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农村医学专业《遗传病与优生》教学方法的探索

农村医学专业《遗传病与优生》教学方法的探索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1-08 01:32:12
农村医学专业《遗传病与优生》教学方法的探索
时间:2022-11-08 01:32:12     小编:

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及“课题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本文从精心设计课程、探索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这三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参与度、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学生实践技能操作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方法,有效调控了学生的学习行为,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健康快速地成长。

关键词:农村 医学专业 《遗传病与优生》 教学方法

为了加强农村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国务院作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同时发布了《关于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意见》,促进了农村和城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我校在教学培养付诸实施中,本着以社会需求为目的,应用能力为主线的原则,为培养和服务于一线的卫生工作者,编写了《遗传病与优生》这一校本教材并开设此课程。笔者对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进行了一番探索,总结如下:

一、精心设计课程,开发校本教材

1.广泛调研,进行课程设计

为了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零距离”,我校安排专业教师深入农村基层卫生院,设计问卷调查,进行广泛调研,以遗传病预防和优生教育为主线,编制了《遗传病与优生》教学大纲,实现了专业对接行业、课程对接岗位。

农村医生作为最基层的医疗工作者,他们的基本工作职能是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疾病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康复、计划生育等六位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他们往往是某种遗传病、常见病(很多为多基因遗传病)的第一接诊者。学习此课程,有利于他们开展遗传病的群体调查、优生优育的宣传和普及,对预防遗传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具体健康、提高人口素质起着推动作用。

2.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

采取双主编,即学校和行业各一名主编,共同编写校本教材,拓展医院参与人才培养的深度与广度,构建工学结合、校院(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知识、能力、技能的发展更加贴近临床实际,符合卫生职业的要求。

二、探索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

《遗传病与优生》课程具有抽象性、复杂性、实践性强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改革过去传统的教育方式和陈旧、落后的教育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达和教学理念的迅速发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采取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强大信息容量、生动的直观感受、清晰的影像及动画性,能极大地优化教学过程,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和直观。

建立精品课程网站,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如建立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设计、教案、电子课件、教学视频、Flash制作、试题库、图片素材等内容的教学资源库,可方便教师和学生随时从网上调阅和学习,而且学生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自主查询、收集、补充课程的相关资料,增加学生的临床知识,开阔学生的遗传病研究视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和能力。

2.运用“案例教学法”,加强交流与互动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传授者,提供理论知识,学生是消极的接受者,囫囵吞枣地接受。“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使得学生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发挥主动性。如在教学各类遗传病时,教师均要精心编写或临床收集典型病例,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首先,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阅读案例,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在课堂上讲解知识,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或争论,形成互动与交流;最后,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方法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有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项目教学法”,培养技能型人才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处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即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这些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就能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如教师可以通过建立遗传病模拟门诊和优生咨询模拟门诊,提出多个病例教学项目,让学生自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项目。在课前,学生设计好过程,做好方案;在课中,学生邀请同学进行角色扮演,开展实战练习,模拟临床的真实情境,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快速反应的能力,加深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为成为农村医生提前做好角色准备。

4.运用“课题式”教学,学生唱“主角”,教师唱 “配角”

课题式教学是以师生共同预设课题为先导,结合教学环境与实际条件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如在教学染色体病时,笔者将每种染色体病例作为一个课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挑选研究对象,选择相同课题的学生可以组成一个“课题研究小组”;然后,笔者再将知识点分解为临床特征、常见核型、发病原因、治疗方法、预防措施等几个子课题,各小组成员采取既合作又分工的形式,将“子课题”分配给每个小组成员,学生通过图书馆、互联网等各种学习渠道收集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接下来,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讲解、反复讨论,得出研究成果,写成课题小论文初稿;最后,各小组推荐一名成员向全班学生演讲汇报,跨组或组内成员互评,教师进行评价,指导学生修改,上交论文终稿,作为学习效果的评价指标之一,占学期总分的30%。学生唱“主角”,教师唱 “配角”的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升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5.发挥班干部作用,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水平

教师可以定期利用自习课组织小测验,不安排教师监考,由学生互相批改,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诚信的优良品质,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测验成绩作为平时成绩,计入学期总分。 6.改革评价形式,注重平时学习

教学结果是静态的,教学过程是动态的,将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让动态评价贯穿于学生日常教学中,能有效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评价形式可分为三部分:第一,平时成绩。它包括考勤、课堂纪律、学习态度、课堂讨论发言、小测验成绩、实验报告以及收集的资料、剪报、课堂笔记等,占总成绩的40%;第二,课题研究小论文占总成绩的30%;第三,期终考试占总成绩的30%。

三、提升教学效果,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研究探索能力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教师应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综合运用以上教学方法,教师能有效激励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师生双方积极性

综合运用以上教学方法,能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引导学生注重平时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在课堂上,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讨论;在课后,学生主动查阅资料,广泛阅读,并与小组成员积极配合,发挥团队协作精神,积极主动学习。

因材施教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提出了比传统讲授方法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而且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重视继续教育,从社会实践中不断寻找适宜的教学案例。

3.加强多项训练,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为了力求让学生在毕业前具备职业人应有的基本素质,顺利进入职场尽快成为职业达人,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成绩、适当的社会实践、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健康的心理素质。综合运用以上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参与课堂讨论、书写课题报告及小论文答辩等各个环节得到有效训练,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胆识及应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等综合素质。

4.变“学会”为“会学”,减轻学生负担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会学”“活学”,理论联系实际地应用知识,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这样一来,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可以更主动地学习和思考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在学习中感受乐趣,在乐趣中增强探索和研究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在更高层次上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建立与学科特点及其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在授课方式上,教师应采用能够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在评价形式上,教师应采用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更加注重考查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