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我国科学阅读类图书出版的前瞻性分析

我国科学阅读类图书出版的前瞻性分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16:13:49
我国科学阅读类图书出版的前瞻性分析
时间:2023-08-07 16:13:49     小编:

[摘 要] 科学阅读是探知意义的活动,是从科学的多种表征形式中构建意义的尝试。科学阅读与科学普及、语文阅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科学阅读类图书应具有真实性、科学性、深入性与广泛性等几大特点。我国科学阅读类图书的出版,将对我国图书出版领域、儿童科学素养的提高,以及科学阅读新风尚的出现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科学阅读;科普;大概念;图书出版

[作者单位]马明辉,教育科学出版社。

提到阅读,人们最先想到的一定是语文阅读。殊不知,科学阅读也是阅读中的一大类别。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认为,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科学家,要做一个有批判性思维的科学产品和工程产品的使用者,都需要具备阅读科学文本或相关资料的能力;需要区分推理和观察,区分解释和论证,区分证据和观点。已有研究表明,在科学实践中,阅读占据着中心位置,平均而言,科学家每年花在阅读上的时间为553小时,占其总工作时间的23%,科学家认为阅读对他们的工作来说是十分必须的,是激发其创造力的主要来源[1]。

科学阅读因读者群不同,其内容和形式等方面有很大不同。本文中的科学阅读及相关表述主要指面向儿童的科学阅读。

一、“科学阅读”的概念分析

科学阅读是探知意义的活动,是从科学的多种表征形式――语言、符号、数学运算、图表及其他可视化资源中构建意义的尝试。

1.科学阅读与科学普及的区别

科学普及,侧重点在于普及。它的功能是让儿童了解科学事实、知识、原理等。因此,它对内容的要求是通俗易懂,对形式的要求是轻松活泼,能够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使儿童无须绞尽脑汁便可以获取相关信息。

与科学普及不同,科学阅读侧重点在于阅读和理解,它的功能是让儿童在阅读中构建大概念[2],让他们在理解事物本质的同时构建事物之间的广泛联系,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从科学的视角认识事物、分析并解决问题。因此,它要求内容科学严谨,形式严肃活泼,使儿童获得对事物的概念性理解,而不是零散的、碎片化的事实性知识堆砌。

2.科学阅读与语文阅读的区别

语文阅读侧重点在于培养阅读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阅读要培养儿童的独立阅读能力,使其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培养感觉和理解的能力,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科学阅读,虽然也侧重阅读和理解,但这种阅读和理解是基于语文阅读的,是在具备一定语文阅读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语文阅读能力的运用。同时,科学阅读对儿童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儿童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打个比方,如果说阅读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语文阅读就是这棵大树的根,科学阅读就是这棵大树繁茂枝叶中的一部分。

二、科学阅读类图书的特点分析

从科学阅读的定义及功能可知,科学阅读类图书应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以充分发挥科学阅读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1.真实性

科学是真实的,容不得半点虚假。科学阅读类图书的内容也应该是真实的,包括真实的人物、事物、现象、事件等。其表现形式也应尽可能真实,包括真实的照片、模型、复印件等。真实,意味着超强的震撼力和视觉冲击力,意味着高可信度。真实性是科学阅读类图书应具有的首要特点,但是,真实并不意味着对其他内容和表现形式的排斥。有些内容无法真实再现,有些内容不适于以照片的形式表现,这时,科学小故事、结构解剖图、示意图等就显得十分必要。

2.科学性

科学阅读类图书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语言表述科学。科学阅读类图书中的词汇经常与该词汇的日常用法不同,比其日常用法更为科学和严谨[3]。例如,在科学阅读类图书中,科学“理论”是指一个经过严格检验的解释,如电磁理论,但在日常用法中,“理论”经常与“猜测”“猜想”“推测”“预测”甚至“信念”等混用,如“我的理论是明天将会下雨”。

二是解释和说明科学。科学阅读类图书不仅要给儿童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而且要对这些阅读材料进行解释和说明,以使儿童深刻理解隐藏于现象之后的事物本质。如关于“土壤”这一主题的科学阅读类图书,应该对土壤的种类、组成成分、各种不同的土壤适宜什么样的植物生长、我们如何利用土壤等方面进行呈现、解释和说明,使儿童较为深入地理解土壤的本质。

三是图示科学。科学阅读类图书需要大量的图片作支撑,是一种典型的图文书。示意图作为图片中的一大类,应十分科学和严谨。如“土壤的组成成分”这一内容,适宜用饼状图表示,该饼状图及其对该图的分析应力求精准;又如“潜水艇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沉浮”这一内容,适宜用结构解剖图表示,该图应能够表示出潜水艇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等。

3.深入性与广泛性

科学阅读旨在帮助儿童构建大概念,使儿童在理解事物本质的同时构建事物之间的广泛联系。这就要求科学阅读类图书必须兼具深入性与广泛性,二者缺一不可。科普类图书广泛性有余,而深入性不足,无益于儿童的概念性理解;科学理论类图书深入性有余,而广泛性不足,无益于儿童大概念的构建。如《漂浮与下沉》(美国史密森科学教育中心编写)就是一本很好的科学阅读类图书,它紧紧抓住“漂浮与下沉”这一核心概念,将这一概念与历史、社会和自然紧密地联系起来[4]。在这本书中既有不同历史时期各种各样的船,又有当代船模试验池、潜水艇和潜水员,还有各种各样的水生生物等。这就打通了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之间的领域界限,将各个时代的人、事、物,通过历史事件、科学故事,以图表、卫星照片、专利复印件和结构解剖图等形式融于一本书中。

三、我国出版领域没有出现真正的科学阅读类图书的原因分析

科学阅读类图书,无论对儿童的成长,还是对图书出版市场的繁荣,都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目前我国尚未出现真正的科学阅读类图书,不外乎几大原因: 1.对科学阅读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缺乏认识

科学阅读对儿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一,它可以帮助儿童构建大概念,让他们获得对事物的概念性理解;第二,它可以培养儿童的工具意识,帮助儿童学会从科学的视角分析和解决问题;第三,它可以帮助儿童认识事物之间的广泛联系,在认知层面形成一种大视野。科学阅读在儿童成长中所起的作用是其他阅读无法替代的。

2.对科学阅读类图书存在认识误区

误区之一:单本内容要全面

人们通常认为,科学阅读类图书的好与坏,内容是否全面是一个重要的判断标准,他们希望本本都是百科全书。殊不知,百科全书式的科学阅读类图书,根本无法承担科学阅读载体的功能,无法发挥科学阅读的作用,甚至不能称为科学阅读类图书。科学阅读类图书不能大而全,而应小而精,若非要把科学阅读类图书做成百科全书,那么置百科全书于何地?

误区之二:内容要轻松,形式要活泼

因为科学阅读类图书的读者群主要是儿童,那么人们大多希望此类图书的内容轻松、形式活泼。从某一角度来看,这种观点也无可厚非:内容轻松、形式活泼的书,显然更容易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但从另一角度分析,这种观点并不可取。科学是严肃的,科学的本质决定了科学阅读类图书的内容无法太轻松;科学的表现形式是严谨的,这就决定了科学阅读类图书的形式无法太活泼。但这丝毫不影响儿童的阅读和理解,不会减弱儿童的阅读兴趣,相反,这可以使儿童真正理解科学,获得对科学严肃性和严谨性的认识,促进他们对科学之美的追求。

误区之三:单本阅读量不能太大

科学阅读是以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的,因此,很多人认为科学阅读类图书单本阅读量不能太大,不能超出相应年龄段儿童的语文阅读水平。对此观点,笔者不能苟同。科学阅读基于语文阅读,但不囿于语文阅读水平。科学阅读类图书作为儿童的课外读物,其阅读量可不与语文教学同步,可以而且应当有所超前。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儿童才可能从中获取信息、获得认识,从而得到理解,进而提高阅读能力和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为长大后的学习、研究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儿童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了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使他们的阅读无法进行下去,那么他们一定会向父母或老师寻求帮助;如果他们没有这么做,那么一定是这些字词丝毫不影响他们的阅读。因此,我们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评判一本科普阅读类图书阅读量的大小。

四、我国科学阅读类图书出版的前

景分析

我国科学阅读类图书的出版,将对我国图书出版领域、儿童科学素养的提高,以及科学阅读新风尚的出现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一,科学阅读类图书将为我国图书出版领域注入新鲜血液,繁荣我国图书出版市场。

第二,科学阅读类图书将对我国儿童科学素养的提高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使儿童更好地理解、运用科学家对自然界做出的科学解释;提高儿童评价科学证据和科学解释的能力;促进儿童对科学知识的本质和科学发展的理解;为儿童富有成效地参与科学实践和科学讨论奠定基础。

第三,科学阅读类图书的出版将引领科学阅读新风尚,营造全社会学科学、读科学、爱科学的良好氛围,整体提升国民的科学素养。

五、我国科学阅读类图书出版的发展阶段预测分析

笔者认为,我国科学阅读类图书出版的发展可能会经历以下四个时期。

1.萌芽期

我国科学阅读类图书出版的萌芽期,特征为以引进版为主,有零星原创图书。在这一时期,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如对科学阅读类图书性质认识不清,没有优秀的作者队伍,没有打通编、印、发各渠道等,因此原创科学阅读类图书质量参差不齐,总体上难敌引进版科学阅读类图书,此类图书市场被引进版垄断。这一时期与原创图画书发展之初类似。

2.发展期

我国科学阅读类图书出版的发展期,特征为原创图书迎头赶上,与引进版图书平分秋色。经过萌芽期的积淀,大量引进版科学阅读类图书的出现,使人们对科学阅读和科学阅读类图书的理解更加深入。此时,原创科学阅读类图书在前一发展阶段的基础上,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无论是内文的科学性、图片的精准性,还是读者群的适宜性,都大幅提升,因而发展到与引进版科学阅读类图书分庭抗礼的阶段。

3.瓶颈期

我国科学阅读类图书出版的瓶颈期,特征为原创图书与引进版图书势均力敌,原创图书难有突破。任何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必定会遇到瓶颈,原创科学阅读类图书的出版也不例外。在这一时期,相关各方――图文作者、审读专家、出版方、发行方――都已竭尽全力,然而依然无法做到尽善尽美,总是有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缺憾。要突破瓶颈,必须有一种力量,一种由内而外的力量,如凤凰涅般重生的力量。

4.繁荣期

我国科学阅读类图书出版的繁荣期,特征为原创图书突破瓶颈,以压倒性的优势占据此类图书市场的主导地位。在这一时期,原创科学阅读类图书图文精美、印装精良,知识性与思想性并存,严谨性与可读性兼具,与萌芽期相比,定是不可同日而语。若要发展到这一时期,如前所述,必要经过凤凰涅般的重生。那么,如何才能重生呢?

第一,编研一体。所谓“编研一体”,就是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编写,在编写的过程中进行研究。首先要通过各种方式对读者进行调查研究,只有充分了解读者,才能根据读者的特点创作出他们需要的优秀作品;其次要认真研究科学阅读类图书的特点,不盲目跟风。

第二,打造精品。与科研院所合作,借助科研院所的科研优势,整体把控内容的科学性、图片的严谨性、图与文的适宜性,进而提升图书质量。

第三,借力教材,实现分级阅读。教材是分年级分学期编写的,自然要考虑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水平,分级阅读也正是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科学阅读类图书可以借助教材的这一特点,实现分级阅读的目标。除此之外,在主题、内容的选取,核心概念的确定等方面,还可借鉴教材的相关内容,但并不局限于教材,发挥科学阅读独有的作用[4]。

[2]Richard A. Duschl, Heidi A. Schweingruber Andrew W. Shouse; Committee on Science Learning, Kindergarten through Eighth Grad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Taking Science to School:Learning and Teaching Science in Grades K-8 [M].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07:39.

[3]Sarah Michaels, Andrew W. Shouse Heidi A. Schweingruber;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Ready, Set, Science!: Putting Research to Work in K-8 Science Classrooms [M]. 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07:4-5.

[4]马明辉.我国科普读物教育功能的缺失及解决策略――科学教育视阈下的科学阅读[J]. 出版广角,2011(4):60-61.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