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未来威尼斯:中国式味道与多国艺术发声地

未来威尼斯:中国式味道与多国艺术发声地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9-08 12:28:12
未来威尼斯:中国式味道与多国艺术发声地
时间:2015-09-08 12:28:12     小编:

今日之于昨日,即未来;明日之于今日,也即未来,未来是今日之后的一个时间点或者时间段,它是未知,也是一个让人无限遐想的空间。

威尼斯双年展,这位120岁的老者,曾以它“健硕”的身躯,实现了众多的造星梦,为此它获得了艺术届奥林匹克的殊荣。欧美艺术家曾是它展出的主力军,如今又会呈现怎样的态势?中国艺术家又在威尼斯向观众展示哪类作品?带着疑问,我们以“过去――未来”的视角来分析一下“全世界的未来”。

中国式味道

中国2014年的“丢画”事件还未走远,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新闻发布部会则把时间直接拉回到了1993年的那个春天,这个与其他无数春天一样的季节,却是中国当代艺术展览史上重要的一年。由博尼托・奥利瓦邀请,栗宪庭推荐的王广义、张培力、耿建翌、徐冰等14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第一次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虽然此行的艺术家都败兴而归,但作为国际舞台的一次群体亮相,为日后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波普”和“泼皮现实主义”走红奠定了基础。

一次并不理想的西方旅行,一次时隔十年的再次邂逅,2003年,中国馆在威尼斯落户成功,尽管因为“非典”未能参展。两年之后,在中国馆第一次实现的展览,就邀请了研究风水的王其亨。风水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一门玄术,具有明确的中国特色。2011年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上,中国艺术家潘公凯、杨茂源的作品也均采用了中国的元素。潘公凯以巨幅的水墨荷塘为背景塑造出一个充满中国意象的空间。杨茂源则把中药装进手拉坯的小陶罐。由王春辰策划的55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则邀请了艺术家胡曜麟,而他的作品《物质体》的主要元素则取自中国的徽派建筑。

分散的艺术格局

不仅中国艺术家在威尼斯双年展上崭露头角的机会越来越多,在近日公布的威尼斯双年展艺术家地理分布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乎每个大洲都有自己强势的部分,尽管欧洲艺术家仍然是威尼斯双年展的主力军――其中三分之一的艺术家在欧洲出生。北美和亚洲地区的艺术家紧随其后,所占比例分别为22%和15%。值得一提的是,参加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的非洲籍艺术家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参展艺术家中14%的艺术家出生在非洲大陆,这与该地区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基本一致。并且,此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的澳大利亚艺术家数量创历史最高――共有7位澳籍艺术家参展。从这些信号可以看出,未来的艺术格局会越发的分散。

无论从中国艺术家在主题馆内出现的人数,还是从威尼斯双年展艺术家地理分布图中分析,世界的艺术格局会越发的分散,呈现本名族的文化精神内涵成为重要的一环。距离第56届威尼斯开幕还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我们以“未来”的心态,预期即将发生的“故事”。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