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长三角地区六个城市制造业结构分析

长三角地区六个城市制造业结构分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3-12-18 09:40:49
长三角地区六个城市制造业结构分析
时间:2013-12-18 09:40:49     小编:

引言

偏离-份额分析模型最初是由CREAMER(1943)提出,之后由美国学者Dunn 总结成现在普遍采用的形式,在国外区域与城市经济结构的分析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大约在上世纪80 年代引入中国,周起业、刘再兴对该方法较早进行了系统介绍后崔功豪等在《区域分析与规划》中对该方法的计算过程进行了较为详尽地阐释。国内使用该方法分析主导产业的文献较多,分析长三角地区的文献主要有蔡建娜(2001)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以广东作参照考察了上海相对全国的发展状况,并在得出上海制造业发展状况不佳的结论后,从结构和竞争力两个角度深入制造业内部分析问题所在,并给出相应对策。朱海就(2005)比较了位于长三角浙江、上海、江苏三地主要制造行业的竞争力,从总体上看,浙江制造业的竞争力最强,江苏次之。吴晓隽等(2006)对上海大都市圈各成员城市的制造业竞争力做了实证研究。从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两个角度对制造业的29 个具体行业做了详细分析。陈月梅(2007)对南京服务业发展的结构和竞争力偏离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南京服务业的结构和竞争力优势不明显。周彩虹(2012)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比较来看,两省一市的制造业总体上产业互补性较强、结构层次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垂直型的区际分工格局已初步形成。从以上文章可以看出对长三角各城市重点发展产业的选择方面的研究较少。本文试图以长三角六城市为研究对象探讨各城市制造业结构优劣性及重点发展产业。

1 模型构建

本文根据 Shift-share 方法,根据6 个城市在长三角的重要地位,选择6 个城市的上级区域为长三角地区,进而分析六个城市的制造业结构。

1.1 偏离份额模型介绍

将区域或城市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G 分解为份额分量N 和偏离分量S,偏离分量S 由结构偏离分量P 和竞争力偏离分量D 组成,i 地区经济增长G 可用下式表示:

G =N +S= N +P + D

设bi 为i 城市工业产值,B 为长三角工业总产值,bij 为城市i 工业部门j 的产值,Bj 为长三角工业部门j 的产值,下标0,t 分别表示初始期和末期情况,则城市i 工业部门j 在[0,t]时段的变化率rij 、长三角工业部门j 在[0,t]的时段变化率Rj 分别为:

设 kj 为某城市制造业部门j 占同期长三角相应部门的比重,L 为地区部门相对增长率,W 为结果效果指数,U 为区域竞争效果指数,则有:

本文选取 2003 年为基期,2007 年为报告期,对六个城市的制造业生产总值作为研究依据,选择除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之外的28 个制造业行业作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为2004-2012 年浙江省、江苏省、上海等各城市的统计年鉴。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出各城市的分析结果。

2 实证分析结果

2.1 城市分部门制造业结构分析 根据总量公式可以得出各城市的偏离份额分析表,从可以看出宁波市的所有制造业行业均呈增长趋势,其中以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长最为迅速,且后者在长三角所占比重达到28.89%,,其产业结构分量对制造业总产值的贡献达2,907,408 万元,其竞争力优势带来的增量为1,188,663 万元,是绝对的优势产业。

从部门增长优势来看:前五位为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从竞争优势方面看,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纺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位居前五,且只有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等8 个行业的竞争力分量为负值,说明宁波市的制造业在长三角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应该以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为主导产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重点产业进行发展。 杭州市从各部门的增量来看,排在前五位的行业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纺织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根据部门优势Sij 分析为化学纤维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橡胶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烟草制品业列前五位。从竞争优势Dij 来看,化学纤维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杭州应以化学纤维制造业为主导产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橡胶制品业为重点行业进行发展。

苏州市制造业经济部门分析结果显示,从各部门的增量来看,排在前五位的行业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部门优势Sij 分析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列前五位。从竞争优势Dij 来看,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苏州市除了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等11 个行业的竞争力分量为负值外,其余17 个行业的竞争力分量均为正值,这充分显示出苏州制造业在长三角的巨大优势。苏州应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同时发展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无锡市制造业经济部门分析结果显示,从各部门的增量来看,排在前五位的行业有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部门优势Sij 分析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列前五位。从竞争优势Dij 来看,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其主导产业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这与江苏省实施沿江开发战略后加强重化工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南京市从各部门的增量来看,排在前五位的行业有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部门优势Sij 分析为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列前五位。从竞争优势Dij 来看,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烟草制品业、饮料制造业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其主导产业应为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辅助发展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2.2 总体分析

根据可知,六个城市的制造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苏州、无锡、宁波具总体增长优势但对总增量的贡献小于份额分量的作用。而杭州、上海、南京的增长速度低于长三角的平均水平,其综合优势处于下降地位。根据六个城市总偏离分量中Pi 和Di 的值进一步得出苏州的制造业结构较好,城市竞争力很强。上海、无锡、南京三市的制造业结构较好,但竞争力较弱。宁波的制造业结构较差但是竞争能力很强。杭州的制造业结构较差,需要进行优化以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2.3 指数分析

根据公式计算可得到六个城市在长三角地区的相对增长率、结果效果指数和区域竞争效果指数如下表从表中可知,苏州地区的L 值最大,说明苏州相对长三角地区的增长速度最快,其次依次排列为宁波、无锡,但是杭州、南京、上海的系数<1,说明这三个地区的相对增长速度慢于长三角的整体水平,城市的制造业经济处于下降地位。从结构系数来看,杭州和宁波的W<1,其它四个城市均大于一,说明四城市的工业结构较好,而杭州和宁波的工业结构需要进行调整。从区域竞争效果指数来看,苏州、宁波的U>1,说明其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工业发展的速度比较快,其中苏州的发展速度尤为显著。

3 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考察期2003-2007 年六个城市的制造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苏州的制造业结构较好,城市竞争力很强,为发展较快的城市。上海、无锡、南京三市的制造业结构较好,但竞争力较弱。宁波的制造业结构较差但是竞争能力很强。

杭州的制造业结构较差,需要进行优化以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从工业结构方面来看,上海、苏州、南京、无锡四城市的工业结构较好,而杭州和宁波的工业结构需要进行调整。从区域竞争效果指数来看,苏州和宁波具备较强的竞争力,工业发展的速度比较快,其中以苏州的发展速度尤为显著。

六城市的制造业主导产业的选择和方向为:宁波市应该以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为主导产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为重点产业进行发展。上海市的主导产业应为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为重点发展产业。杭州应以化学纤维制造业为主导产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橡胶制品业为重点行业进行发展。苏州应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同时发展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无锡的主导产业为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重点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南京主导产业应为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辅助发展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中国硕士论文网提供大量免费工商管理硕士论文,如有业务需求请咨询网站客服人员!

[

参考文献

] [2] 王品慧,潘若愚.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安徽省工业结构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2,22

(1):19-23.

[3] 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4-74.

[4] 朱海就.长三角苏、浙、沪三地制造业竞争力比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

(4):105-109.

[5] 史春云,张捷,高薇等.国外偏离-份额分析及其拓展模型研究述评[J].经济问题探索,2007,

(3):133-136.

[6] 王良举.基于的安徽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6

(10):76-86.

[7] 陈月梅.基于偏离-份额法的南京服务业结构和竞争力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7

(2):113-116. [9] 刘凤朝,潘雄锋,孙玉涛.我国15 个副省级城市产业结构分析-基于大连的视角[J].经济地理,2007

(1):112-116.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