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读书报告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读书报告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5 06:16:58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读书报告
时间:2023-08-05 06:16:58     小编:

摘 要:《熵:一种新的世界观》是一部震惊西方学术界的著作。尽管里夫金在书中表述的世界观总体上比较悲观,但其对当前的“技术崇拜”、“科学至上”现象却有很好的提醒作用。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在如何对待“科学主义”的问题上需要更加理性、更加辩证。同时,对作者的观点也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关键词:熵;发展;理性

[中图分类号]:I25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熵”,据赵文汉先生考证,本不属于汉字。上世纪二十年代,“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来中国讲学,胡刚复做翻译。对于普朗克演讲稿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Entropy,胡刚复先生却无法在汉语中找到一个准确的词来翻译,经过长时间反复思考后,“他根据Entropy是热量与温度之商,而且这一概念与“火”有关,就在“商”上另加了一个火旁,构成了今天的“熵”字(2006:15)。”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1](以下简称《熵》)一经出版就立即在西方学术界引起极大轰动。《熵》一书的第一作者里夫金不仅是一位享有盛誉的美国作家,还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社会活动家。书中,里夫金通过将“熵定律”解读为作为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对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宗教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了深入而富有创见的考察,对这些方面的历史和未来进行了全面解读。里夫金在书中提出的诸多观点,不但富有哲理、发人深思,更体现出深刻的社会实践意义。作者在把地球看作“实际上是一个封闭式系统”的基础上指出,“由于自然力的作用,或者由于人们以高于自然再生产的速度消费掉了能量,社会利用的那个物质一能量基础便告涸竭。”当然,作者“决不是说地球的热寂就在眼前”,而是警告人们“现有的由矿物燃料和特殊金属组合构成的物质一能量基础正濒临枯竭,需要我们向新的物质一能量领城转变。”

二、《熵》中的主要观点

“熵定律”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即“物质与能量只能沿着一个方向转换,从可利用到不可利用,从有效到无效,从有秩序到无秩序。”而“熵”就是对宇宙中某一子系统中由有效能量转化而来的无效能量的衡量”。以“一切皆变、一切皆为过程、此物以彼物为存在前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中国古代道家的“道”和佛教中的“无常”,其意是指世间万物都处于生起、变异、坏灭的过程之中。用中国古代的一句谚语来概括书中核心思想,那就是“覆水难收”(代金平,1996:87)。

里夫金一方面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支点,构建出以“熵定律”为核心的历史解释框架,另一方面,他还从“熵定律”出发,提出了以“低熵社会”为主要构想的社会预测。他认为,“低熵社会”的基础就是太阳能,或者说是最可靠的可再生能源。而要实现所谓的“低熵社会”,就必须彻底地变革当前社会的经济模式、政治模式和价值理念的。

周嘉昕(2013:11)曾近对全书核心观点做出精练总结,现引述如下:第一,整个地球都适用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第二,地球上曾经有一部分地区在短时间内经历了“熵转折”。第三,新技术的发展必然涵盖新出现的物质能量基础。与此同时,全新的组织方式,全新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随着新技术和新物质能量的出现应运而生。第四,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历史转折期,像不可再生的矿物质能源和稀有金属资源这样的消耗性能源最终将被像太阳能这样的可再生能源所取代。届时,未来经济发展模式将更加趋于分散,趋于地区化,趋于资源和平利用和群体和平发展。第五,在新理念结构框架(构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之上)之下,人们将更加趋向于通过不同以往的视角审视周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方面面。第六,毫无疑问,“熵定律”将深化人类对自身与客观存在间关系的理解。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对于《熵》中所宣扬的消极思想,我们可以用下面这个比喻加以说明。人类就好比一群强大而愚蠢的癌细胞。在宿主体内,这群癌细胞无疑是最强大的。它们本可以在宿主体内安分的找到一块区域,安稳的和宿主一起活上七十年。但它们偏要无限制的发展、繁殖,直到将宿主生命耗尽,四十岁便因癌症死去。这样一来,再强大的癌细胞也只能随宿主一同消失。诚然,里夫金在《熵》中所宣扬历史观比较悲观,但其对当前的“技术崇拜”、“科学至上”现象却有很好的提醒作用。“熵定律”一方面彻底否定了“历史进步论”这一观念,另一方面也对“科技能推动世界走向更加有序化的方向发展”这一理念进行了批判。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在如何对待“科学主义”的问题上需要更加理性、更加辩证。

当然,具体到中国的社会发展,里夫金主张的“低熵社会”无疑是不切实际、异想天开的。我们知道,发达国家的物质生活高度发达,人们获得了温饱自由,无需担心生活基本需求的满足问题。有的发达国家,国民生活显然已经达到了奢侈的程度。然而,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第一要义毫无疑问是要全心全意地致力于发展经济,致力于提高国民生活水平,首先是要解决国民温饱问题。反观《熵》一书,对中国发展中国家落后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加赞赏。作者里夫金甚至对中国“文革”特殊时期实施的经济发展方式和贫困国民生活条件持肯定态度,并将这种以降低国民生活水平实现的所谓“低熵社会”作为人类物质生活的标准。这种观点则显然是荒谬的,是无法为当下和未来的人所普遍接受的。 但是,如果从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中国的当下与未来,则《熵》中的思想不无可取之处。从当下广为民众所接受的“科学至上”观点看,“折腾”似乎应该是一种社会的常态。征服自然、海外殖民、技术革新、开拓市场,所有的这一切无一不是“折腾”。以至于形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唯有“折腾”才能促进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应对能源资源的过度开发保持警惕。必须指出的是,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写入党章,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形成“五位一体”的发展目标。这对当下中国来说,显得格外必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这些成就所带来的带来的问题也不少。尤其是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越来越成为制约人们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究其原因,主要由地方政府单纯追求高GDP指标的落后观念导致的。因此,党中央适时地提出“可持续发展观”和“环境友好观”等引导和规范地方政府的做法,很有必要。

四、结束语

读完《熵》这本书,笔者的世界观、价值观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这本书让人不再单纯的看待世界,而是用一种接近世界本来面目的视角重新审视世界。里夫金在书中所阐述的“熵”的世界观无疑具有伟大的前瞻性,尤其是在当前整个社会通过科技进步实现自身大发展的时代,能提醒埋头向前的人稍微放缓一点脚步。但是,放缓不等于停止,不等于让人类放弃几百年来积累的“科技财富”,回到所谓的刀耕火种的“低熵社会”。因此,对于《熵》一书中提出的观念,必须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批判地接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理性的看待当前“技术崇拜”、“科学至上”的现象,才能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最大限度地绕开西方国家在工业发展时代走过的老路。

注释:

[1]文中所引用的《熵:一种新的世界观》中表述均出自:里夫金,霍华德.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M]. 吕明,袁舟,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

参考文献:

[1]代金平. “熵”的内涵及其扩展[J]. 聊城师院 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9): 87.

[2]李彬. 科学笔记―从《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到《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J]. 新闻爱好者, 2014(4): 53.

[3]里夫金,霍华德. 熵:一种新的世界观[M]. 吕 明,袁舟,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

[4]赵文汉. 熵,让我们想起了老庄[J]. 散文百家, 2006(6): 15.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