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昔拾朝花 2015年2期

昔拾朝花 2015年2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0-06 01:54:22
昔拾朝花 2015年2期
时间:2022-10-06 01:54:22     小编:

近年每逢寒暑假期间,多有熟识的老友带儿孙光临舍下,为了本人一篇有幸入选教材的拙文而满心前来求助。真是“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键盘青灯今作答,可怜天下父母心了。

22年前的那个春天,我在成都军区政治部宣传部负责新闻工作。为了宣传报道驻南充某师的军事训练经验,我带13集团军新闻干事关春林、在军区宣传部帮助工作的干事马甫超(前者已转业至《重庆日报》,后者转业至渝北区工作)前往采访。

现场采访结束后,二位同仁争着写初稿,我则在充满阳光的师招待所里无所事事。忽见客厅书桌上当日台历的空白处,印有一科技小常识,上写圆的周长、容积如何计算,为什么圆的器皿最省材料之类。看着、看着,茅塞顿开:多年来对社会、人生“圆”“尖”“方”操守的感悟,抗战时毛泽东对国民党反动派“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艺术,家庭中“乖乖女”最受青睐,单位上“会来事”屡屡吃香等现象,一一涌上心头。于是我展纸挥笔,在印有方格的稿笺首行正中处,写下了“圆的魅力”一行标题。

文章一气呵成。同事新闻稿写好送来,我的这篇文字也草就成章。互相看罢文稿,惺惺相惜,各怀敬意。

很快,拙作在成都的一些报刊发表。四川日报政教部主任杨文镒甚喜其文。他当时正在四川大学新闻系做客座教授,便以此文为范例,作评论文章写作章法的讲解。该文后又被四川大学、北京大学选为阅读教材,并有《现代语文(高中读写版)》和“优秀杂文”之类的选本选入,于是渐入中学生们作文写作的法眼。

老友们带儿孙到来,多要我以此文为例,“单锅小炒”辅导侄儿、侄孙如何写作议论文、小品文之类,以备战中考,迎接高考!

责任重大,难煞人了。因为你写得出文章,未必讲得出道理,尤其是合乎考试要点的大道理。恰如某宅男一道小菜做得好,满座喝彩,但你未必说得出多少原理与体会!何况,天下苦考久矣!区区小文,何足道哉,不成体统。但聊以慰藉安抚老友的一片痴心,于是我说:

一、不要把该文当作一篇科技小品来读,尽管文中讲了不少圆、尖、方的科学常识。

二、圆尖方共存于社会,也共存于人生,不一定方就好,圆就不好。也不一定圆就好,尖就不好。重庆人还骂人为“方脑壳”呢!“圆尖方”,当如三味中药,君臣互补,各有妙用,都以养气和脉、正身强体为要。这样的多元、互补性论述,使文章的内涵增大,容量提升。

三、文贵以气,拙作一气呵成,正述反问,多有结合;文难以动,该文又以走访牵线,“去问”连篇,把“坐以论道”变成了“行者取经”。这在结构上或许是议论文的可取之处吧。

四、小品文的字句,贵精崇简。行文间最好赋有音乐感。拙作语言简约且有诗化倾向,几个“去问”自然段,又有回环悱恻的味道,读起来似乎可以一咏三叹,鸾凤和鸣。

对此讲解,我算是“好词”用尽了,粉也搽足了,但老友听后仍不解渴,怀疑我的讲述还留有一手,未曾传授,不肯离去。无奈,我只好恳切地说:如有空,让小同学再去读读原文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