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阿来:文学本应关注现实

阿来:文学本应关注现实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4 21:54:01
阿来:文学本应关注现实
时间:2023-08-04 21:54:01     小编:

切入环保话题

关注环保话题,这很正常,因为环境与我息息相关。只是人们习惯了贴标签,觉得我是写边疆题材的,有固定套路,与环保话题关联不大。

确实,环保话题主要发生在城市,但在今天,世界任何地方都在经受着现代性的冲击,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生存环境都在发生变化,只是有的地方改变大,有的地方改变小。在边疆,也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主要是在消费主义的支配下,城市人们不断向乡村掠夺各种自然资源。

以藏区为例,今天人们最关注的,一个是虫草,一个是松茸。而对它们的消费需求不可避免地会给当地人生活带来影响,我这两篇小说就是在探讨这个问题。

其实我倒是有点奇怪,今天中国文学看起来多姿多彩,似乎很丰富,可除了技术性的文学,比如报告文学等,几乎无人关注环保话题,不论是诗歌,还是小说,几乎没人愿意去碰这一块。环境问题关系到每个人,是文学不应回避的重大关切。大家都沉默,我想可能有两个原因。

一是觉得这个话题太大,够不着,其实环保也可以从自己入手,环境被破坏,与现代人过度消费息息相关,面对雾霾,每个人都应有所反思:你真的和它一点关系都没有吗?这其中真的没有你的责任吗?

二是可能觉得这个题材太实,写出来可能会影响作品的艺术性,我写这两篇小说,恰恰是想证明给大家看,关注现实问题不仅不损伤艺术性,反而还会让你的作品更饱满,更有力量。

我不是“码字的”

不否认,环保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主要由制度设计、科技发展等因素来决定,这是普通人无能为力的地方。但我们并不完全被动,至少我们可以更负责一点,可以主动去抵抗消费主义的侵害。

比如在国外,一些消费者会追溯产品的来路,比如它的生产方式、生产过程、原材料构成等,如果不够环保,他们就拒绝使用,他们只选择那些尊重自然的企业的产品。

此外,在购物冲动蛊惑着你时,能否先冷静一下,想想自己是否真的需要这件消费品,要知道,你的每件消费品,最终都是向自然索取的,一旦被消费,它就成了废品,反而变成自然的负担。

其实这些都是很简单的常识,谁会不懂呢?但大家都在装不懂。

确实,今天不少人在抱怨,但都是在抱怨别人,却把自己排除在外,只等着别人去行动,自己却什么也不愿做。有些责任,其实是怎么逃避也逃避不了的。我觉得,今天我们缺少的并不是信仰,而是一些最基本的道德伦理、最基本的规范,中国社会中的个人很难承担起道德的责任。

就拿写作来说,小说本应直面现实,应该为那些受伤害、受侮辱的人代言,这是文学的一个巨大责任,不写这些,就是放弃了文学的基本立场。可今天又有多少人关注这些?不少人把写作变成一种炫耀,为了证明自己属于成功人士,便专写香车美女。

如今写作的人会自嘲,自称是“码字的”,把自己摆在这么低的位置上,言外之意:我都成“码字的”了,你还好意思批评我吗?还好意思让我背负责任吗?

我已经写了快30年了,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是“码字的”,我始终把写作视为艺术劳动,而既然是艺术劳动,就要显现出它的特性。

当然,问题也要从两个方面看,当下作家确实有问题,但读者也有问题。太多读者把阅读当成消遣,而不是通过阅读去认识社会、认识自己,这就鼓励了一些作家主动去迎合读者的需求。

写作可以从短篇开始

我有十年没写中篇小说了。

中篇小说这个概念很中国化,国外一般不这么分,短一点归入短篇,长一点归入长篇,因为长篇小说、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比较鲜明,而中篇小说的特色是什么,还真不太容易说清楚。

我选择中篇小说,是题材决定的,写短了,觉得可惜;写长了,又觉得没必要。

一般来说,每写完一部长篇,我都会写一些短的东西,既是休息,也是找找感觉。

比如当年写完《空山》后,一口气写了10多个短篇,那是比较标准的短篇,每篇不超过5千字;后来写了《格萨尔王》,这是一个长篇史诗,接着就写了《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这是随笔性质的东西;后来写了《瞻对》,这是一部大的历史人类学散文,接着又写了一组随笔,大概也有10多万字,但一直没出版。

我的每本书思考方向都不同,关注的问题也不同,需要过渡性写作来调剂。写长篇很容易沉浸在故事中,写完后,写作者的审美感觉会变得有些迟钝;写几个短篇,可以重新找回对语言的感觉。

今天中国作家更喜欢写长篇,这是一个很少见的现象,在国外,大作家都会写很多短篇,而且往往以短篇开始,从今天的市场销售看,短篇也并不比长篇差,国内目前可以刊登短篇小说的文学杂志至少有四五十种,可不知为什么,作家们就是更喜欢长篇。

也许,这和追求GDP一样吧,总觉得弄个大部头,成名也快,来钱也快,其实哪有这么简单。

大部分作家都是先写短篇后写长篇,我自己也如此,写小说不只是讲一个故事,如果堕落到讲故事的地步,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小说是艺术,而艺术首先就要在语言、节奏等方面有所探索,这必须通过写短篇来积累。

文学给人更广阔的世界

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几十年后,我们会不会成为别人眼中的另类?不否认,消费主义文化是今天全球的大趋势,可我们拿来的,常常是别人玩剩下的,那些精致的东西,反而没拿来。一个作品流行了,不是作者所能决定的,还要看读者。莫名其妙的作品流行了,好东西反而被忽略,你能说读者一点责任都没有?

就以当代中国文学来说,精品确实不多,但也不能说没有,可谁关注了?

其实,作家也分两种,一种特别愿意跟市场接轨,但还有一种作家,对市场怀有警惕,如果市场跟你的追求一致,当然没有问题,但当市场跟你不一致,要强制你粗俗时,你该怎么办呢?我觉得,如果我们都去迎合市场,可能再过二三十年,中国就真的没有文化了。

一个社会想良性发展,每个人就都得来做一点。有的问题我们都没办法,只能等,但有的问题我们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如果你想得到一个好的文化环境,那么就不如自己去读点好书,去看场好电影,去听一点好音乐。如果连你自己的文化坚持都没有了,又何谈整体的文化氛围呢?我作为一个写作者,是一直很认真、不肯迁就的,写作也认真写,阅读也会认真选书。

今天很多人说,互联网时代让大家变得肤浅了、浮躁了,我觉得这些都不是理由,世界上难道只有中国才有互联网吗?互联网原本就是人家发明的,在相关技术上,人家也领先,可为什么别人就没出现我们这么多问题?

其实我也不是只看小说,而是看各种各样的书,我发现,每种门类中好书都不太多,大量的是平庸之作。在今天,选择书确实不是件容易事,因为信息泛滥,虚假信息太多。今天人们在选择书时,往往只能看畅销排行榜,但那是别人的标准,只能说明什么流行,什么不流行,不是你自己的标准。要么去看各种文学奖,但评奖是否公正,也很难说清楚;就算它是公正的,也只数少数人选择的,每个人面对的人生问题不同,情感状况也不同,审美趣味更不同,别人怎么能替你选呢?能不能自我选择,这也是一个人能力的体现。

今天很多人不愿意读文学,因为文学“没用”,确实,小说不可能让你发财,不过发财不发财是社会秩序来规定的,不可能人人是百万富翁,你不看小说,也未必发大财。倒不如在解决了基本生存问题后,关照一点心灵的东西,小说毕竟能滋养你的审美与情感。

读文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帮助你破除遮蔽。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东西能被所有人看见,但还有很多东西我们看不见。我们把这种东西叫做遮蔽。文学就是破除遮蔽的工具。破除遮蔽不是它唯一的功能,但它能引导读者更全面看待这个世界,告诉读者,我们的世界不止是周围这几条街道、这几栋写字楼、这几个超市,不是我们网络里头开的那些网店、论坛之类,这个世界肯定比这些更广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