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山尖上的红色兵工厂

山尖上的红色兵工厂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14 00:33:10
山尖上的红色兵工厂
时间:2022-12-14 00:33:10     小编:

建在山顶的小村庄

汽车绕盘山公路转来转去,一直转到了山顶才看到花驼村,村委会就在村庄入口处,这里也是村庄较高处,站在村委会广场上,可俯瞰大半个村庄。笔者心中纳闷,花驼村的先辈为什么要把村庄建在一个出入十分不便的山尖尖上呢?以前没有盘山公路和汽车,他们如何生活呢?村中负责人郭福良给笔者讲了关于村庄来历的一个代代相传的故事。

东魏时,朝中大臣郭莱因遭奸臣陷害,第二天将遭满门抄斩,头天晚上在同僚的帮助下,郭莱带领全家30余人,深夜逃到此地。这里山高林密,植被丰富,地势开阔,一条小河(如今已干枯)从此地穿流而过奔向山下。于是郭莱一家人便开始在这里修房盖屋,开园辟地,定居下来。由于北边山岭很像人的耳朵,故当时取名观耳驼。公元550年,东魏高欢的儿子高洋建立北齐后,观耳驼改名为花驼村,此名沿用至今。

现在花驼村中以明清、民国时期传统建筑为主,建筑面积达7600平方米,保存完好率在85%以上。村内所有街道均以青石铺设。村内民居大部分为平屋顶,因山就势,错落有致。房屋建筑均为石木结构,门楼以精美雕刻作为装饰,檐角和水口多为整块青石雕刻而成。房屋券顶拱门也为料石浆砌,显示了石砌建筑的精致与独特风格。

进入花驼村,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走在古朴的街道上,偶尔可见几个在门口晒太阳聊天的老人,时而可碰见牵驴驮筐缓缓出村去地里干活的老农。郭福良说,这里海拔在700米左右,是磁县最偏远、海拔最高、居住人口最少、老龄化最严重一个小山村。现在村里有180多人,实际在家人口可能不足百人,且多是年高体弱的老人。以前村庄通往山下的路只有村南一条崎岖的山道,现在的盘山公路是近几年新修筑的。

古迹见证小村历史

在花驼村,古寨、古碑刻、古树、古水池、古石槽碾等遍布的古迹,仿佛在向人们讲述着这个村庄沧桑的历史。

先说说花驼村至今保存着的那处古山寨,即天宝寨吧。据邯郸市研究传统村落的专家讲,这是我国仅有的两处天宝寨古迹之一,另一处位于四川省宜宾市蜀南竹海。天宝寨至今已有约1500年的历史,位于花驼村南约一公里的云台山上。经小十八盘拾级而上,即入古寨。传说西汉末年刘秀兵败南下,被王莽追杀,在天宝寨避难,刘秀得天下后,传旨将此寨改名为天宝寨。现寨上有玉皇庙、奶奶庙、文王庙等庙宇三座。另外山上还有一处郭氏祠堂,这是为纪念民国时期村里的打虎英雄郭祥而建。寨内玉皇顶有一棵古柏,历经千年,依然挺拔苍翠。

要说蓄水池,现在在山民家中并不罕见,但花驼村现存的那两处古水池,却不多见。这两个古水池一个在村南,一个在村西南。据资料记载,村南的古水池为唐代所建,近似椭圆,面积500余平方米,常年积水,可以用来洗衣、浇菜、牲畜饮水;村西南的古水池为明清时期所建,呈长方形,面积400余平方米,新中国成立后,顶部曾加盖,但蓄水不太足。两处水池均为青石砌筑,至今结构坚固。

129师冀南第一兵工厂

当时广大革命干部和群众为保护这个兵工厂,抛头颅,洒热血,与日本鬼子斗智斗勇。一位八路军干部为了保护兵工厂和群众转移,被日军割掉头颅,壮烈牺牲,后被埋在五里河村西的山坡上。兵工厂在花驼村七年间,始终没有遭到敌人破坏,为革命抗日工作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1943年下半年,由于战争需要,兵工厂才由花驼村迁往涉县西达,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涉县西达兵工厂。

据资料记载,花驼村兵工厂应是当时太行山地区最早、规模最大的“冀南第一兵工厂”。郭福良说,现在花驼村已列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冀南地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红色教育基地。当年生产征用的民房,不少都已人去屋空,现亟待整修。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