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乌鳢养殖情况分析

乌鳢养殖情况分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14 01:16:02
乌鳢养殖情况分析
时间:2023-04-14 01:16:02     小编:

乌鳢养殖情况分析

乌鳢是一种肉食性鱼类,是对斑鳢、乌鳢等鳢科鱼类的俗称,也称黑鱼、柴鱼等,被喻为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养殖品种,倍受关注。

在广东,乌鳢养殖已经有10多年历史,今年珠三角地区养殖面积将超过1.5万亩。一般亩产在4000~6000公斤,有的养殖户甚至超过10000公斤。

乌鳢如此高产,除了自身的耐低氧、集群性优势外,还得益于苗种品质改良、人工饲料研发的突破。使用人工饲料养殖后,彻底解决了水质和高产之间的矛盾,产量得以大幅提升。

采用“造冬棚虾”轮作的养殖模式提高产量。去年4月投放刚孵出7天左右的乌鳢苗,9月中旬养成0.3公斤/尾规格的商品鱼,亩产超过3500公斤,9月下旬再养一造冬棚虾。如果采用单造养殖模式,到12月份卖鱼的话,亩产就能超过5000公斤。

按照去年养殖成本9.0元/公斤计算,亩产4000公斤,需投资4万元。养15亩至少需要50万元投资。在南海一般每户以4亩池塘养乌鳢,一口塘投入10多万元即可。 苗种、养殖、饲料、销售已经形成产业链,现在广东养殖的乌鳢已经销至全国各地。

目前鳢科鱼类养殖主要为乌鳢、斑鳢及其杂交种三个品种。斑鳢主要分布两广及港澳地区,俗称“港种”;乌鳢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山东等地,俗称“湖南种”或“山东种”;杂交鱼是以“湖南种”或“山东种”为父本、以“港种”为母本杂交后的子一代。杂交种乌鳢生长速度快、抗逆性强、起捕率高、肉质味道好外,还可以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这些都是其得以迅速推广的主要原因,现在珠三角乌鳢养殖区99%属于杂交乌鳢。杂交种乌鳢养殖周期短,4月份放苗,9月份就可以达到上市规格。 虽然今年广东养殖面积增加三成,但长江流域乌鳢养殖却减少了至少1万亩。广东养殖户认为今年乌鳢价格不会太低,最低塘头价格应该可以维持10.6元/公斤。

乌鳢为典型的凶猛肉食性鱼类,当食物不足或规格大小相差悬殊时,有自相残杀的习性,因此,养殖乌鳢要注意放养规格尽量一致,尤其是种苗培育阶段,应根据规格大小实行多级分养。黑芝麻培育是乌鳢养殖成功的关键,黑芝麻开口饵料俗称“水蛛”,为水体浮游动物,可以通过前期施肥、中后期增喂豆浆等方式来培育。经过开口后的苗可见有明显的“大肚子”,2~3天后改投死水蛛,经历了从“活水蛛→死水蛛→死水蛛+冰鲜→冰鲜→冰鲜+饲料→饲料”一系列流程,乌鳢最后便能完全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此时可以宣告苗种培育基本成功”,随后转入成鱼池养殖。

乌鳢是高密度养殖,池塘载鱼量大,调节水质就很重要,用微生态制剂改良底质,保持水化指标在正常范围内,中后期预防肝脏综合症,一般成鱼养殖成活率可达九成。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