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21 00:44:46
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研究
时间:2023-04-21 00:44:46     小编:

摘 要:以教师的精神品德、职业道德和思想政治素养为具体表现的师德是教师队伍的核心素质和灵魂,高校师德建设直接关系到高校德育工作和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构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是我们面临且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教师;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一、国内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研究现状及背景

二、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主要内容

高校教师作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活动的主体,其在教育教学教研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教为师,以德垂范”,教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逻辑,端庄的举止,文明的谈吐和高尚的情操等无不吸引和感染学生,师德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影响很大,而且可以通过学生一代代相传,是提升中华民族形象和素质的一个有力途径。所以,师德的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远远超过了单纯的知识传授。因此,持续加强师德建设确有必要。如何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呢?教育部出台的《意见》提出了“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激励和惩处相结合的 高校师德建设六大长效机制”为我们研究和开展高校师德建设指明了方向。下面,对这些机制谈以下个人的看法:

(一)严格把关,完善教师招聘机制。“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必须有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才能担当教育大计。因此,在教师的选拔聘用上,必须严把关口,建立科学合理的聘任机制,提高教师准入门槛,从源头上净化和提高“德”的分量和权比。首先,招聘和考察教师时,要由重视专业和学历向专业和品德结合转变,学历作为基本条件,但品德突出、综合条件优秀者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任何时候,学历不等同道德素养。其次,设计合理的考察方案。采用灵活有度的考察方法,不仅实行要对教师竞聘者试讲、说课、笔试、面试等考察方式,还要通过教师和同学了解其道德品质,增加“德”的比重,在学校制定的统一的招聘政策下,遇到不同人才可以适当调节方案,避免笼统、主观的考察方法,造成人才流失或者“任人失察”。再次,实行试用期淘汰制。即使没有全面考察而招聘进来一些业务能力强但却没有师德的教师,也可以在试用期期间,通过学生打分、学校考评环节对其作出公允的评价,不符合师德要求和标准的坚决淘汰。近年来,教师失德失言侵犯学生的事例常常见诸报端,其行为举止令人发指,严重丧失了为人师表者应有的职业道德,甚至丧失了做人的准则。这些事实,诚然与学校和相关部门的监管缺失有关,但最主要的,还是教师本人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太差,师德丧失所致。

(二)制定体现高校自身特点的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加强师德宣传。学校可根据当地社会气氛、学校自身特点等制定统一的教师职业道德标准。用统一的道德标准来规范高校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科研等工作中的行为,让教师有章可循,有准则可依,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规范养成,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通过职业道德标准的指引,规范高校教师的教学研活动,明确教师的职责义务,重点培育教师重德养德爱德传德的良好风尚,以一份担当和实实在在的品格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同时,高校还应加大师德的宣传力度,将师德宣传纳入高校思想宣传工作中来,并对其进行考核,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努力调动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到师德建设中来,形成崇尚师德、争创师德模范的良好氛围;对涌出的师德典范要潜心挖掘,将其好的经验和做法精心提炼,开展大力宣传,引导人人重师德、爱师德。

(三)健全师德建设监督考评机制。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没有监督,师德建设不能长期健康发展,将社会监督、行政监督等他律与自我约束、自我反省的自律,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监督的惊醒约束作用,以监督促自觉。设立多种、灵活方便的师德举报平台和渠道,建立问责机制,对高校教师实行“一岗双责”机制,在教师的岗位上,不仅要监督考察教师的业务即教研教学的主业,还要考察监督教师的师德责任。通过监督的约束力和规范性,引导教师的师德行为规范有序,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让违背师德建设的行为消失于萌芽之中,泯灭与酝酿之中。近年来,新闻媒体屡屡曝光高考及各级考试的替考案、教师课上不好好教,课下补课收费等问题层出不穷,一些老师为了利益参与其中,担当组织者,策划者,不仅自身被利益驱使,还将学生拖入深渊。其原因,教师自身思想政治不坚定,受利益驱使,道德滑坡,师德缺失所致,但校方及社会对教师师德监管不力,高校及教育主管部门不能及时掌握教师动态和苗头信息并及早纠正,以致教师的不良行为脱管、漏管等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监督不可缺少,考评也至关重要。因为,现阶段,高校师德建设的总体情况是好的,教师在师德方面的表现是可以肯定的,但也存在少数教师政治觉悟低、理想信念不坚定、易受拜金主义和物质的诱惑、育人意识淡漠、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崇高性偏移下降、教学敷衍等问题。少数教师的失德行为严重损害了高校的威严和形象,贬低了教师自身的受尊重度和职业荣誉感。外部考评作为一项有效制约手段可以促进教师重视师德“不逾矩”。“师德考评制度是师德建设内容和师德建设目标的具体化,考核内容要求全面,覆盖政治思想、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等各个方面”以考促评,考评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合理运用可以充分调动高校教师参与师德建设的积极性。“师德评价机制要求有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把师德建设的目标的师德建设的内容具体化,师德评价体系反映教师师德观念,体现师德规范和善恶标准。”首先,要明确考评的具体要素,制定科学的操作性强的考评细则,严格按照考评细则遵照执行。其次,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师德评价的主体由教师本人、学校和社会,学生,为确保师德考评全面、客观,将教师的自我评价,社会和学校评价、学生评价结合来全面考评。再次,将只重视一次性的考核结果向全程动态考评转变。高校教师师德的影响和变现是一个动态性的过程,每个时间段的表现不尽一致,应将师德考评贯穿教师教书育人的始终,因此不能只年中一次性考察,应将平时的考评累积起来,作为年终考评的依据。四是,对教师的师德考评不能只停留在量化考核上。有的教师为了考核而考核,为了考核想尽办法去拼凑数量,完成指标,而忽视了考核本身的意义和质量。

建立奖惩分明的激励机制。重视考评结果的运用和反馈并将考评结果应用到奖惩激励上,注重师德激励,奖惩分明,充分发挥考评的激励和导向作用。给每位教师建立“师德考评档案袋”,将每次考评结果应用到续聘、职称评定、晋职晋升、创先争优以及学科带头人、资深学者、荣誉教授等方面,并将师德考核结果作为聘用和晋升的首要必须条件,将教师切身利益与师德紧密联系起来,将考评与奖惩真正落到实处,不走形式,切实发挥师德考评机制的督促、应导和激励作用。

(四)完善师德建设领导机制。师德建设作为高校政治宣传及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队伍是不可缺少的。首先,学校领导班子要真正重视师德建设工作,要纳入学校发展的短期目标和长远规划中去,学校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亲自抓该项工作,确保各个环节工作的开展不变形、不走样,客观公正。其次,要加大投入,做好制度上、思想上和物质上的充分保障。学校要将师德建设工作经费纳入年初的财务计划中,确保工作经费充足有余,专款专用。不仅如此,学校党委在从严治师的同时,还要从优待师,积极争取增加投入,提高和改善学校的教学设施和教师的生活待遇,改善教师“两袖清风,一世清贫”的窘态,解决教师生活上的忧虑,一定的物质上的满足是教师踏实工作,不走“歪门邪路”的保障。现阶段,全社会消费水平整体提高,购房租房压力大,尤其在一线城市大学里新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养老和医疗等各种压力巨大,一月工资除去房租房贷、赡养老人、日常开支、人情礼往等所剩无几,生活捉襟见肘,成为名符其实的“月光族”。因此,有的高校教师想方设法去社会上兼职。“饿着肚子谈师德”并不现实,高校必须切实为教师着想,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师薪酬待遇,让教师解除后顾之忧,一心一意投入教育教学教研中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

[3]刘连富.三位一体,构建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J].北京:统计与管理,2012年第6期.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