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王庆锵 艺术电影更需要工业基础支持

王庆锵 艺术电影更需要工业基础支持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9-08 19:12:44
王庆锵 艺术电影更需要工业基础支持
时间:2015-09-08 19:12:44     小编:

从事为电影节选片工作已经接近20年的香港国际电影节策划王庆锵每年平均要看800部电影,曾将无数亚洲电影推向国际的他也曾将众多内地影人推介给柏林、洛迦诺等电影节,我们就亚洲艺术电影的现状、电影节的组织规划采访了他,他说中国内地的艺术电影依然活力非凡,一个成功的电影节最好不要在大城市举办,而对艺术电影最重要的是一个国家健康的电影工业基础。

= 大众电影 = 王庆锵

电影节:

成功的电影节不要在大城市做

今年是第几次参加FIRST青年电影展?对这个电影节有什么感受?

之前作为选片人,推荐了一些电影,这次过来参加了创投活动。现在的每一个电影节基本都有设置关于年轻人的单元,但是完全关注年轻电影人的电影节还是比较少,这可能是电影节的一个新方向,在日本奈良,河濑直美也办了一个关注年轻导演的电影节。

今年取消了FIRST青年电影展参赛年龄限制,如何看待这个改变?

以前限制在第一部作品,现在第二部也行,宽松点是好的,对年轻导演来说,拍摄第一部作品可能还不是特别困难,但是第二部可能是最难的,还有创投,虽然最后是否能找到资金和合作伙伴对年轻导演来说很难说,但是他们能够积累好多经验,参加活动,直接接触电影工业,为以后做准备。电影节不应该有太多限制,电影节有限制是保护自己,只有最大的电影节,才会保护自己,严格限制,比如戛纳、柏林、威尼斯电影节一定要求参赛片世界首映,这样才能保住它们的地位。

香港国际电影节在华语地区很有影响力,你觉得香港国际电影节有什么特点?

在运营上,香港国际电影节有什么自己的模式和特点?

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是个慈善团体,按照香港法律,只有慈善团体是不用缴税的,香港电影节协会有政府的资助,同类型的电影节资金来源结构也都差不多,每年有1/3的预算来自政府资助,1/3来自赞助商,1/3来自票房收益,这是现在电影节比较合理的成本结构。当然现在赞助商越来越难找,更多的是广告商,他们有要求,希望能够参与进来。政府的资助上,除了欧洲,其他地区也比较难。

你觉得一个电影节如何吸引优秀的电影和电影人。

吸引优秀的电影,需要一个有经验的选片人,还有宽松的条件,有一定的自由度,选片人需要有一定的决定权。

中国内地现在有很多新的电影节,你觉得国内电影节是否有潜力?

国内的条件很好,观众很多,观众很热情,水准也蛮高,主要的问题就是管得太严,电影在欧洲,比如说在德国,是文化,政府一定是支持的。在法国,导演是最重要的,终剪权在法律上属于导演,而不是制片人,它们的系统比较健全一些,中国电影有这么多观众,能够容纳的东西是很多的,电影节,无论大型和小型的都可以做,目前国内比较成规模、获得政府支持的只有北京、上海和丝绸之路3个国际电影节,其他都做得挺辛苦的,希望未来会更好。

目前中国内地还可能会举办新的电影节,你觉得电影节的选址和所在城市是否重要?有什么建议?

成功的电影节不要在大城市做,最好寻找一个没有大的文化活动的城市,让你的电影节在那个城市成为最重要的文化活动,那就能做起来,像釜山、戛纳就是最好的例子。但像威尼斯、柏林都不是只属于电影节的城市,像伦敦电影节、东京电影节,东京每天那么多文化活动,电影节只是其中一个文化活动,所以成功的电影节,举办地很重要。

亚洲艺术电影:

中国导演依然具有活力

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

创投活动是欧洲传到亚洲来的,最早是鹿特丹电影节,美国完全是另一个系统,创投会是跟电影节挂钩的,欧洲的制片人很多和政府挂钩,从政府获得一些资金,所以和电影节联系得更紧密,重视的主要是文艺片,跑电影节的艺术片。亚洲的电影节,像香港、上海、釜山,都遇到一个比较不一样的情况,亚洲这些地方的政府很少直接拿钱去支持艺术电影,所以项目的构成和欧洲的电影节也不一样,这里有一半文艺片,一半商业片,总是有欧洲人过来寻求投资亚洲的文艺片,他们会觉得你们的项目有点精神分裂,把很不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香港电影节也面对同样的情况,欧洲人说文艺片不够,内地投资人说商业片不够。

那么香港本地的艺术电影现状如何?

电影很多,质量比起其他东亚地区还是很好,可能因为地方大,人多,问题也多,需要对这些问题发言的,希望用电影这个媒体来表达他们感觉的人也很多,创作能量和活力还是很大。这和日本不一样,日本富裕了太久,很多日本年轻人做的电影都是很小的东西,很小的题材,太个人化,没有力量感。

那么韩国呢?韩国电影的崛起是新世纪亚洲电影的大事件。

韩国现在也不好,韩国的问题是电影工业太发达,过去10年工业发展太快,现在新人不够,年轻的导演都不知道该怎么做,他们不知道要不要往工业里跑,很矛盾。韩国比较好的独立电影对韩国的现象有看法,觉得韩国的问题很大,很多电影都在讲很多生活条件很艰难的人的遭遇,通常很惨,其实韩国可能没有那么惨,很多独立电影都在讲这个,韩国电影的工业很光亮,可是独立电影太多讲一个题材,比如拍讲电影导演的事情,每年去釜山电影节,总有一两部讲倒霉的年轻导演故事的韩国电影,loser director have no sex,没有人要看这些电影。

近几年内地是否有出现让你感觉特别惊喜的电影?

现在还没有特别好的作品出来,现在处于一个等待的阶段,等待国内的电影工业比较健全,拥有健康的体系,能够容纳更丰富的作品和年轻的导演。从现在比较哑铃的状态转换成橄榄的状态,工业是最大的,两端是大片和艺术小片,这样对整体电影工业来说才是比较健康的,其实很多独立导演是渴望做工业电影的。

目前是否关注中国第六代的创作,宁浩导演是你推荐到国际上的,对他的后续创作是否有关注?

有关注,他们的每一部新片国内外都会关注,包括电影节也在关注他们的作品,他们还是很有活力的,宁浩是一个工业导演,《香火》之前他做的MV已经很好了,很专业、商业的东西。《香火》和《绿草地》是例外,一个导演是做比较个人的主流电影还是个人的文艺片,不是他自己能够选择的,在《香火》的时候,其实他是有矛盾的,在这两者之间,其实不用想,最后你总会知道哪条路是自己要走的,比如说有些导演是很难拍商业片的,像田壮壮,他能够做很好的艺术片,可能需要花一些钱,很个人的文艺片,做商业片就不是他的东西了。我觉得艺术片导演最好不要去做类型片,类型片很难做,很多艺术导演驾驭不了。

泰国和东南亚地区的电影呢?近年是否比较有活力,新加坡的《爸妈不在家》在国际上获得了很多好评。

东南亚这几年没有什么活力,特别是泰国,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状况。艺术电影需要工业基础,比如说新加坡出了《爸妈不在家》,但那只是一部电影,一个导演,永远都有人在做艺术电影,新加坡的问题是地方太小,电影是个很花钱的工业,在拥有观众人口的地方比较占便宜,像中国、美国、印度,都是国内拥有很大市场的电影国家,欧洲就在寻求合拍,香港以前也一样,主要做出口,东南亚等华人地区,现在这个市场没有了,也就不行了。所以说人口很重要,新加坡人口不够,但马来西亚、泰国这些地方永远是有希望的,因为它们有人口基础,只是以前比较拥有活力的阶段过去了。

据你所知,亚洲还有什么地区的电影尚待电影节发掘?

比较大的电影节,永远会派哥伦布出去发掘新大陆,比如说缅甸、老挝,都在开掘,所以说现在没有电影节触手碰不到的地方了。

柏林选片:

建立网络很重要

你是柏林电影节的东亚选片人,以前是亚洲选片人,选片的工作什么样?个人口味是否会影响选片工作?

我感觉行就推荐过去,选片人的个人口味不太重要,主要是经验,一年可能看800部电影,看10年,你就有了经验,电影节很简单,就是要所谓好的电影。中国特别依靠网络,在欧洲和其他一些地方会有专门的机构,日本有私人的机构,韩国有一个国家机构,但香港就没有,因为香港生产不多,你打几个电话就行了,中国内地不一样,天南地北,在北京看片能看到两、三部就不错了,从南到北,建立起一个网络,有当地的朋友很重要,看到好的影片我就送过去。具体的入围,由组委会决定。

你推荐给柏林电影节的影片和最后入围的比例大概是怎样?

每一年不一样,很不平均,去年就是大丰收,3部华语片进主竞赛单元,这是前所未有的,也有时候1部华语都没有,近两年的柏林,完全没有韩国电影,日本电影也很少。戛纳是全世界最顶尖的导演,情况不一样。每一个单元都有自己的选片委员会,永远的说法都是我们比较关注实验的电影,现在很多电影节和以往不一样,很多都成为电影工业的平台,现在的电影节前所未有地和电影工业关系密切,以前的电影节都是放映电影院看不到的电影。

现在好像从欧洲电影节走出来的中国新导演变少了。

其实全世界都一样,没有几个新导演能达到全世界都知道,现在是电影越来越多,特别让人兴奋的新片反而不是那么多,一年有一两部已经很厉害了,好像是这样一个趋势。

从电影史的角度看,当下是否是电影艺术的低潮期,最辉煌的新现实主义、新浪潮都过去了。

对,最辉煌的过去了,未来不知道怎么样,低潮的时候也不会永远下去,我也想不出会有什么新的波浪,以前不像现在当导演是一个受人尊重的职业,以前不能做其他职业的人才去做艺术家么,比如说日本的若松孝二,他说我不去做导演的话可能去当黑社会了,都是有些容不下的人从事艺术活动,现在年轻人做电影导演,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最近有什么中国新导演的作品值得推荐?

周豪的《夜》,去年我在张献民那边看到了这部电影,我觉得不错,我推荐到了柏林电影节,娄烨也看了,他很喜欢,推荐给了他的制片人菲利普・贝尔,现在他可能在帮周豪做下一部作品,这是一个例子。

你最喜欢什么样的电影?

布列松几乎每一部作品都很好。侯麦的作品,比如《六个道德故事》,是我最喜欢的,我觉得年轻的导演想做艺术电影,应该像他那样做,组一个很简单的小团队,灯光、摄影都可以自己来。

还有哪些电影人的工作方法值得年轻电影人参考?

韩国导演洪尚秀还是找到了他自己的方法,7天能拍完一部戏,都是一个故事,还是很牛的,他后来的创作和他第一部电影很不一样,不知道他还能够这样走下去走多久。

那么华语地区哪位导演的创作能够保持高水准,贾樟柯导演的新作在国外内的反响很不一样,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华语现在最好是侯孝贤,到现在还是保持很高的水准,贾樟柯国内和国外的看法不一样很正常,因为多一些资料和背景,我觉得他依然很有活力,他能够坚持自己能做的事情,他和娄烨都很难,做的也都是很好的作品,电影始终是花钱的活动,还能够坚持自己喜欢的东西,明知道这个在工业上在市场上不可能很受欢迎的,还是能够坚持做下去,这是很不容易的。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