺乏统一规划,采用不同平台开发,系统之间缺乏兼容,各应用系统中缺乏集成无法直接访问,相互之间缺乏信息的共享机制,存在数据冗余、重复性建设现象较为普遍。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教学资源信息化。当前职业教育教学资源总体上层次偏低,没有按照职业教育特点和职业工作情景、反映真实工作过程。目前市场上的教学资源主要是单机课件、厂家资源和接受性资源,而网络课件、互动性资源、媒体资源偏少、体现顶岗实习、在岗培训等职业教育特点的远程教育课程资源欠缺。教师制作的资源停留在满足于课程教学的需求,是简单的应用,缺乏深层次与课程、专业特点的有效整合,也没统一的制作标准,难以规模化,难以实现大范围的共享,信息难以便捷交换,容易形成孤岛。

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应对策略

2.1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为了推进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推进校园网络、世界大学城、网络课程、教务管理系统、网络中心等建设,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性能,从业务、网络和终端等层面推进硬件配套设施的更新、系统的升级等,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务管理系统的作用,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

2.2加强培养教学管理队伍的信息素养

高职院校应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需求,结合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制定适合高职教育管理者的信息技术能力标准,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社会责任等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者的信息技术能力做出要求和规定,定期组织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培养他们运用信息技术高效处理繁杂教学工作的能力。通过开展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大学城空间课程等竞赛活动,提高教学管理者对信息重要性的思想认识,锻炼获取各种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教学管理过程中碰到具体问题时,能高效地发掘、搜集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信息,并且能够判断、提取、开发和利用信息,从而能造就一支有较高信息化素养的教学管理人员队伍,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2.3转变教学管理信息化观念

教学信息化管理过程是指管理观念、内容和方式的现代化过程。要推进教学信息化管理,需要以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为指导,进一步转变思想、提高认识,对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加以客观地剖析,取其精华,剔除糟粕。要明确数字化、信息化的管理理念,把教学管理信息化管理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做到统一规划、全面协调、建设实用性强、覆盖面广、资源共享的教务管理系统。

2.4成立信息化建设专门组织管理机构

高职院校成立信息化建设专门组织管理机构,通过增加专职信息化管理人员的配备,对在岗管理人员的培训等手段,使他们明确信息化管理人员对信息化建设作用及主要工作职责,从而提高教育信息化管理队伍的信息素养和技术应用水平,保证信息化系统有序、高效的运行。

2.5开发合理科学的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采用国家信息化标准机构制定的各类信息标准,整体规划,统一标准,管理职能部门相互沟通,开发出作业流程与教学管理的工作流程相符,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适用性的教学管理信息化系统。其一,可简化和整合重复、低效的工作,包括常规教学的运行与管理、教学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学生成绩的管理、毕业生顶岗实习的动态管理等繁琐的教务工作,减轻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负荷,保证了信息的原始性和准确性、减少教务管理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失误,有效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其二,利用网络环境改进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从高层次上解决通过在跨部门、跨职能事务的处理方面的问题,完全实现自动化。例如教学管理系统中的学生成绩表的生成,学生信息可直接来自学生处的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学生数据,图书馆可用来学生的图书借阅管理;财务处可用来核对学生的缴费,后勤处可用来安排学生的住宿;就业处可用来毕业生的就业派遣等等,避免重复劳动的现象。

2.6加强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以网络课程、仿真环境以及数字图书馆、文献资源为重点,从传统的教学资源库向信息化资源库的过渡,从离散的素材型资源向结构化的主题资源过渡,从静态的技术型资源向动态的智慧型资源的过渡,从单一功能的信息管理向智能化知识管理过渡,实现课程教学信息资源的标准化、多元化和开放化,构建门类齐全的课程资源库。以网络技术优势突破了学校教育、学历文凭和集中教育的单一传统模式,向多种形式转变,以面向更更广泛的人群,适应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跳出了时间空间,实现更大范围的共享,提高学习的开放程度,形成了动态、开放的信息化资源库,从而提高了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三、结束语

教学管理信息化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需要从实际出发,更新教学管理观念,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信息化建设专门组织管理机构的建设,建立一支高信息化素养的教务管理队伍,开发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的教学管理系统,使教学管理工作真正走上规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道路,从而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