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自媒体环境下《人民日报》在舆论场中的转变

浅析自媒体环境下《人民日报》在舆论场中的转变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12 00:32:25
浅析自媒体环境下《人民日报》在舆论场中的转变
时间:2023-08-12 00:32:25     小编:蒲飞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自媒体开始兴盛,从而构成两种不同的舆论场,即以国家报纸、电视台和网站新闻为主的官方舆论场和以网络自媒体为代表的民间舆论场。自媒体的兴起让这种赋予公民话语权的民间舆论场占据了主流,官方媒体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舆论影响力。本文以官方舆论场中的代表《人民日报》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在自媒体环境下是如何与民间舆论场进行沟通与互动,以扩大自己在民间舆论场中的影响力。

关键词:《人民日报》;官方舆论场;民间舆论场;微博

一、概述

《人民日报》自创刊之日起就是作为党报的性质存在的,是官方舆论场最具代表性的报纸,它以评论和理论宣传为主要内容,但在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分化越来越明显的今天,官方舆论场的舆论影响力渐渐弱化。对此,以传统媒体为主要传播媒介的《人民日报》紧跟时代步伐,开始在舆论场中进行自我转变,力图在网络媒体和自媒体中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1997年元旦,人民日报社创办了人民网,2012年7月,《人民日报》以北京突如其来的大雨为契机在人民网和新浪网上开通了官方微博,自此,这种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传统主流媒体微博账号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关注,2014年1月5日,《人民日报》在微信上开通了公众账号,同年6月12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在2014移动互联发展大会上正式上线,这些在时间节点上的事件都体现了《人民日报》传播方式转变的过程。

《人民日报》跟随时代步伐的所有举动,都意味着它改变了传统媒体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信息的集与发布不再是由新闻机构一手操办,受众也不仅仅是新闻信息的接收者,它也不再是单一的舆论传达者。在自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已将信息传播变成了以个人为主体的传播模式,在这种技术带来的传播模式改变之下,本文将以《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人民日报》微信公众账号、《人民日报》客户端中的内容作为具体的分析对象,看它是怎样由完全官方的媒体转变为与民众互动的媒体。

二、转变过程

本文对《人民日报》的分析研究,主要选取了2016年1月5日到1月7日这三天中《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人民日报》微信公众账号、《人民日报》客户端的内容作为分析对象进行分析。

(一)《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共有24个版面,版面内容主要包括:国内外要闻、评论、理论、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学术、特刊、国际、体育、副刊等,根据每日的新闻不同,版面内容分布也不同,一般来说,前四版都会是要闻版面,但总体来说,要闻所占版面最为居多,大约有5-7个版面。在笔者所收集到的这三天的版面内容中,与国家政策相关的内容居多,其次是与国家领导人相关的内容,例如《奏响实现“四个全面”的时代最强音》《把党规党纪的笼子扎得更紧》等类型的文章居多。在亲民的内容中,《新年忙收菜》《自贸“朋友圈”大了,谁受益》《送冬衣,暖冬日(点赞中国・随手拍)》等文章居多。《人民日报》的内容较与之前并没有多大改变,虽然多了不少更亲民的内容,少了宣传版面,但依然是以宣传为主,是党的喉舌,文章中官话依然占据主要话语方式,延续的还是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人民日报》虽然在内容上有所改变,但它作为官方舆论场中的代表性报纸,其舆论影响力与以往相比明显减弱。

(二)《人民日报》官方微博

《人民日报》在人民网和新浪网上开通了官方微博,是该报由官方舆论场转变的开始。本文所研究的《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是指新浪官方微博,《人民日报》在新浪的官方微博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人民网的官方微博,另一个是《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这两个微博的内容并不相同。在这里,只就新浪网中《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进行分析。

《人民日报》的官方微博有4200万的粉丝量,由此可见,自其上线以来,很受用户欢迎。《人民日报》每天发出的微博大约在40条左右,其中原创微博占大多数,很少有转发的微博,每条微博的评论量都在两百条以上,有时甚至会过千条。《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中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时政新闻、天气动态、民生新闻、生活贴士、生活百科等,其内容都是多数民众所关注的动态,有时也有对热门话题进行讨论的微博。在这些微博中,还有许多正能量的人物故事与事件,这些人物都是普通民众,这些内容读起来更为真实,这种在众多受众参与讨论下的微博更为贴近广大受众。

《人民日报》微博中的内容比起其他微博更具有权威性,在众多杂乱的微博中,人们很难分辨微博中内容的真实性,但对《人民日报》微博中的内容,受众更容易接受与相信,因此,《人民日报》的微博也经常出现在热门微博榜单中。可以看出,《人民日报》在借助微博这一平台进行舆论场的转变很有效果,受众更容易接受《人民日报》在微博中的舆论领导力。

(三)《人民日报》微信公众账号

自微信出现以来,它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一个更受大众喜爱的私人平台,微信公众号也成为一种新媒体环境下主要的传播渠道,《人民日报》也在2014年1月5日开通了微信公众账号。

《人民日报》的微信公众平台中以政务榜单为主要板块,这一板块主要用于内容发布,除此之外有服务号和客户端两个板块,这两个板块主要服务于报纸订阅及客户端下载,它在微信平台中的口号是“参与、沟通与记录时代”。《人民日报》公共账号会每日推送八到十条消息,这些消息涉及时政、热点新闻、健康、贴士、科技、招考信息等众多种类,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这些文章有的来源于《人民日报》,有的来源于官方微博,但都是不同类型的内容,微信公众账号会将每天最重要的不同类型内容进行编辑推送给受众,受众可以通过标题、图片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阅读,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中。《人民日报》微信公众账号中的内容虽然也有自己的领域与板块,但大多还是按照受众的喜好来编辑的。由于微信比起微博更为私密,也更为自由,一切由受众进行选择决定,因此,《人民日报》在微信圈中的影响力并不是很大,但《人民日报》的文章一但被分享就会在小范围的朋友圈中产生舆论影响力,这里所具有的与受众的互动也是《人民日报》所没有的,可以说,《人民日报》微信公众账号的开通是《人民日报》将一只无形的舆论手伸进了小众民间群体,这对《人民日报》来说也是舆论场上的一大转变。 (四)《人民日报》客户端

在2014年6月12日,在2014移动互联发展大会上《人民日报》的客户端正式上线。《人民日报》的客户端每日都会推送头条给受众,在《人民日报》的客户端中,分化了闻、评、听、问、报、视、图、帮、类、京十个小板块,闻,主要以热点新闻为主,这里包含了时政、娱乐等诸多新闻中的热点;评,主要以深度报道为主,里面包含了各个网站、媒体对新闻的热门评论,用户也可以对其中的文章进行自己的评论与参与;听,以民生新闻为主,这一部分主要体现了客户端的最大优势,受众可以通过这一板块“倾听”主持人对新闻的报道;问,通过这一板块,受众可以就自己的疑问向所属地区、所属部门进行提问,这一板块成为了沟通民众与政府的最好桥梁;报,是对《人民日报》报纸在新媒体中的体现,受众可以通过这一板块查看报纸中任何一版面的内容;视,以视频新闻为主,这一版块中,受众可以对新闻发生的视频进行观看;图,多以图片新闻、图片故事为主,给受众视觉上更直观的新闻感受;帮,以公益新闻为主,这一板块中多以公益新闻为主,受众也可以通过客户端对需要帮助的受众献爱心;类,是对新闻完整的分类,这一板块将时政、国际、社会等新闻做了具体分化;京,这一版块以地方新闻为主,例如北京、西安等地发生的新闻。

《人民日报》客户端的出现,用技术达到视、听、闻等各个层面的结合,一个客户端包罗万象,受众可以看到自己想看的任何新闻。每一个版块中的评论设计,让受众可以参与在对新闻的讨论之中,发表自己的观点,是受众与媒体互动的最好表现。在客户端中《人民日报》将自己的“舆论领导”身份完全隐藏起来,受众通过自主选择观看新闻并进行讨论,这加强了《人民日报》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增强了受众的话语权,自客户端上线,意味着《人民日报》已经由官方舆论场转向民间舆论场,并得到了受众的喜爱和关注。

三、比较分析

《人民日报》由传统媒体发展而来,它作为政府的机关报,习惯了自上而下的报道方式,它在及时适应新媒体发展的情况下进行改变,保留了其自身的舆论影响力,它在官方与民间两个舆论场中,是怎样进行转变,可以通过下图中的比较看出它在两个舆论场中的转变。

报纸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

内容 时政新闻

政策宣传 时事新闻

生活贴士 热点新闻

民生新闻 全部新闻

包罗万象

讨论 少或无 多 少 适中

传播方式 自上而下 自下而上,互动的

媒体 传统媒体 新媒体

话语方式 官话、宣传话语 亲和力的话语方式

舆论场 官方舆论场 民间舆论场

舆论影响力 小 大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人民日报》舆论场转变的过程中,内容的改变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从以政策宣传为主的内容转变为受众所关注的时政新闻、民生新闻、生活贴士等,这促进了受众对内容的喜爱;它由完全官话的话语方式转变为具有亲和力的话语方式也是它在舆论场转变过程中的主要因素之一。舆论场的转变主要是为了扩大舆论影响力,舆论影响力的大小也决定着它舆论场转变的成功与否。

四、总结

《人民日报》自创办以来,它所报道的内容重心在于传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当党和政府的喉舌,而在《人民日报》微博上线后,它改变了纸质版的严肃的官方宣传工具形象,用不同的话语方式展现出一副全新的亲和面孔。《人民日报》所呈现的多种自媒体形态在民间舆论场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知道,舆论对于社会以及社会中的个体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人民日报》在传统话语格局中处于绝对强势地位,但在自媒体中,它的出现又呈现出一种完全亲民的民间舆论场状态,通过与受众的互动与讨论,它的转变不仅没有削弱它的舆论影响力,反而增加了其舆论影响力及权威性。在自媒体环境下,这种出于媒体自身的舆论场转变是必要的,自下而上、参与互动与讨论的舆论场才是受众所能接受的。

参考文献:

[1]侯晓辉,徐乐乐.全媒体环境下《南方日报》如何打通“两个舆论场”[J].新闻研究导刊,2015(23).

[2]廖维玮.基于两个舆论场的政府官方微博运作研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5(32).

[3]董天策,梁辰曦,夏侯命波.试论《人民曰报》官方微博新闻评论的话语方式[J].国际新闻界,2013(9).

[4]姜艺萍.浅析当下社会的两个舆论场[D].北京:北京印刷学院,2014.

[5]黄春芳.基于两个舆论场的政府官方微博运作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3.

[6]王婷.亲民的“官腔”――《人民日报》微博新闻亲和力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3.

[7]田园.《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新型传播形式及影响力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