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大学英语实态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大学英语实态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1-28 00:19:03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大学英语实态研究
时间:2023-01-28 00:19:03     小编:

[摘要]在新世纪中,合作办学项目对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作为该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形式也应与时俱进。本文将大学英语课程与人本主义结合,探究以学生需求为主体开展教学,从而提升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推动合作办学项目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合作办学 大学英语教学 人本主义

随着教育的全球化与国际化发展,中外合作办学俨然成为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的一种必然趋势及新的办学模式。与传统国内高等教育相比,中外合作办学教育有其自身优势, 即学生在完成规定课程且成绩合格者,可同时获得国内、国外两所大学颁发的学历证书。这对期望在短时间内拿到中外两个毕业证书的学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由于所有引进专业课程均需使用原版英文教材并由外方教师授课,也向目前的中国国内英语教学提出了新挑战。但国内学者们对合作办学中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如在核心期刊上关于此类的探讨就寥寥无几。(邓洪波,2007;王旭辉,2007)基于此,笔者认为结合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自身的特点,依托大学英语教学理论及教学方法并借鉴合作办学班级大学英语实际教授情况,对目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培养目标的设置及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一、合作办学背景下培养方案的设置

培养方案是指导教学的指令性文件,因此,制订目标明确的培养方案有利于合作办学项目的顺利开展。现阶段大英课程设置存在较多弊端,课程设置缺乏统一规划及管理、科目较多、教材陈旧、与社会发展脱节,应试教育知识输入课所占比重大,综合能力培养类课时少。同时碍于

四、六级考试压力及学生本身英语基础较差,大多数学校安排的基础课占相当多的课时,有应试教育的倾向。(王晓明、孟春国,2009)课程教学也受大英考试影响走向应试教学的模式,导致“聋哑英语”现象的产生。(戴炜栋,2009)在专业英语教学环节中有所忽视,造成国内教学不能很好地服务于国外学习,学生出国后无法适应专业课学习压力。为此,合作办学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应该结合合作办学专业特点,由中方外方师资共同设定。应该精化理论知识课,增加能力培养课;注重读写与听说的结合,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重在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同步提高,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国外阶段的专业课学习。

二、合作办学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存在的问题

纵观合作办学培养目标和实施现状,各高校旨在培养既具备专业理论知识、技能,又具有较高外语交流能力,拥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大学英语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在合作办学中不仅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语言基础,还是学习国外先进知识的重要手段。

2004年2月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强调英语教学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强调综合运用能力,特别是交流能力的培养。但在现实教学中,针对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开设的听说课程每学期的比例仅占总课程的1/3。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力度不大,课下辅助课程和活动形式单一。

通过调查分析发现,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讲解。国外原版教材的引进、专业知识补充的方面并不是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学习的主要需求,他们真正需要的是根据自身英语水平加大听说课程比例,补充国外人文知识的讲解。同时加大其课程参与力度,锻炼其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三、合作办学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的改善建议

(一)人本主义与大学英语

通过合作办学项目的开展,大学英语原有的以语法、词汇和

四、六级应试技巧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刘润清教授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向应增强学习者的主动性,以学生为主体,提倡根据学生需求调整教学模式。

马斯洛和罗杰斯倡导的人本主义强调“人”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关注人的价值,发挥学习者的个人潜力,注重个性差异,强调发挥人的潜力,满足人的基本需求。该理论重点关注学习者对自己的客观认识和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主动性的发展。人本主义将人的需求与人的潜力结合,力求在教育中充分发挥和实现自身需求,最大限度发展自身潜能,达到实现自我的目的。考虑到合作办学的客观环境、学生大学英语学习的动机与需求和社会对国际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大学英语课程更应以学生为本,调整课程设置形式,选择适当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其学习兴趣,培养其语言输出与运用能力,为出国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人本主义下大学英语课程的实施

在课程设置方面,应突出学习者强调的听说课程比例,强调通过语言实践来培养交际能力。从传统型教学逐步向综合型转变,加入跨文化交流、文化背景和社会知识等课程,为学生出国深造打下基础。另外,结合合作办学特性,可以考虑聘请外教或引用原版教材,进行专业课程教学,帮助学生出国后的课程衔接。

由于学生英语水平不同,兴趣各异,课下补充课程和练习也应尽可能为其提供一个平等、民主、轻松的环境,将英语学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创建实用性、多样性、开放性的平台。充分发挥团支部、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的影响力,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校园英语文化节、英语竞赛等活动,形成对外文化交流平台,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身潜力,为学生提供跨文化交流的机会。

在课上,教师首先要以学生主动学习和操练语言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信任学生。注重“90后”大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特点,为其提供一个宽松、自由、无压力的学习环境,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社会发展紧密联系,使英语教学能够贴近生活,真正发挥语言的实用性。同时设置更多交流环节,引导、鼓励其进行对话和讨论,锻炼学习者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减少学生与外国人交流的焦虑与恐惧感。做到在教师有意识的精心策划、组织、指导下,让学生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学习状态中动脑、动口说、动手写(安孝婕,2013)。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将客观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交流中,提高教学效率,为合作办学项目的顺利运作打下坚实基础。

四、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作为合作办学成功实施的重要保障,其教学方式也应随着时代需求,加以完善。在人本主义的引导下,大学英语课程应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从增加听说课程比例、加大学生课上参与力度、提供更多对外交流活动等方面入手,唤起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自信心,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升合作办学的人才素质,为该项目的成功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参考文献】

[2]王旭辉.中外合作办学专科院校专业课的双语教学[J].中国成人教育,2007(07):158-159.

[3]王晓明,孟春国.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课程现状调查与分析[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01):104-108.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