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宠儿》叙事新探

《宠儿》叙事新探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11:04:20
《宠儿》叙事新探
时间:2023-08-05 11:04:20     小编:

摘 要:叙事学已经和更多的研究领域结合在一起成为一门跨学科研究,这已经成为叙事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研究途径和方法。叙事“窗口”是叙事学从计算机领域借鉴形成的一个概念,是叙事学扩展到计算机领域隐喻性研究的重要体现。本文以后现代主义经典著作《宠儿》为例,提出了三种叙事“窗口”的管理模式,并探讨了其各自的功能,不仅为叙事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解读《宠儿》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关键词:叙事窗口 《宠儿》 自行弹出 超链接

近几年来叙事学与更多研究领域结合在一起,如:与女性主义批评、形式语义学、精神分析学、传统语法、电影等领域,都有密切的借鉴和结合。叙事学甚至已扩展到了电脑文化和计算机技术,大大扩展了叙事学的研究视野,为文学批评尤其是小说文学批评开辟了更多更新的研究途径, 大大丰富了文学研究的方法。玛丽-劳勒・莱恩在《电脑时代的叙事学: 计算机、隐喻和叙事》一文中提出了计算机技术领域中的窗口及窗口管理与叙事学中叙事单位和叙事结构的对照与隐喻关系,并认为“窗口概念有助于我们描述叙事策略中最少关注的一面:话语如何把握同时进行的几个过程, 如何解开错综复杂的命运之结, 如何解决人物在空间的移动问题, 如何在决定故事世界的命运的各种场面之间往来穿梭。”①托尼・莫里森的《宠儿》已成为当代文学经典,本文正是探讨了《宠儿》中叙事窗口管理及其功能,另辟蹊径地从一个新的角度分析《宠儿》。

一、 “窗口”隐喻的叙事性阐释

计算机用语中的“窗口”指的是电脑的一个应用程序的可视界面,每当用户开始运行一个应用程序时,应用程序就创建并显示一个窗口;电脑屏幕上可以出现多个窗口,但活动的窗口只能有一个。计算机用语中的“窗口”概念与叙事作品中的叙事视角或聚焦有很大的类比关系。玛丽-劳勒・莱恩提出“叙事窗口”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 “一个窗口就是一个叙事单位, 其显示范围是叙事记录装置在特定时间内跟踪某物或聚焦某地时, 文本时间一次所‘摄入’的内容。窗口内容的演化必须符合时间的方向性。”②从这个概念来看,笔者认为“叙事记录装置”反映在叙事上实际上是指提供叙事视角的人,即聚焦者;窗口展示的内容是以一个特定的叙事视角提供的叙事内容,而叙事窗口直接操控者是叙述者。 简单地说,叙事窗口是在叙述者的操控下和特定叙事视角观察下一次性向读者提供的叙事内容。

在一部叙事作品中,叙述者可以只打开一个叙事窗口,这类叙事一般严格按照一条叙事主线进行,故事的发展也是按照时间的顺向进行,没有任何的闪回,空间变换也较单一,故事往往发生在一个固定的地点,如一个城市、一个镇,甚至某人的家里。但是在很多的叙事作品中,尤其是在后现代主义叙事作品,由于叙事时间和空间的不断转换,叙述者需要打开多个叙事窗口才能达到一定的叙述目的和叙述效果,例如《宠儿》。《宠儿》是一部很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叙事作品,人物对过去阴暗回忆的碎片使叙事不断地在过去和现在之间任意转换,时间的转换也造成了叙事空间的变换,叙事的起点虽然是现在,并且按照一定的主线在发展进行,但是由于这些碎片的存在,主线的时空经常被阻断,而造成阻断的就是看似碎片的多个叙事窗口。《宠儿》中为了达到时空的自由转换,叙述者打开了多个叙事窗口,观察者只有在这些窗口之间频频移动,才能把握整个故事的全貌。因此窗口间的移动则意味着叙事中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而这些窗口之间是如何移动的,窗口之间的移动会造成什么样的叙述效果,这些正是我们下面要讨论的问题。

二、《宠儿》中的叙事窗口管理及功能

(一)叙事窗口管理分类

玛丽-劳勒・莱恩将叙事窗口管理定义为“叙事话语如何驾驭过渡性的窗口和标记”③。不难看出,叙事窗口管理探讨的是各叙事窗口间移动的规律。在一些传统的叙事作品中,叙事窗口之间的移动是有时间和空间的文本标记的,如表示时间的“当时”“三年以前”,或时空转移的“与此同时,在……镇”。但在很多的后现代主义文学中,窗口移动没有任何的移动标记。作为后现代主义经典代表的《宠儿》也具有这种特点,莱恩在谈到叙事窗口管理的类型时,将《宠儿》中的窗口管理归类到“有许多小窗口的叙事”。笔者认为这个归类是比较笼统的,而且也没有明确地阐释《宠儿》中“多个小窗口”之间是如何移动转换的。笔者认为《宠儿》中的窗口管理是通过三种方式实现的:一种是由叙述者自行打开的主叙事窗口,第二种是“自行弹出”的叙事窗口,第三种是通过已有窗口中“超链接”打开的主叙事窗口。

(二)叙事窗口管理及功能

1.由叙述者自行打开的主叙事窗口

这个主叙事窗口的主要聚焦者是全知叙述者或第三人称叙述者,采用的视角是全知视角或第三人称有限视角。通过这个叙事窗口,全知叙述者和第三人称叙述者向读者展示她或他所知道的信息,有利于读者把握整个故事的背景,为对人物的评判奠定基本的感情基础。

这种主叙事窗口有时带有明显的窗口边界标记,即表示时间空间转换的词或嵌入式叙述的标记词等。如《宠儿》开篇就是全知叙述者打开的叙事窗口:

124号充斥着恶意,充斥着一个婴儿的怨毒。房子里的女人们清楚,孩子们也清楚。多年以来,每个人都以各自的方式忍受着这恶意,可是到了1873年,塞丝和女儿丹芙成了它仅存的受害者。祖母贝比・萨格斯已经去世,两个儿子,霍华德和巴格勒,在他们十三岁那年离家出走了――当时,镜子一照就碎(那是让巴格勒逃跑的信号);蛋糕上出现了两个小手印(这个则马上把霍华德逼出了家门)。④

很显然,文中开头由全知叙述者自行打开的这个主叙事窗口,以上帝般全知的视角为读者提供了故事的背景信息,包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出场的人物和人物的一些简单情况,并且带有明显的窗口边界文本标记,如:“124号”“1873年”,这些明显的标记的存在让读者强烈地意识到叙事窗口的存在,可以更好地把握叙事的主线和感情基调。

再如:“轻而易举地,就从窗口所见的情景开始,她走进了躺在她眼前小路上的那个讲了又讲的故事。124号只有一扇门,如果你在后面想进去,就必须一直绕到房子的正面,走过贮藏室,走过冷藏室、厕所、棚屋,一直绕到门廊。同样,为了进入故事中她最喜爱的那部分,她也必须从头开始:听密林里的鸟鸣,听脚下草叶树叶的;看她妈妈匆匆赶路,直走进不像有人家的丘陵地带。塞丝是怎样地用两只本该停下的脚走路啊。”{5} 上面的例子中的画线部分很明显是一个嵌入式叙述的标记,它的出现意味着当前叙事窗口的后台化和新的叙事窗口的打开。这个例子通过丹芙的回忆,读者知道了塞丝逃亡过程中与白人艾米相遇并被她所救的一段往事。

《宠儿》是一部后现代主义经典著作,叙事窗口间的移动往往没有明显的标记,但是这种窗口的观察者依然是全知叙述者或第三人称叙述者:

(1)保罗D结识了几个人,跟他们谈了他想找什么样的工作。塞丝对她得到的微笑也回之一笑。丹芙沉醉在喜悦中。在回家的路上……三个人的影子依然手牵着手。

(2)一个穿戴齐整的女人从水中走出来。她好不容易才够到干燥的溪岸,上了岸就立即靠着一棵桑树坐下来。整整一天一夜,她就坐在那里,将头自暴自弃地歇在树干上……{6}

狂欢节结束时已临近黄昏,黑人们要是走运就搭车回家――不然就得步行……

“瞧,”丹芙道,“那是什么?”

由叙述者自行打开的主叙事窗口往往是整个叙事的主要窗口,在很多情况下,当新的叙事窗口出现的时候他们往往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转移到了后台,将自己活动窗口的位置暂时让给了新打开的窗口。而这些新打开的窗口一旦将要展示的内容展示完毕,就会自行关闭,再将活动窗口的位置再次让回给主叙事窗口。这种窗口的功能是为读者提供比较全面的背景信息,同时为整个叙事提供一个比较完整统一的叙事主线,减少因多个窗口打开而产生的时空的断离感,把看似支离破碎的叙事放在一个完整统一的叙事框架中,使整个叙事散发独特的魅力。

2.“自行弹出”的叙事窗口

在叙事作品中,叙事窗口的操控者是叙述者,但是有些叙事窗口的启动已经完全被抹去了叙述者操控的痕迹,就好像“自行弹出”一样,而叙述者好像根本没有存在过一样。在《宠儿》当中有很多这样“自行弹出”的窗口。这种叙事窗口的打开往往没有任何征兆,窗口聚焦者是人物,窗口展现的往往是人物的内心世界或意识。这种窗口在《宠儿》第二部分中频频出现。体现在叙事文本上,这一部分中有很多章节一整章都是人物的内心独白或意识流,展现宠儿意识流的那章节甚至连标点符号也极少出现,如下例

(3)所示,章节与章节之间没有任何过渡性的话语可作为窗口移动的标记,一个章节过后直接呈现的往往是另一个铺满人物意识流的章节。如以下例子所示:

(1)宠儿,她是我的女儿。她是我的。看哪,她自己心甘情愿地回到我身边了,而我什么都不用解释。我以前没有时间解释,因为那事必须当机立断。当机立断……{7}

(2)宠儿是我的姐姐。我就着妈妈的奶水吞下了她的血。我耳聋痊愈之后最先听到的是她爬楼的声音……{8}

(3)我是宠儿,她是我的。我看见她从叶子中间摘花下来……她把它们放在圆篮子里……她装满了篮子,她拨开草,我要帮她,可云彩挡住了,我怎么……{9}

3.由“超链接”打开的主叙事窗口

通过已有叙事窗口中的“超链接”打开另一个窗口。这种情况是指新的叙事窗口的打开是由已有窗口中出现的一个“超链接”引发的,这个“超链接”可以是个动作或事物。这个人或事物的出现是新的叙事窗口打开的一个标记。而通过这种方式打开主叙事窗口的操纵者往往是人物。在《宠儿》中这种例子屡见不鲜:

(1)她觉察到他的疑惑,继续道:“我在城里一家餐馆做饭。还偷着给人做点针线活。”这时保罗D想起了那条睡裙,不禁哑然失笑。塞丝来“甜蜜之家”时只有十三岁,但是已经有铁的眼睛了……她选中了黑尔。为了第一次的结合,她偷偷为自己缝了条裙子。{10}

(2)塞丝仰卧着,头从他那边扭开。保罗D从眼角瞥见她的乳房……不像她说的,是棵什么树。也许形状相似,不过可不像他认识的任何一棵树,因为树是友好的,你能信赖,也能靠近它们,愿意的话还可以跟它们说话;多年前,在“甜蜜之家”的田里吃午饭时,他就经常这样做……{11}

在例子

(1)中画线部分“做点针线活”是打开下一个叙事窗口的“超链接”。原本的叙事窗口里展示的内容是塞丝与保罗D重逢后的一段对话。塞丝告诉保罗D她现在的工作是在一家餐馆当厨师,就是偶尔偷偷地做一点针线活。“针线活”这个“超链接”开启了一个新的叙事窗口,叙事窗口的观察者是保罗D,透过这个窗口作者了解到了塞丝刚到”甜蜜之家”时在男人们当中引起的骚动和塞丝最终选择了黑尔这段往事。

在例子

(2)中“超链接”的关键词是“树”,保罗D由塞丝背上像树一样的伤疤开启了一个新的叙事窗口,这个叙事窗口展示的内容是保罗D在“甜蜜之家”时与其他伙伴相处的往事。

这种窗口的打开方式是《宠儿》中启动人物对过去回忆的最常用方式,通过“超链接”打开的窗口能使窗口与窗口之间的移动流畅、自然,部分地消除窗口移动带来的时间和空间的断裂感。同时“超链接”的形式也比较灵活,能随时随地地根据叙事的需要将叙事窗口切换到叙述者想要将其内容展现给读者的窗口,深层次地展现了黑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增加了叙述密度和信息密度,有利于深化主题。同时过去与现在的交替出现、现实与回忆的相互融合,增加了小说的时空感和故事的复杂性,读者为理顺这些叙事窗口关系、更好地消化窗口展现的内容也会积极地投入到叙事情节的理解和建构中去,从而更深刻地把握主题。

三、结论

窗口之间的转换可以为时空变换频繁的叙事作品提供一个很好的工具,为我们研究叙事作品中复杂的人物在空间和事件上的移动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叙事学随着它的发展已越来越多地深入到了其他领域,对此领域的借鉴和吸收,有利于叙事学的丰富和发展。其在计算机领域的借鉴是这个发展趋势的表现。叙事窗口管理的研究为我们打开了研究叙事作品另一个窗口,要更深层次地发展这些理论还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即将其应用到对叙事作品分析的实践领域当中去,本文对《宠儿》的叙事窗口的管理分析就是一个例子。

①②③ 戴卫・赫卫曼主编,马海良主译:《新叙述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74页,第78页,第76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