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城市新移民的现状及其对策

浅析城市新移民的现状及其对策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7-24 00:22:48
浅析城市新移民的现状及其对策
时间:2023-07-24 00:22:48     小编: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人员的流动日益频繁,城市新移民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文章从城市新移民的概念及其在经济、继续社会化和心理上的现状进行剖析,认为他们在经济上已经被吸纳,但尚未在城市社会中真正被接纳和接受,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迫切需要得到重视。

[关键词] 城市新移民;经济;继续社会化;心理

[作者简介] 谭伟,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管理系,广东 广州,510990

[中图分类号] C91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4)06-0022-0002

在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继此,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员的流动也变得日益频繁,而离开原户籍地落脚在一座新城市的人也越来越多。这部分人逐渐成为这些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各种状态,无论是在现实中还是理论中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一、城市新移民的概念

童星等(2008)认为城市新移民是指改革开放以来通过正式或非正式途径实现自我或家庭的区域性迁移,已在移居城市中获得相当稳定的工作和住所并具有定居意愿的群体[1]。在这个定义下,主要包括农民工、来自其他城市的居民(有城市户籍)和来自外地的大学毕业生。对于第三种移民,豆小红(2012)将其定义为知识新移民,也即从农村、小城镇或其他城市来到求学的城市,毕业后留下来工作并定居下来的青年,成为了新市民[2]。而廉思(2014)将城市新移民定义为年满16周岁且1980年以后出生,在城市工作、生活而没有取得该城市户籍的中国大陆地区居民,包括三个典型群体:蚁族(青年流动大学毕业生聚居群体)、新生代农民工和城市白领[3]。在这个定义中,城市新移民有了更量化的指标:从乡村到城市,或从小城镇到大城市,1980年后出生且满16周岁。而其中最为核心的指标就是是否获得当地户口,如果获得该城市的户籍,则认为从一个外来人变为“市民”,不再是移民。

目前来说,关于城市新移民的界定,不同的学者提出了各自的看法,但尚未达成一致的定义。也有学者侧重更为细化的分类,比如知识新移民、新生代农民工、城乡联姻造就的城市新移民等。但各种定义都强调:(1)“城”,移居到城市,无论是从农村或者小城镇来,他们都是在一座城市中工作或生活。(2)“新”,他们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居民,而是外来人口。(3)“移”,他们尚未拥有该城市的户籍。从这些定义中也可以看出,符合第一点、第二点但取得该城市户籍的人并未纳入到城市新移民的概念中,事实上,这部分人群的现状与土生土长的城市市民还是有所差异的。

二、城市新移民的经济状况

城市新移民的现状首先就体现在经济层面上,他们从熟悉的旧环境踏入陌生的环境,首先要有经济收入上的相对稳定,获得相对稳定的住所,才能在新环境中生存下去。

豆小红(2012)对知识新移民的非正规就业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表明“知识新移民”受家庭资本、父母地位和社会关系的影响较大,在城市里大多从事非正规就业,职业发展表现出代际传递的特点[2]。从这个角度上看,知识新移民的正规就业和地位、就业择业和自由发展都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同时,由于不能完全享受市民权利,加上城市新移民在职场中充分体现他的人力资本价值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所以在同工同酬上与城市市民也有一定的差距。这些都影响到了他们的经济状况。

古语说“安居乐业”,在我国,住房和户籍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也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各个方面。随着1998年开始的住房货币化改革,城市房价迅速攀升,无论是购房或者是租房,城市新移民的生活成本都在不断提高,新移民较低的货币支付能力与较高的商品房价格之间存在巨大反差,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新移民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对于新生代农民工和蚁族而言。魏艳(2012)对杭州市城市新移民的住房支付能力进行研究,表明新移民居住条件较差,支付能力堪忧,实际支付水平超过意愿支付水平[5]。

三、城市新移民的继续社会化状况

社会化指的是个体与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社会化伴随人的一生。一般来说社会化包括语言社会化、政治社会化等方面。城市新移民要融入新的环境,势必面临继续社会化的过程。

首先,语言。语言是个体与他人及社会联系的纽带,听得懂或者说得出当地语言往往是个人身份认同的外在表现,对于城市新移民融入新的环境来说非常重要。葛俊丽(2011)对杭州新移民在城市化进程中语言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显示新移民随社交场合的正式程度及与交际对象的关系不同,呈现出普通话和家乡话并存分用的局面。在语言态度上,新移民对普通话存在较高的情感认同、地位评价和功能评价;对家乡话情感评价较高,但功能和社会地位评价较低,而对杭州话的评价正好与家乡话相反[6]。这种现象也存在于其他城市中。

其次,社会交往。作为社会中的个体,社会交往在社会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城市新移民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原有的社会关系网离他们非常遥远,而新的关系网络又没有发展起来,加上与这座城市不同的语言和生活习惯,他们与本地居民的交往互动往往被局限起来。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很多城市新移民在社会交往中依赖和选择跟自己一样的个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圈子,他们也往往选择居住在本地居民较少的边缘地区,形成边缘化的聚居区,这一方面对于他们获得社会支持有一定的帮助,但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他们真正融入到本地社区。李志刚(2011)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新移民”聚居区居住满意度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北上广”新移民聚居区的居住满意度属一般水平,新移民聚居区的居住满意度不仅受其社会经济条件或设施配置水平影响,其决定因素包括:社区归属感、所在城市管治强度、居民收入和设施条件;社会归属感是影响当代中国城市“新移民”聚居区居住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7]。 第三,社会信任。雷开春等(2012)对于城市新移民的社会信任及其与社会交往的关系进行了剖析,显示城市新移民的社会信任构成是分层次的,对于外人和陌生人的信任程度相对较低,缺乏对外的普遍信任。在信任对象上,城市新移民最信任的对象是朋友,其次是亲戚、同学或同乡,其中亲戚是社会信任建立的重要影响因素。而社会交往对社会信任的负功能大于正功能[3]。城市新移民的这种信任特点也显示出他们缺乏普遍信任,当然这种信任特点与中国人缺乏对外的普遍信任一致,这样一来,外来的城市新移民和本地居民之间的社会交往就存在较大的障碍,由此也影响到他们的继续社会化。

第四,社会参与。廉思(2014)研究表示受教育水平较高、工作收入较高的城市新移民(城市白领)对于自身的利益诉求更多地集中在社会参与上,呈现出对普世价值和多元文化的浓厚兴趣上[9]。这也表明,其他的城市新移民在社会参与上的意愿不高,或者说他们还有其他的需求尚未满足。这从一个侧面也显示出收入不高的那些城市新移民在融入新城市存在更高的难度。

总的来说,除了语言、生活方式、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我国实行的户籍制度也使得没有本市户籍的城市新移民事实上成为了“外国人”,这影响了新移民的城市适应进程,也影响了城市新移民的社会化过程。

四、城市新移民的心理现状

伴随着空间地域的转移,城市新移民的心理现状也愈加受到重视。尽管目前少有实证的资料研究城市新移民的心理健康现状,但是通过城市新移民的身份认同和犯罪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身份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认同,它是由角色构成的。随着生活空间的变化,城市新移民的身份也发生了变化。目前来说,城市新移民存在身份的“尴尬”,一方面政府将其纳为城市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由于城市新移民的流动性,他们并没有被看作是永久的居民,城市真正的主人。对于他们来说,是从故乡走出来的人,却又未真正容纳到新的城市之中,看似左右逢源,然而却是“准市民”,欠缺心理归属感,自我认同出现偏差,影响到了心理的健康程度。

另一个方面,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城市新移民在为城市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其负面影响也日趋显露,比如犯罪。这其中的原因包括他们的经济收入偏低、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相对较低、被歧视、心理失衡、内心冲突等,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了这些人群的心理健康问题。

城市新移民来到一座新城市,在心理上所承受的压力是比较大的,尤其是当他们面对疾病、失业、意外伤害等风险时更是显得弱小,极易陷入贫困境地。

五、对 策

目前,对于城市新移民来说,在经济上已经被吸纳,但尚未在新城市中真正被接纳和接受,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迫切需要得到重视。城市新移民作为一个日益庞大的群体,他们在维持经济增长、人口城市化、社会改变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他们的现状的改善也需要各方力量的支持。

首先,在政策方面。政府应在就业、户籍、社会保障等方面研究出针对性的政策,使得城市新移民能够获得与市民相等的权利和义务。

其次,在社会环境方面。各方力量应营造出更为和谐、宽容的环境接纳城市新移民,认可他们的贡献,接纳他们。

再次,重视实证调查研究,收集第一手资料,从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人口学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更清楚地认识城市新移民的问题,挖掘实质所在。

[参考文献]

[1] 童星, 马西恒.“敦睦他者”与“化整为零”――城市新移民的社区融入[J].社会科学研究,2008,(1).

[2]豆小红. “知识新移民”的非正规就业与影响因素研究――以中部四省会城市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 2012,(4).

[3][8]廉思.城市新移民群体的主要利益诉求与社会融入[J]. 探索与争鸣,2014,(1).

[4]魏艳.城市新移民住房支付能力研究――以杭州市为例[D]. 浙江工商大学.2012.

[5] 葛俊丽.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新移民语言状况调查与分析[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1,(12).

[6]李志刚.中国城市“新移民”聚居区居住满意度研究――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例[J]. 城市规划,2011,(12).

[7]雷开春, 张文宏. 城市新移民的社会信任及其与社会交往的关系剖析[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6).

[9]马德峰, 李风啸. 近十年来我国城市新移民问题研究述评[J]. 学术界, 2010,(11).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