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大学生艾滋病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大学生艾滋病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8-14 01:47:58
大学生艾滋病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2-08-14 01:47:58     小编:

摘要:本文基于山东省烟台市四个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调查,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认知情况,分析大学生对艾滋病认知的个体差异,并为大学生艾滋病教育工作提供政策建议。结果发现,被调查大学生普遍能够了解艾滋病的一些基本常识,如艾滋病的特点、传播途径及艾滋病的相关政策。。但是对艾滋病认知受到性别、年级、专业、家庭所在地的影响。是否有过性经历并不影响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

关键词:大学生;艾滋病;认知;态度

1.引言

2.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对象

本研究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烟台四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即山东工商学院、烟台大学、鲁东大学、滨州医学院,共调查532名在校大学生。

2.2 方法

设计《大学生对性病、艾滋病认知状况》问卷,询问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状况。采用描述分析,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认知的概况,然后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将问卷中的问题综合为4个主要因子,即常识认知、传播途径认知、政策认知、态度认知,最后利用回归分析比较不同特征的大学生在四个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数据统计和分析过程采用stata12.0。

3.结果

3.1 样本基本特征

3.2 大学生的艾滋病认知概况

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530名学生(99.62%)听说过艾滋病,可见,艾滋病在大学生群体里的知晓率很高。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有87.52%的人表示对艾滋病的新闻比较关注,有5.48%的人表示非常关注,有5.67%的人从来不关注。对于关注的原因,主要是提高个人防护能力,占75.38%另外,有48.94%的同学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很遥远,有51.06%的同学认为并不遥远。这说明已经有超过一半的被调查大学生觉得艾滋病理他们并不遥远。

在被问到自己是否会感染的时候,有36.28%的认为完全没有可能,有54.32%的认为可能性比较低,有1.13%的同学认为可能性比较高。这说明,大学生群体对于艾滋病的威胁并不是完全没有认知,有少量的被调查大学生已经对艾滋病提高了警惕。

大部分被调查同学都能够了解艾滋病毒三种主要传播途径:血液传染(96.77%)、性传染(97.36%)、母婴传染(94.49%)。另外还有相当多的同学认为蚊子叮咬(48.6%)也会传染艾滋病,认为唾液传染(25.95%)的同学也不在少数。

表1大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知%(N)

您认为艾滋病的

对于目前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防治教育,有84.82%的同学认为学校的艾滋病教育很不充分,觉得有必要加强艾滋病教育。

3.3 大学生艾滋病认知的维度分析

在本研究中,把问卷中涉及到大学生对艾滋病认知的27个问题,使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分为四个维度,即艾滋病常识认知、传播途径认知、政策认知、对艾滋病患者态度的认知。通过因子分析可以看出,四个因子已经解释了所有27个问题的方差。因此可以利用这四个因子简化问卷中的量表,分析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状况。

表2大学生艾滋病认知的因子分析结果

表3大学生对艾滋病认认知个因子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在对艾滋病传播途径认知维度上,性别、年级和家庭所在地均有显著的影响。女性比男性在因子2上有更高的得分,说明对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女生认知较好。年级越高,得分越低,说明高年级的同学反而对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认知较为欠缺。大城市的大学生在传播途径的认知上,得分较高,这也是大城市的艾滋病防治宣传的环境比农村和中小城市要好。

专业影响到大学生对于艾滋病的常识认知和政策认知,理科生比文科生更好的掌握艾滋病的常识而文科生对于艾滋病的政策认知方面,比理科生要好。

4.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年级显著的影响到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大学生年级越高,则他们对于艾滋病的态度认知得分较高,高年级的同学对待艾滋病感染者更加宽容。而年级越高,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认知得分反而越低。

2.家庭所在地是城市的同学,比在农村的了解艾滋病的常识和政策的程度更好,但是在艾滋病的态度认知和传播途径认知方面,两者并无差异。

3.专业影响到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文科生对艾滋病的政策认知好于理科生,理科生对艾滋病的常识认知好于文科生。

4.是否有过性经验,并不显著的影响大学生的艾滋病认知。无论是在对艾滋病的常识、传播途径、以及政策认知方面,有性经历和没有性经历的学生,基本上没有差别。然而,我们知道性传播是艾滋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因此,对于那些有过性经历的学生,宣传艾滋病的工作可能更加重要。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艾滋病的很多人是都是基于一些常识或者新闻报道的宣传,在涉及到艾滋病与性的交叉领域,很多的大学生对于这些知识仍然是模棱两可。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可能主要的原因是我们以往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往往是偏重于说教或者宣传,对于性讳莫若深,因此在艾滋病的宣传方面,只是照本宣科,使得艾滋病的防治宣传没有达到实质的效果。

因此,针对以上的结论,笔者认为,大学校园应该重视艾滋病的防治教育,推广大学生防艾志愿者等活动,积极发动大学生,吸引大学生能的积极主动的参与,让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到防艾知识。另外,要重视大学生的性教育工作,尤其要把艾滋病的防治与大学生性教育相结合,弥补以往性教育和防治艾滋病教育脱节的缺陷,提高广大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防治认识。

[参考文献]

[2]王利兵,叶良均. 大学生艾滋病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9, (8): 558-560.

[3]王雪岩. 某高校大学新生艾滋病认知水平和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干预效果比较研究[D]: 山东大学, 2009.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