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高度重视人口收缩对城市规划的挑战

高度重视人口收缩对城市规划的挑战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27 04:01:33
高度重视人口收缩对城市规划的挑战
时间:2023-01-27 04:01:33     小编:

我们过去的规划实施效果怎样

我和合作者近年来在城市增长边界领域开展了若干研究。我们认为,中国的城镇建设用地的规划布局可以作为中国的城市增长边界(urban growth boundaries/UGBs),这点学术界和实践界并没有取得完全的共识,最近也成为规划界研究和争论的热点。我们主要利用物理空间的城市扩张与总体规划进行比对,来评价城市规划的实施效果,实证城市是北京。我们的研究发现,非正式(或非法)开发的比例不容忽视。建国以来北京编制过的五版总体规划的实施效果显示,最新版的总规实施效果最佳,这也和我们对新城边界对开发的影响的研究发现基本一致。国内也有多个学者比如徐毅松、毛蒋兴等在上海、广州和深圳开展了实证研究(主要用的是城市扩张与规划比对的结果,还没有考虑存量开发),基本上都发现了总体规划之外不容忽视的非正式开发。

在针对北京城市扩张与总体规划一致性评价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又从三个维度对已有研究进行了扩展,考虑更完整的规划实施过程、更丰富的开发类型(扩张与再开发),以及更多的城市和人类活动。

其三,我们利用包括公交地铁刷卡数据、出租车轨迹、位置微博和照片等多源新数据,评价北京UGBs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显示,虽然有大量的非正式开发分布在UGBs之外,但UGBs所包含的区域容纳了95%以上的城市活动和移动,这与较大比例的非正式开发结果不一致。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非正式开发的使用程度较低、非正式开发政府不提供公共服务如公共交通等。

概言之,中国城市规划实施的结果,显示了中国各个城市都存在不可忽视的相当比例的非正式开发;非正式开发不仅体现为扩张,也体现为再开发。不过,北京的实证研究也显示,非正式开发空间的人类活动水平较低。

城市开发的主要形式及其空间分布

中国城市规划实施的有限效果,既受到城市扩张的影响,也受到城市再开发的影响。目前北京和上海正在准备的城市总体规划,纷纷提出了“存量规划”的概念,中国规划界也有声音认为中国目前进入了存量开发(即城市再开发)的阶段。这样的呼吁是否意味着中国真的进入了新的存量开发的阶段?对中国城市过去的开发模式的准确判读,是“以史为鉴”的有效手段。

另一方面,我们在北京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工作,利用城市多年的用地数据和规划许可分布,发现存量开发(城市更新、城市改造、城市再开发)主要分布于城市中心区,越外围地区的城市扩张占总开发的比例越高,这也符合城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目前,我们正在用其他数据来刻画中国各个城市2009~2014年的城市扩张占比的数量分布,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初步的结果显示:规模越小、经济发展水平越低的城市,过去五年城市扩张所占所有开发的比例越高;存量开发主要存在于大城市的中心地区;而大城市的外围地区和中小城市,城市扩张的趋势很难因当前的政策而有根本性改变。

因此,据我们观测的过去若干年的中国快速的城市扩张表明,存量开发主要分布于或者说主要适用于大城市的中心地区,难以找到让人信服的理由证明中国在未来短期内就能进入存量规划的年代。

控制城市人口与大量收缩城市存在的现实

城市人口的收缩由来已久,德国政府资助项目已经证实,全球范围内人口超过100万的450个城市地区,总体上失去了其城市人口的1/10。德国学者近几年对此进行了开创性的探讨,以居住人口作为评价指标已成为共识。广为接受的收缩城市的定义是,多于1万人、连续超过两年人口流失、发生结构性经济危机的城市。

在中国,城市收缩现象依然为增长的主流所忽视,规划实践上人口必须增长的桎梏观念还鲜有突破。事实上,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出口加工工业的衰退和国内劳动力刘易斯拐点的到来,都使中国城市增长的条件发生了变化。国内关注收缩城市研究的学者,已经于2014年11月共同发起了“中国收缩城市研究网络”,持续跟踪收缩城市方面的国际研究,并开展国内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工作。

而中国收缩城市除了具有和其他国家收缩城市的共性外,还有若干特点,如数量大、分布广(180个分布于中国东中西部)、人口收缩与土地快速扩张的悖论、收缩程度低且多分布于县级市(其中140个为县级市),以及人口收缩但经济增长等。这些都给中国收缩城市研究及规划应对带来新的挑战。

城市规划的范式挑战及应对方向

多项研究证明,当前中国的城市规划的实施效果受到挑战。中国的城市规划主要建立在增量规划的基础上,而人口增长是当代城市规划范式的基石。虽然中国将存量规划作为未来的主导方向,但是多个证据表明未来的存量开发将主要存在于大城市的中心地带。

这些都对未来中国城市规划的走向提出了挑战,即已有的范式不完全适用于所有城市,已经提出的发展模式不完全适用于中国所有城市的所有地区。

无论如何,未来的城市规划,应该重点回归到提高城市活力和居民生活质量上来。

注释:

① 具体排行见北京城市实验室,Beijing City Lab, BCL, http://www.beijingcitylab.com/projects- 1/15-shrinking-cities。

参考文献: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