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香格里拉县洛吉乡木圣土村东巴文化调查报告

香格里拉县洛吉乡木圣土村东巴文化调查报告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26 02:05:36
香格里拉县洛吉乡木圣土村东巴文化调查报告
时间:2023-03-26 02:05:36     小编:李筱颿

摘 要:2014年1月8日,依托云南省民委的“洛吉木圣土边疆民族团结稳定示范区建设项目”,我们对木圣土的纳西东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情况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木圣土村;东巴文化;调查报告

香格里拉县洛吉乡位于云南省迪庆香格里拉县城东部,距县城87公里。木圣土村,属于半山区。距离村委会6公里,海拔1900米,全村辖1个村民小组,2013年全村有农户50户,以纳西族为主。

2014年1月8日,依托云南省民委的“洛吉木圣土边疆民族团结稳定示范区建设项目”,为充实该项目的文化建设内容,对木圣土的纳西东巴文化的现状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以摸清其对东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情况。

1 调查概述①

洛吉木圣土村是云南省民委“3121”工程项目示范点,省民委计财处习银祥是这一次洛吉东巴文化调查的组织者。他曾对该项目地进行过多次调研,对该村东巴文化现存状况的线索有一定的前期了解。加之木圣土是他的故乡,对村里的风土人情了如指掌。因此,为这一次的调查高效进行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另外,在这一次调查中我们有幸聘请到了丽江市东巴文化研究院研究员,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硕士生导师,丽江市古城区纳西东巴文化传承中心主任和力民老师。他丰富的田野调查经验加之他本人也是一个大东巴,确保了这次调查的高质量推进。

此次调查的时间为2014年1月8日上午9点10分(从香格里拉县县城出发)至下午8点40分(回到香格里拉县县城)。参与调查的人员是和力民、习银祥、李钢、潘高原、俞昌奉、和冬梅。具体调查地点是木圣土村村民小组和洛吉村河口。受访村民有谢有义、和树森、和志平、王玉发等。

2 调查经过

2.1 项目用地实地考察

2014年1月8日上午9点10分从香格里拉县县城出发,驱车两个半小时,于11点40分到达洛吉木圣土村民小组下方的洛吉河口。在此,对未来“洛吉木圣土边疆民族团结稳定示范区建设项目”的规划地进行了实地查看,通过调查人员的目测、脚步丈量,借助指南针等手段,对该建设用地有了初步的估测。通过大家各抒己见和综合意见,对未来东巴文化场馆建设的摆放方位有了初步的设想,即分展览体验区和生活区,展览体验区的建筑建议采用青砖瓦四合院建筑,且依山势错落有致,引后山山泉水做瀑布景观等,可为将来的具体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此项调查花去两个小时。

调查人员于下午1点40驱车到达木圣土村民小组习银祥弟弟家,即习银祥老家。主人为我们调查人员准备了丰盛的午餐,并积极为我们的下午调查采访提供帮助,尤其是召集、协调受访人员等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提高了整个调查采访的质量和进度。就在习银祥弟弟家开始了木圣土东巴文化的调查采访活动。

2.2 民国时期的东巴情况调查

首先,我们采访了谢有义。他出生于1933年,属鸡。当过木圣土村12年的生产队长,长期当东巴的侍从,曾跟随东巴两次到四川俄亚。据他回忆和叙述,1949年以前,木圣土村有两位在村民心目中德高望重的大东巴,即纳布七里(纳西音译)和阿噶(纳西音译)。

(1)纳布七里(纳西音译),汉文名字是习德云,出生年月不祥。据受访者和村民回忆,于1960年7、8月间,他因饥饿吃生羊肝生病去世,去世时大概是60岁。其妻子来自丽江,与其育有一儿一女。

(2)阿噶(纳西音译),木圣土上村人,出生年月不祥。据受访者和村民回忆,新中国成立后去世,享年在60岁~62岁,初步推算应该是与纳布七里东巴同一时期的东巴。阿噶东巴因无儿,招婿梭诺,梭诺无儿招婿卑麻,卑麻汉文名字是杨树森。他曾学过一些东巴经典仪式知识,也当过东巴侍从,健在时为村民做简易的丧礼祭仪,于2013年5月12日去世。

2.3 木圣土村的东巴学员

(1)陈继龙,属狗,1982年生,是上文提过的杨树森的孙子。调查当日因外出务农,采访者未与他见面。

(2)和志平,属马,1978年生。他虽然学东巴文只有1个多月,但已经能念出一些简单的东巴经文,并且协助我们完成了此次调查。

两位东巴学员于2013年7月开始学东巴文字和经典,两位学员学东巴文字和经典是由村民小组推选决定的,对他们学习的生活费用木圣土村有这样的规定:在四川俄亚学东巴经文时,每人每月发放3000元的生活费;回到村中自学东巴经文时,每人每月发放1000元的生活费,而这个费用由村里人自己筹集支付。

他们师从俄亚东巴阿噶(纳西音译),俄亚东巴阿噶家的东巴经书很全,没有出现断层,传承很有脉络。只可惜据和志平讲述,俄亚东巴阿噶年事已高,教授学徒时也略显力不从心,因耳朵不再灵便,给向他求教带来阻力。

2.4 木圣土东巴经书

在此次调查中发现的东巴经书是木圣土村民小组王玉发家收藏的东巴经书。提供此线索的人叫和树森,58岁,是上文所说的东巴学员和志平的父亲。和树森说:“在我十二三岁时,去洛吉河边钓鱼,在河边山上行走时,发现一个山洞里藏有一批东巴经书,回来告知我父亲。父亲告诉我说,这批经书是王玉发之父亲王子云藏的,经书藏在此地的缘由是为躲避“文革”时期的破坏和焚烧。目前这批经书应该在王玉发手里。”和树森为我们提供线索后,我们及时联系到王玉发,发现了王玉发手中目前仅存的16册(本、页、张)东巴经书。

据王玉发介绍,其父王子云(藏经书者)又名王继堂(纳西音译),长期跟随东巴当侍从,生于1921年,属鸡,2009年5月去世,享年88岁左右。据王玉发回忆,王子云能独立完成简单的东巴仪式,如烧天香等,能诵读一些简单的经书。正是王子云的这一举措使得木圣土村较古老的经书得以幸存!

根据习银祥和王玉发所提供的东巴经书,经过和力民老师的仔细辨认,此次对木圣土东巴经书的调查获得以下成果。《新指路经》一本(册),由习银祥提供,其余16册(本、页、张)东巴经书由王玉发提供,具体如下:② (1)《新指路经》,由习银祥提供,长27.7cm,宽10.01cm,由东坝习尚洪所写。

(2)《旧指路经》,(木圣土本村),长28.5cm,宽10.05cm,此本经书保存较为完整。

(3)《加威力经书》,长29.6cm,宽9.3cm,此本经书保存较为完整。

(4)《烧天香经》,长31cm,宽9.5cm,此本经书保存较为完整。

(5)散页经书,共计13张,大约长29.4cm,宽9.3cm。

(6)残页经书8张(页),长17.7cm,宽9.3cm。

(7)经书残本①,共计4张(页),长12cm,宽9.4cm。

(8)经书残本②,共计4张(页),长13cm,宽9.9cm。

(9)经书残本③,共计6张,长19cm,宽9.2cm,初步判定为《退口舌是非经》。

(10)单张祭祀经书,长19.4cm,宽14.1cm。此张经书的材质为竹子,也称竹纸。木圣土是纳西地名,翻译过来就是金竹生长的田地(地方)。在《中甸县县志》中也有记载:在洛吉木圣土曾有竹子做成的纸,在今天的宁蒗地区还保留有此工艺。

(11)《崇仁里美经书》,长29.7cm,宽10cm,此本经书保存较为完整。

(12)残本经书,多可(纳西音译,且暂名),共计6张(页),长26cm,宽8.8cm。

(13)《单张祭祀经书》,机器制造的白纸上书写的东巴经文,1张,长16.9cm,宽13.9cm。

(14)《指路经》此本只剩有5张(页),长27.5cm,宽9.1cm。

(15)《铎鬼来历经》,长29.8cm,宽8.9cm。

(16)上装订经书,内容漫漶不清,有待考证。其共计5张(页),长27cm,宽15.1cm。

(17)散页经书8张,大约长28.9cm,宽9.3cm。此散页多为从经书脱落的封面和封底。

另外,此次调查按照分工,调查的摄影和录像由李钢完成。对经书进行照相记录时,对经书的装订线部分、封面、空白页、封底等所有与之相关的都进行了影像记录,以备将来研究之用。

以上对民国时期的东巴情况调差:木圣土村的东巴学员以及木圣土东巴经书这三项调查采访用时3个小时(即2点40分~

6点40分)。下午6点40分,从木圣土习银祥家驱车返回香格里拉县城,8点40回到香格里拉县城并吃了晚餐,此次调查活动圆满结束。

3 调查收获

此次调查的主要收获:

第一,对未来即将建设的东巴传习所和民族文化展示场馆建设用地作了前期的实地查看,找准方位,对将来大体布局的安排和建设有了一定设想。

第二,对民国时期木圣土村东巴情况进行了调查,获得初步的了解。

第三,对目前木圣土村的东巴学员数量和学习状况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第四,发现17本(册、张、页)木圣土村民收藏的传统东巴经书。

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发现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在木圣土村东巴的传承曾出现断代,20世纪60年代后,木圣土村的东巴仪式活动仅靠民国时期的东巴侍从来完成一些简单的东巴仪式。2013年后才得以从师复传。目前新培养的东巴学员纯属村民推选,除了村规民约,无任何的制度保障。

第二,在木圣土村发现的17(册、本、页、张)经书中,只有5(册、本、页、张)的保存较为完整,其余都是纸张残缺、内容漫漶不清,收藏者对经书虽视为珍宝,但收藏方式不科学,没有任何保护措施。

第三,木圣土村50多户村民,除了上述两位东巴学员能识别一些东巴文字外,其余人员无人能识别,而在与村民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已经掺杂了很多的汉语词汇,而对习银祥院子中打闹着的五、六岁的孩子们来说,相互交流基本都用汉语。无论是东巴文化还是纳西语言,它们的适用范围都在逐渐缩小。

4 几点建议

东巴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奇葩,不仅是世界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部分,更是纳西族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者和“活化石”,有重要的历史、哲学、宗教价值和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对于木圣土村东巴文化传承目前面临的困境,我们建议:

第一,依托“洛吉木圣土边疆民族团结稳定示范区建设项目”的建设,加快木圣土东巴传习所和民族文化展示场馆建设的进度,为东巴文化的传承和研习提供栖息之地。

第二,呼吁政府能够建立一种有效的乡土人才培养机制,为边远山区东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培养出一批服务社会的东巴文化传人。

第三,木圣土的村民自发选派村民学习东巴经典,自筹经费保障东巴学员的生活费用是东巴文化传承之路上的一个比较可行的做法,值得去深入地学习和探讨。

第四,从木圣土村的东巴文化调查中折射出的民族文化流失问题是很多边远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我们担忧,在为数不多的东巴百年之后,纳西象形文字和东巴文化会不会成为历史?那些鲜活的纳西语言会不会也随之离去?如果不加以足够的重视,或许有一天我们只能在典著中找到他们的影子,希望引起社会各界以及仁人志士的关注。

注释:①2014年1月于家中和单位(州博物馆、州文物管理所)整理形成此调查报告。

②此次调查记录中的经书,大多为日廓东巴经文,名称都是暂定名称,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的考证。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