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析壶井荣的《温暖的右手》

浅析壶井荣的《温暖的右手》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19 00:50:06
浅析壶井荣的《温暖的右手》
时间:2023-08-19 00:50:06     小编:

摘 要:壶井荣是一位创作风格独特的小说家和儿童文学家。儿童文学作品《温暖的右手》从一个孩子的视角去看待周遭发生的一切,指出战争是造成不幸的罪魁祸首。壶井荣通过此文揭示出在任何极限状态下都要坚持自己的生存方式,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富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

关键词:壶井荣;《温暖的右手》;生存方式

作者简介:应阿妮(1981-),女,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日本近现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壶井荣(1900――1967)是日本文学史上少有的优秀女流作家,她既是小说家,也是儿童文学家。长篇小说《二十四只眼睛》被视为壶井荣的代表作,并拍成了电影,短篇小说《蒲公英》还被收入我国中学语文课本,可以说我国的读者对壶井荣的作品并不陌生。壶井荣的作品感情朴素真切,格调清新明快,大多来源于对时代的深切感知,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壶井荣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人世间的各种沧桑,文笔简洁、寓意深远,这也是壶井荣创作手法的高明之处,短篇小说《温暖的右手》便是这样的优秀作品。

《温暖的右手》讲述了性格温柔、乖巧懂事的小女孩慈雨短暂的一生。这个凡事谦让、与世无争,从小跟随父母信仰天主教的孩子却在远足途中被挤死在拥挤的货车里。临死前,面对蜂拥而至的人群,慈雨甚至没有做出常人应有的基本的反抗。在大家都对慈雨的死而惋惜流泪之时,慈雨的父母却没有流露出丝毫感伤,反而觉得慈雨好造化,认为慈雨的死是上帝的旨意。为何慈雨的父母会道出常人无法想象的话语?是因为他们对上帝有着根深蒂固的信仰,还是认为在战后物质匮乏、民生凋敝的日本社会,死是唯一的解脱呢?

人都有生老病死,如果当我们处于病痛之中甚至生命垂危之际,没有任何人来帮我们一把,哪怕死去,父母也不会因此而悲痛万分,甚至抛出“这些都是上帝的旨意”诸如此类的话语,我们的内心会多么惶恐不安!

信仰上帝的人,内心的确有上帝的存在,甚至认为上帝的存在无可比拟、难能可贵。然而对上帝不抱任何信仰的人,却认为上帝的存在如尘土一般,毫无价值和意义。那么,如果我们相信上帝的存在,当我们困惑无助的时候,上帝会来搭救我们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或许上帝唯一能给予我们的只是心灵上的慰藉,此外再无其他。慈雨的父母对上帝就有着超乎常人想象的信仰。“慈雨以赤诚之心被召到上帝那儿去了,我们并不悲伤。这么快就被上帝召去,该多么让人高兴呀,慈雨真是好造化啊!”1这是慈雨死后她父母的感想,读到这句话,我们的内心似乎被针刺过般阵阵生疼。这是作为一个正常人,而且是死者父母的回应吗?听到这些话,慈雨的好朋友竹子觉得自己是不是听错了,太不可思议。的确,对于孩子的突然死去,父母不仅不悲痛欲绝,反而觉得很欣慰,这难道不是一种病态心理吗?在贫瘠的战后社会里,人们似乎丧失了怜悯同情之心,浑浑噩噩地苟活着,或许把他们称为“非人类”也不为过。

上帝把慈雨召唤去了。若是认为上帝的所为都无可非议,人们对上帝的行为应表示感激之情,那么他们所信仰的上帝就不再是“上帝”了,而是夺走了人类情感的恶魔。如同被狐狸迷了心窍一样,慈雨的父母对上帝的信仰也深深扎根于内心,甚至自己的女儿慈雨一出生就决定让她长大后做修女。这种擅自决定他人命运,哪怕是决定自己子女命运的做法是很粗暴的,然而在当时的社会里人们除了信仰上帝,从上帝那里获得心灵的安稳之外,别无他法。甚至有人认为若能全身心供奉于上帝,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是什么导致了如此结果?不言而喻,这是他们对上帝超乎寻常的信仰心理所造成的。那又为何对上帝如此深信不疑?战后的日本社会,人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连基本生存都成了问题。在这样的社会里,上帝才是人们获得救赎的唯一希望。战后,许多日本人把所有一切都寄托于上帝,企图从中找到活下去的希望。相信上帝,依靠上帝,就能到达极乐净土,或许这是当时的人们唯一的救命稻草。然而,人世间本没有上帝的存在。

文章的开头对慈雨的头发有一段仔细的描写“她那乌黑、浓密的头发总是闪闪发亮,摸上去滑溜溜的,抓起来一松手马上又恢复了原样。”其中“抓起来一松手马上又恢复了原样”这句话不正是对慈雨懦弱性格的暗示吗?“慈雨,可不得了啦!听说头发多的人要受累的。”“小大人”势子的话虽是一句玩笑,可某种程度上也暗示了胆怯懦弱的慈雨可悲的命运。

面对慈雨的突然死去,好友竹子痛苦不已。竹子的个性和慈雨迥然不同,两人家人的语言行动也极具对比性。面对慈雨的死去,竹子的妈妈掉下了眼泪,“小慈雨真可怜,生在那样没有感情的人家,太可怜啦!”“哭吧!现在连为她哭的人都没有了。”看到无动于衷的慈雨父母,竹子的妈妈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可以说这种感叹既与慈雨父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是对慈雨父母无情的批判。

“慈雨为什么不抵抗,而心甘情愿地接受呢”,对此竹子百思不得其解。人要获得尊重就必须伸张自己的正当权利。慈雨要是顺从父母的意志做修女的话,那么她的一生就极其被动,自己追求幸福的正当权利也不会得到伸张。慈雨父母所代表的伪善者歪曲小慈雨的想法,哪怕牺牲女儿一生的幸福都在所不惜。日本人是战争的加害者也是受害者。侵略战争不仅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也给日本民众带来了无尽的痛苦,用货车装人就是最好的证明。此外,从慈雨清淡的便当、虚弱的身体也可以想象当时日本物资匮乏到了何种地步。

结语

人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尤其是在极限状况下,如何守护自己的正当权利?或许这是壶井荣想通过这篇文章让读者深思的问题。文章的主人公慈雨一出生就被父母安排长大后做修女,而且是姐姐不愿意做修女,这个决定才落到她的头上。然而慈雨认为这样的决定是理所当然的。成为修女之后,自己漂亮的头发不能给别人看,不能照镜子,更不能嫁人。慈雨不是不清楚做修女的苦闷,可正如她自己所说的那样,“可是已经决定了呀”、“那可不行”,胆怯懦弱的慈雨尽管自己也不愿意做修女,然而面对父母的决定,慈雨放弃了反抗,选择逆来顺受。如若父母为慈雨所选择的道路是为了她一生幸福的话,那就另当别论,然而做了修女,岂不是一生都与幸福、自由诀别了吗?每个人都应该选择自己该走的道路,决定自己的人生。任何人,哪怕是父母都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这也是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选择的权利和勇气。然而慈雨所欠缺的就是与命运抗争的勇气。“据医院的医生说,十几岁的学生不像小孩子, 在被挤压的时候, 应该有反抗的力量。人类是具有这种本能的。可是她身体太虚弱了, 所以在被挤的时候, 没能抵抗这种压力。”的确,正因为可怜的慈雨缺乏与命运斗争的勇气,当被人挤压的时候甚至不加任何反抗就死掉了,实在可悲可叹。

壶井荣《温暖的右手》虽内容简单,却意味深长。当你作为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时,就应该捍卫自己正当的权利,尊重自己的选择,选择自己的生活,这才是作为人应有的生存方式。也许这也是壶井荣希望读者通过这篇文章能够领悟到的人生哲理。

注释:

[1]本文所有文本引用均摘自刘昌林所译的《温暖的右手》

参考文献:

[2]壶井荣.《壶井荣集》. [M].日本:新潮社.1961

[3]黎平.《试论壶井荣童话》. [J].浙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3)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