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勾践灭吴》中“国子姓”的含义

浅谈《勾践灭吴》中“国子姓”的含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6 09:15:14
浅谈《勾践灭吴》中“国子姓”的含义
时间:2023-08-06 09:15:14     小编:

人教版高中语文的第一册《勾践灭吴》:“乃号令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教材注“【国子姓】国君的同姓。”我觉得,这个注释是有问题的,不应该这样来理解。

其次,从文意来看,“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中,“父兄昆弟”就是国君的长辈和晚辈,即所谓的王族。如果,“国子姓”解释为“国君的同姓”那么,就与文章前边的表述相重复。

再次,纵观全文,后来勾践让文种出使吴国。而文种原是楚国人,既不是勾践的父兄昆弟,也非与他同姓,这明显与课文的注释相矛盾。

综上所述,都可看出,课本的注释是有错误的。那么,“国子姓”到底该如何解释?

经查阅各种词典,都没见“国子姓”以整体的词出现,但有个别词典中有关于“国子”和“子姓”的解释。

“子姓”在《汉语大词典》中有三条注释:“①泛指子孙后辈。《礼记・丧大记》:‘既正尸,子坐于东方,卿大夫兄弟子孙立于东方。’郑玄注:‘子姓,谓众子孙也。’……②谓子辈;子女。《淮南子・道应》: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何可是求马者乎?’……③特指孙辈。《仪礼・特牲馈食礼》:‘子姓兄弟,如主人之服。’郑玄注:‘言子姓者,子之所生。’ 贾公彦疏:‘云子之所生,则孙是也。’”【3】在《辞源》中,有如下解释:“①子孙或众子孙。《仪礼・特牲馈食礼》:‘子姓兄弟如主人之服。’注:‘所祭者之子孙。言子姓者,子之所生’。也指儿子。《淮南子・道应》: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何可是求马者乎?’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焉,而不可告以天下之马。’②同姓。《国语・楚下》:‘帅其子姓。从其时享。’注:‘子姓,众同姓也。’”【4】在《辞海》中,也有三个解释:“①犹言子孙。《礼记・丧大记》:‘卿大夫兄弟子孙立于东方。’郑玄注:‘子姓,谓众子孙也。’②儿子。《淮南子・道应》: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何可是求马者乎?’对曰:‘……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焉,而不可告以天下之马。’③孙。《仪礼・特牲馈食礼》:‘子姓兄弟如主人之服。’郑玄注:‘言子姓者,子之所生’贾公彦疏:‘云子之所生,则孙是也。’”【5】而在《联绵字典》中,对“子姓”的解释有以下四个:“子姓:姓,息正切。①子之所生也。《仪礼・特牲馈食礼》:‘子姓兄弟如主人之服。’注:‘所祭者之子孙。言子姓者,子之所生’。疏释曰案郑注:‘丧大记云。言子姓者,子之所生’……②谓子也。《礼记・玉藻》:‘缟冠玄武子姓也。’注:‘谓父有丧服,子为之不纯吉也。’正义曰:‘姓,生也。孙是子之所生,故云子姓也。’……③众子孙也。《礼记・丧大记》:‘卿大夫兄弟子孙立于东方。’注:‘子姓,谓众子孙也。姓之言生也。’……④众子同姓也。《楚语・下》:‘帅其子姓。’解:‘子,众子;姓,同姓也。’《越语・上》:‘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解:‘国子姓年在众子同姓之列。’”【6】

而对于“国子”的解释则寥寥无几,在《汉语大词典》中,有两个解释:①公卿大夫的子弟;②指国子学。【7】在《辞海》中,则解释为:“国子,古代称贵族子弟。《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郑玄注:‘国子,公卿大夫之子弟。’”【8】

经过分析,我觉得,课文中的“国子姓”应该是由两个词组成:国+子姓。“子姓”可以理解为:子孙后辈。当“国子姓”连在一起,就可以理解成:越国的子孙后辈,就应该包括越国的所有人,也包括像文种一样原本不是越国人,但现在在越国,并且愿意为越国效力的人,即所有的越国百姓。就如现在我们说的“炎黄子孙”不只是炎帝和黄帝的后代,而指整个中华民族一样。把“国子姓”理解为所有越国百姓,这与现实情况也是符合的,越国灭吴靠的不仅是公卿大夫,更多的是百姓,例如:“乃号令三军”中,更多的士兵是不是与国君同姓的,而是一般的百姓。因此,综合各种因素,我认为,“国子姓”应该理解为“越国百姓”。

参考文献:

[2]房开江:《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一卷),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31页。

[3]罗竹风:《汉语大词典》(4),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年版,第170页。

[4]《辞源》(合订本),商务印书馆1988版,北京,第419页。

[6]符定一:《联绵字典》(二),中华书局。

[7]罗竹风:《汉语大词典》(3),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年版,第631页。

[8]《辞海》(中),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第1754页。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