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对电影《亚历山大大帝》的神话原型批评分析

对电影《亚历山大大帝》的神话原型批评分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14 00:17:11
对电影《亚历山大大帝》的神话原型批评分析
时间:2023-08-14 00:17:11     小编:

摘 要:《亚历山大大帝》是奥利弗・斯通导演的大型史诗电影,讲述了西元前300年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恢弘伟大的一生。影片中,他深受古希腊神话英雄的影响,为流芳百世而战。同时,其父腓力普,其母奥林帕斯和他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使其短暂的一生更具戏剧性。本文试从希腊神话英雄人物阿克琉斯与俄狄浦斯王这两个原型分析奥利弗・斯通导演的电影《亚历山大大帝》中亚历山大的人物形象及其与父母的人物关系。

关键词:神话原型批评;《亚历山大大帝》;人物形象;人物关系

一、理论概述

神话原型批评出现在20世纪早期,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达到发展顶峰,是现代西方文学理论中很具影响力的批评流派,曾被美国文学理论学家韦勒克誉为与马克思主义批评,精神分析批评鼎足而三的国际性文学批评[1]。

加拿大文学批评家诺思洛浦・弗莱是神话批评的集大成者,其代表作《批评的解剖》被誉为神话原型批评的“圣经”。他的神话原型批评深受两大理论的影响:一是英国人类学家詹姆斯・弗雷泽的《金枝》,二是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弗雷泽把神话起源归于对植物和自然界季节循环变化的客观现象比喻的原因;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是超越个人的“种族记忆”,它是人类积累的无数同类经验代代相传,在某一种族全体成员心理上的积淀物,是某种心理气质遗传的形式。集体无意识的内容主要是反复显现在某些意象,故事和想象之中的“原始意象”,被称为“原型”[2]。在这两大学说影响下,弗莱建立了他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在《批评的解剖》中,他打破了神话原型的局限,认为原型是“典型的反复出现的意象”或“联想群”,是在“文学中反复使用的具有约定性的文学象征或象征群”[3]。

二、 电影《亚历山大大帝》的神话原型批评分析

阐明人类的共同心理经验如何在古代神话,宗教仪式和原型中体现,探索文学现象和古代神话,仪式以及原型之间的密切关系,是神话原型批评的基本精神。所以本文从古代希腊神话英雄人物阿克琉斯与俄狄浦斯王这两个原型分析电影中亚历山大的人物形象和他与父母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

(一)人物形象:亚历山大―阿克琉斯

古希腊神话中最英勇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当属阿克琉斯。他是佩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之子,因参加著名的特洛伊战争和“阿克琉斯的愤怒”而名垂千古。当阿克琉斯收到希腊联盟军队邀请攻打特洛伊城时,其母忒提斯告诉他命运的两种选择:如果不参战,选择平凡人的生活,娶妻生子,平安长寿。当然这样也就籍籍无名;如果参战,以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畏的英勇气概定能万世留名,但其代价是逝于英年。古希腊英雄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荣誉。英雄的职责是效命于疆场,英雄的荣誉是拼杀掳掠,英雄的追求是万古流芳。所以阿克琉斯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参加了闻名古今的特洛伊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年轻的他驰骋沙场,留下了令后人敬仰的战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同时也失去了年轻的生命―这就是阿克琉斯选择的命运。

亚里士多德所指神灵对这种自大的惩罚是让他逝于英年。当战争的铁蹄踏过中东,埃及,到达亚洲时,亚历山大的帝国已经横跨9000英里。影片中,他在将士面前最后一次演讲时激动地劝诫,只有不断前进,不断战斗才能使伟大的战绩永留史册,而安逸的生活会击垮人心。但是,连年征战让马其顿部队疲惫不堪,亚历山大本人也在战争停歇后的萎靡生活中死去。他的足迹踏过今日的土耳其,沙特阿拉伯,伊朗,阿富汗,印度,其丰功伟绩远远超过了他崇拜的神话英雄阿克琉斯,最后也与他共享了英雄的命运。

亚历山大与阿克琉斯另一处相似性是他们对同性伙伴的深切爱恋。在古希腊,女性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所以男性的爱情对象也可能是与他们一样受过教育的男性,因为只有他们懂得彼此的境遇和理想,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帕拉图式的爱情”。根据希腊神话记载,阿克琉斯与帕特洛克罗斯感情颇深。而后者被特洛伊王子赫克特尔斩杀后,阿克琉斯痛苦异常,“眼前发黑,一阵眩晕倒在地上,他拼命撕扯着自己的头发,满脸泥尘被泪水打湿”[6]。阿克琉斯杀死赫克特尔,而后也死在战场。影片中,赫菲斯钦是亚历山大最亲密的人。与波斯大战在即,亚历山大对赫菲斯钦说:“如果你先死,就算马其顿会失去国王,我也要为你报仇,然后随你进入阴曹地府(00:14:49)5”。从他的陈情中可以看出二人的感情绝不亚于阿克琉斯对帕特洛克罗斯的深情了。不久,赫菲斯钦被人毒害身亡。亚历山大身心俱溃,无法从爱人的死亡中走出来,终于因急疾病倒,不到33岁便撒手人寰,与赫菲斯钦去世相差仅8个月。英雄往往是寂寞的,在这高处不胜寒中有一知心密友可谓是人生一大慰藉。而当对方死去时,人间对他们来说便成了转瞬就要告别的地方。因此可以看出,在古希腊,同性之间的爱也可以如此震撼。

(二)人物关系:亚历山大与父母―俄狄浦斯王与俄狄浦斯情节 除了赫菲斯钦,还有一个人在亚历山大生命中极为重要,那就是他的母亲奥林帕斯。奥林帕斯是一位很有野心的女人,脾气怪异,喜欢养蛇,祭祀,占卜。她为了让儿子成为王位继承人不惜一切手段。亚历山大很小的时候她就开始向他灌输雄心大志,告诉他是宙斯的后代,是阿克琉斯的后代,称亚历山大为“小阿克琉斯”,称其注定要成就神一样的丰功伟业。在母亲不断的灌输和鼓励下,亚历山大得到了慰藉,所以从小跟母亲特别亲近。而在他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却总是缺失的,他不是在外出征,就是整日喝酒或者陪伴其他妻妾,将亚历山大母子搁置一边不闻不问。当涉及到敏感的王位继承问题时,腓力普叱喝亚历山大太过觊觎王位,并狠心将其放逐。同时,腓力普与奥林帕斯的关系也相当恶劣。影片中,奥林帕斯不忍腓力普的侮辱,大声喝道:“我有阿克琉斯的纯正血统,我身上流着海克力士的血,而你是个只会沾花惹草的酒鬼”。看到父亲将要掐死母亲,年幼的亚历山大勇敢地阻挠,却被父亲暴力推开。最后奥林帕斯对着腓力普歇斯底里地骂道:“他(亚历山大)永远不会是你的儿子!我的孩子将会为我报仇!(00:20:09)5” 亚历山大自小看到父亲对母亲施暴,因此对父亲恨之入骨。与母亲相比,亚历山大的父亲对他的关爱和期待不及十分之一。在巨大的反差下,他形成了对母亲无限的爱戴和对父亲的痛恨。

亚历山大与父母的关系跟希腊神话的俄狄浦斯王很相似。虽然成为了底比斯国王,俄狄浦斯仍逃脱不了命运的安排。他得到了来自阿波罗的神咒:俄狄浦斯,人类中的最可怜者,如果你不出生,乃是最好的事,因为你的命运注定要杀死你的父亲,娶了你的母亲6。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引用这一神话发展了“俄狄浦斯情节”,也就是男孩早期有依赖母亲的情节,视母亲为占有物,视父亲为与自己争夺母亲的仇敌7。亚历山大虽然没有娶母为妻,但对母亲的依恋显而易见。他的生命是母亲给予的,神圣的使命感也是母亲给予的。所以他对母亲的爱一刻也未停止,甚至到了出征时,他与母亲保持通信,接受母亲的指导和鼓励。

影片中,腓力普被贴身侍卫保萨尼亚斯杀害了。虽然他悲痛不已,甚至向母亲责问父亲被害一事是否与她相关,他仍然与父亲的死脱不了干系,仍然是最大的受益者。这不是笔者随意推断,影片中有相关细节。在腓力普与尤利蒂斯的婚礼上,腓力普凌辱了保萨尼亚斯,并交给族人继续施虐。细心的亚历山大看到了这一点,他很有可能在遭到放逐之后串通保萨尼亚斯杀害父亲,这样他才最有可能成为王位继承人8。再者,从亚历山大品行来看,也能发现端倪。他自小有成就霸业的梦想,母亲的灌输让他的自信具备了神圣的使命感。而腓力普却挡在了他追寻梦想的路上,加上父亲多年对他与母亲的苛待,亚历山大极有可能心生歹意。且在后来征战酒宴上,亚历山大与手下爱将一语不合而便将其刺死。亚历山大对如此亲近的人也能下毒手,何况是一直压抑自己梦想的可恨的父亲。所以,亚历山大很有可能把握了时机,釜底抽薪,杀死了自己的父亲。

同样,他们都遭到了上天的惩罚。俄狄浦斯知道自己是杀害父亲的凶手后,绝望悲痛,自行挖出双眼,四处流浪客死他乡,而亚历山大在动荡的局势中被热病夺去了生命,伟大的帝国从此被瓦解。他们的命运印证了腓力普在洞穴壁画前对亚历山大讲的话:“人是命运的奴隶,当你爬得很高,众神会嘲讽你,把你辛苦创造的一切毁掉(0:36:54)[5]”。俄狄浦斯丢掉了苦心经营的国家,丧失了伦理道德,亚历山大更是失去了毕其心血的伟大帝国。

三、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影片中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与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人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亚历山大的命运与英雄阿克琉斯相对应,他与父母的关系又可以在俄狄浦斯王的命运中找到缩影。这篇文章借用神话原型理论分析电影中的希腊神话英雄原型,再现了亚历山大大帝辉煌宏伟的一生和他与无法逃脱的命运的抗争,从而希望帮助读者从深层次品读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发掘震撼人心的魅力所在。

参考文献:

[1]叶舒宪. 神话―原型批评 [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2]胡苏晓. 集体无意识―原型―神话母题 [J].外国文艺理论评介,1989.

[3] [加]诺思洛浦・弗莱.批评的解剖[M]. 陈慧, 袁宪军, 吴伟仁,译.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

[4]奥利弗・斯通. 亚历山大大帝 [EB/OL]. 康斯坦丁影业公司,2004.

[5]郑振铎.希腊神话与英雄传说[M]. 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

[6]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 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

[7]李南云.电影〈亚历山大大帝〉的叙事结构和主题 [J].电影文学,2013.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