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秦腔》:聚焦个人的写作

《秦腔》:聚焦个人的写作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7-04 01:23:38
《秦腔》:聚焦个人的写作
时间:2023-07-04 01:23:38     小编:

夏风是一个浮泛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他既有着农民的出身,同时又是棣花街走出去的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贾平凹依托这样一个人物形象,表达出了个人潜意识中对现实自我的清醒认识和部分否定――他属于故乡,是故乡培育了他以及一大批像他一样的文艺人。荣格将形成人格行为的原型分为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阴影及自性等四种原型 [2]。现实生活中的贾平凹没有出现明显的妄想症或者偏执狂[6],他将这种冲突为人格所承受,把潜存在自身的阿尼玛嵌在了笔下人物引生的身上。引生热爱秦腔,而村庄人家“最崇敬的只有两种人,一是国家领导人,一是当地的秦腔名角”[4],看似癫狂的引生同时又代表着整个清风街的集体潜意识,即对当地名角白雪钟情不已。他嫉妒憎恨夏风娶到了白雪,但对白雪的“虚荣、冷漠、无助等等,也偏爱不已”[2]。白娥劝引生这样不值得,但引生仍旧苦苦爱恋白雪。为了引起白雪注意,他把X杀了;为了让白雪心疼自己,他甚至还想着要看见谁撞一下怀孕中的白雪,好在白雪面前当英雄,保护她。荣格提出,女性意向和男性意向最为典型地将自己的人格化地表现出来的形式是梦中的和幻想中的人物形式(梦中女孩,梦中情人)。[2]贾平凹利用引生这个角色,将自身的女性意向淋漓尽致地展现,也是为了寻找本能与原始意象一起形成的集体潜意识 [2],将漂泊已久的个体灵魂安放于故乡。

引生和夏风是分别体现贾平凹自性和自我的两种人格面具[2],是自我意识和潜意识的表现形态。夏风这一形象即平素贾平凹展现在乡党面前的真实状态。在《秦腔》中,因为有了夏风,县城一隅的清风街也建了文化站;因为乡亲熟知他是城里的知名人士,“两个人在街上走过来,夏风不时地被人挡住”求帮忙。[4]夏风愿意帮忙,但事实却是“他们以为我啥事都能办的,其实能办了啥事”[4]的无奈与尴尬。贾平凹借助“夏风”客观地展现了自身在故乡的各种故事。在后记中,贾平凹也“担心起故乡人如何对待这本书了”[3]。贾平凹很想站在中间立场,客观地叙述发生在周遭的一切,但他却根本无法摆脱生于斯长于斯的身份。这即是他感受到了无意识的冲动、体验到某种真实而原始的经验……唤醒心灵身处的“种族记忆”,时代积淀的集体无意识能量得到释放的时候。[7]

他为自己申诉到,“作家是受苦与抨击的先知,作家职业的性质决定了他与现实社会可能要发生摩擦,却绝没企图和罪恶。”[3]然而笔下人物夏风在与现实社会发生摩擦的同时,不自觉地在清风街占尽了好处。书中夏风最让人艳羡的便是娶到了白雪。众人称赞的婚姻最后却以离婚收场,贾平凹早已在多处埋下伏笔:白内障的二婶问及白雪学历时,白雪自叹高中未毕业,配不上夏风;夏风烦秦腔,娶了白雪之后打算让白雪放弃之前的爱好,调到省城改行做其他;夏风看不上白雪的剧团,当邱老师来自己家中和夏父探讨秦腔中的“喷火”时,夏风满是厌恶。然而最后白雪告诉他邱老师的儿子竟是可以帮助君亭哥办农贸市场的局长……夏天智过世后,即便已经和夏风离婚,白雪仍抹着眼泪从堂屋出来,“我爹一辈子爱秦腔,他总是让我在家唱,我一直没唱过,现在我给我爹唱唱”[4]。夏风娶白雪,暗喻着夏风与故乡在另一层面上的融合。虽然两人在一些方面并不适合,但白雪绝对是夏风父母的好儿媳,是夏风在生活工作上的好帮手,是他在清风街树的另一面旗帜。 四

使夏风和白雪分道扬镳的导火索是大家发现两人爱情的结晶出生没有屁眼。虽说是客观事件,但却可以确定人的“心灵现实”[7]:夏风人前光鲜,心系四方,但却狠下心要丢掉自家的残疾女儿。女孩最终没有被抛弃,可夏风对整个小家日渐少了耐性和期许。他长久不回家,惹得白雪抱怨;即便赵宏声告诫他“你别以为你给村人办了不少好事,人见人敬的,可你这样一做,你就是个陈世美了!”,他仍旧要去办离婚证明书;即便夏父放狠话死了也不让夏风回来送我入土,夏风都不打算复婚。

贾平凹对夏风与白雪这对恋人结婚之前的恋爱史鲜有提及,离婚环节有关两人内心活动的描写却甚是细微,很明显有贾平凹与前妻韩俊芳的影子[8]。在1993年的《废都》座谈会上 面对女读者的提问,董子竹帮贾平凹是这样回答的,“唐宛儿是庄之碟精神产品的消费者……庄之蝶是唐宛儿秀美字色的‘悦己者’,”[1]而性质相同的问题放在了《秦腔》中,夏风对赵宏声说找非同行没话题。书中借白雪之口,诉平凹真实内心,“现在我生了孩子,剧团又是这么个样子,人不漂亮了,事业没有了,你就嫌了?”[4]在孙见喜的《贾平凹传》中,贾平凹坦言他接济一些穷亲戚往往受阻,在俊芳面前他没有自豪感,“自己的劳动成果得不到尊重。还说俊芳没有追求。”[1]贾平凹除了借《秦腔》澄清俩人并不是因为第三者离婚,他在书中把白雪描写的温柔贤惠,把夏风对妻儿的狠心彰显得一览无遗,的确也体现了他在自责中对前妻的追念[8]。

参考文献:

[2]荣格.荣格自传[M].刘国彬.杨德友,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

[3]贾平凹.活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4]贾平凹.秦腔[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9.

[5]赵炎秋.文学原理[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安东尼斯托尔.荣格[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7]温森特・布罗姆.人与神话[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