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探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探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6 16:04:45
探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的精神
时间:2023-08-06 16:04:45     小编:

文化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及认识自我和改造自我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社会成果的总称。那么,中国文化是中国这个智慧群族在生存、繁衍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社会成果,并不断的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而从这些博大精深的母体中蕴含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是泱泱中华文明的精髓所在。

一、自强不息体现中国哲学动态宇宙观与人生观相统一的文化特点

《周易》(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1]意思是说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无休止的运动,相应地,人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不可懒惰成性。《易传系辞》上说:天地之大德曰生。一个生字最能体现中国哲学的特有风格。孔颖达《周易正义》解说,《易》卦六十四,分为上下:上篇三十,阴阳之本始、万物之祖宗;下篇三十四,男女之始、夫妇之道也。而无分阴阳与男女,均以生生为第一要义。中国哲学家立足于动态的宇宙观,也以生作为人类社会的最根本原则,他们鼓励人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生生之谓易,一要生存,二要发展。这里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才能做到生生不息,永葆生机。概言之,即人要培养自身的文化自觉,善于把握事物变化、变易、变通的规律,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系辞下》),就是把世界和人生都看作不断创新的过程。只有不断变化、不断创新,才能永葆生机。可见,中国古代哲人崇尚健动,从而提出了动态宇宙观,同时,在动态看世界、看人生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种文化内涵和哲学理念不断传承、世代相传。孔子赞刚毅自强,而他自己就是一个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圣人;孟子从反面强调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在漫长道路上追寻真理、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精神,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人生态度,显示出中国民族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没有西方的创世观念,世界是从来就有的,是中国特色之所在。人效法天刚健特性、运转不息之象,而自强不息,进德修业,永不停止。体现了中国哲学把动态宇宙观与进取人生观相统一的文化特点。

二、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绵延发展、传承不断的精神支柱

眾所周知,尼罗河中上流的神秘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的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和令人叹为观止的富庶的古印度文明,都早已湮灭在历史的进化长河中了。只有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持续不断地延续到今天在世界上是少有的。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提出中国早期的六个区域文化圈。它们分别是:北方新石器文化、东方新石器文化、中原新石器文化、东南地区新石器文化、西南地区新石器文化和南方新石器文化。距今约有3000-8000年,其中北方区系、中原区系以及东方区系汇流构成了夏商周三代的黄河文明,而西南、东南、南方三区系则最后汇集而成了长江文明。可以说,它们相互发展并相互影响,共同开创了中国文化的源头。至秦统一中国,六大文化彻底融为一体,但仍保留了各自的一些特色。此后历经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西夏金、元、明等朝代。两千多年来,国家的统一和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交流是中国历史的主流。各民族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都作出了贡献。

一个人若想有所作为,自强不息是必须具备的的个人品性;一个国家若欲强大兴盛,自强不息是不可缺少的民族精神。近代从鸦片战争以来,为了挽救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人民曾经进行过多次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封建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等,试图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每一次对推动中国社会走向进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没有摆脱失败的命运。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通过革命的实践,经过了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经验到较多的经验,从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逐步的到达了自由王国这样一个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的基本统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革命文化的丰厚土壤,革命文化包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形成的各种革命精神,比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等,都贯穿着中华文明的精髓所在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虽历经风雨沧桑,但总能克服困难,不断前进。她的历史、她的文明从来就没有中断过。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劫难而奋发图强,展现出强大的活力和生机,其支撑点是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艰苦奋斗的自立精神。

三、自强不息是新时期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

习近平指出: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3]当今世界局势,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特征日益突出。纵观国内形势,战略机遇期与改革攻坚期叠加、发展黄金期与矛盾凸显期交织。现阶段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艰巨,改革进入攻坚期,发展进入关键期,社会矛盾进入多发期,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如何解疑释惑、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如何树立社会正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本清源等多方面的问题。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因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4]因此,新时期提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自强不息精神,它是凝聚和激发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与时俱进,赋予新时代自强不息精神应该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坚定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相统一。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我们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共同理想,始终没有离开共产主义这个远大目标;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理想信念就是人们精神上的钙,不可缺失。二是敢于担当历史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这一重要战略思想,不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历史担当和使命追求,是国家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需要我们万众一心,共同奋斗,各族人民要牢记使命和责任,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三是要坚守执着。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要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考验,必须保持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戮力同心、不懈追求、接力奋斗,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