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我为喜剧狂》第二季 软硬皆升级

《我为喜剧狂》第二季 软硬皆升级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9-08 18:08:52
《我为喜剧狂》第二季 软硬皆升级
时间:2015-09-08 18:08:52     小编:

同日趋与国际“接轨”、花样百出的歌舞类综艺节目相比,我国的喜剧综艺节目仍处于形态相对封闭、模式相对单一、资源相对匮乏的境况,属于典型的门槛高、“费力不讨好”品类。作为《我是喜剧狂》的导师之一的郭德纲也曾感慨,“喜剧是有门槛的,越是喜剧越得严谨。有时候我们在台上说的某一句话看似疯话,但真不是胡来,都是有设计的,认认真真的胡闹才是喜剧,所以说喜剧人才不可多得。” 歌舞类的节目观众会多次观看,而喜剧表演的段子属于一次性消费,段子说多了,观众缺乏新鲜感便会抛弃节目,因此喜剧类综艺节目需要原创性,但是国内喜剧的创作题材存在较多限制,加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地域文化和生活经历,笑点差异大,要创作出大多数国人喜闻乐见的内容难度不小。尤其是在已经播出了一季的前提下,要既守住胜利果实又不因循守旧从中做出新意,难度大抵是要加倍的。从“叫座”又“叫好”的播出效果来看,《我为喜剧狂》第二季或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模式的升级和内容的加强

在节目架构方面,《我为喜剧狂》放弃了单纯的才艺展示、笑点比拼的传统旧模式,选用了一种“真人秀+选秀”的更为流行的新型模式,这算得上是喜剧节目的一次重要升级。

在第二季中,真人秀的形式特点更为明显:纯粹的喜剧表演只是很小一部分内容,更多的是选手的出场、个人背景、表演、与导师之间的互动,以及导师的抉择等等――不仅包含了选秀类节目中所有的高收视元素,而且将所有的喜剧包袱铺展在整个选手的表演和互动中,从而构成了一场真正的“喜剧真人秀”。

为了能在极短的在时间内掌握住观众的眼球,录制前对节目内容的筹备极其重要。据了解,除了第一季节目中的固定班底外,《我为喜剧狂》又添加了《百变大咖秀》《谢天谢地你来了》《潘磕惺俊返茸ㄒ荡醋魍哦邮瘴己用,用了四五个月的时间针对每一个选手的特点进行剧本创作,以应对节目第二、三、四阶段中所需的高达40余个新喜剧的惊人编剧量。可以看出,《我为喜剧狂》第二季基本上保持了30~40秒一个包袱的节奏。

在第一季的基础上,《我为喜剧狂》第二季还加入了新的赛制,比如第一阶段各导师组队结束后,新增“密室逃脱”环节,在第二阶段开始前各队接受特定任务,导师根据学员表现直接淘汰4名选手;第三阶段终极PK中“逆袭队长”现身,将由导师从前几阶段淘汰的选手中选出他眼中的潜力股,经过栽培再来挑战。

导师的短兵相接

看过《我为喜剧狂》第一季的人自然知道,节目里有三位大咖导师――郭德纲、谢娜和英达。这三位导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分别代表着国内相声、综艺、情景剧三种不同的喜剧领域,他们以各自所长积累了深厚的资源和高涨的人气,延伸到节目中,三人自然也各有分工:郭德纲口才了得,专注于相声技能和相关传统文化;谢娜负责综艺效果,总能以“蛇精病”风格活跃整场气氛;英达主要针对表演做出专业点评,冷幽默技能使得风生水起,同时三人之间也会互相“挤兑”、“拆台”,良性互动是节目中的至大亮点。

《我为喜剧狂》的第二季,保持了同样的导师配置,但难得的是,导师之间的“短兵相接”几近白热化程度,挖掘出导师们不一样的风采。比如,谢娜队的“哐才”组合遭淘汰后,被郭德纲挖角抢走,后来在场上越战越勇,令谢娜肠子都毁青了。另一边,英达老拿此说事,在第11期的节目中在郭德纲的煽风点火下又旧事重提,戳中谢娜痛处――第11期本是英达主场,郭德纲一如既往地“使坏”,对其学员挨个儿点赞,声称不选哪个都是“老天无眼”,谢娜向英达指出,“已经给你将在这儿了”,但英达老师却忙着撇清自己,“郭德纲老师没说我无眼,不像有些人已经证明了自己无眼。”话里有话摆明暗讽谢娜不会看人,错失好学员。遭人揭短,谢娜当场翻脸,“我在帮你说话,郭老师说你无眼,然后你攻击我!你傻呀!”场上“PK”,场外竞争,哪里都不闲着,里外都是看点。

选手的内外兼修

喜剧节目也好,选秀节目也罢,到最后拼的都是选手――选手的喜剧底蕴、选手的生活积累、选手的表演功底。

某种程度上,中国的喜剧人才尚处于最基层的表演和生存环境中,他们有着极强的热情和生活观察,但是却苦于没有市场入口,也没有系统化的表现方式。而另一方面,又正如郭德纲反复强调的那样:“喜剧人才还是很少,太稀缺了”。他说,“做一个唱歌比赛或者是其他的跳舞节目我估计会很多人才,但是到喜剧这儿很难。我们也看了很多同类的节目,我们可能会发现某些选手出现过好几次,就是因为人少,谁不愿意说这一百人就是我们独有的?但是做不到,人才太稀缺了。”

同其他选秀节目一样,《我为喜剧狂》的参赛选手也是经过严格海选的,汇聚了全国天南海北的喜剧人才:既有各大小专业社团出身的喜剧人士,也有“跑龙套”的演员、民间艺人乃至草根达人;既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也有乳臭未干的孩子。但同其他选秀节目不同的是,《我为喜剧狂》的节目组格外珍惜这些本就稀缺的喜剧人才,因而会对最终出现在舞台上的种子选手进行专门的一对一的培训,然后是一次次的排练,以便选手临场发挥得更好、更符合电视规律。而在为选手设计桥段时,也并非只是孤立地设计每一个参赛作品,而是将选手作品、选手与导师的互动、选手的讲述作为一个完整的节目进行编排。

当然了,在这个看脸的社会,《我为喜剧狂》第二季的选手也一改人们对喜剧演员固有的“扮丑”、“逗比”印象,颜值颇有水平可言,这也算得上第二季的一大亮点。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