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家庭文化蕴含

家庭文化蕴含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8 01:05:24
家庭文化蕴含
时间:2023-08-08 01:05:24     小编:沈安文

1前言

热播的家庭伦理电视剧,之所以受到广大受众的追捧,取得良好的收视率,是因为他们反映了大众关注的生活题材,以家庭生活的伦理道德为视角,描写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和人伦关系,在家庭伦理电视剧《错爱1》中周佳丽虐待晓英和晓涛,当她发现晓涛竟是自己当知青时生下并遗弃的孩子时,她对晓涛的态度变得慈爱有加,由继母到亲生母亲的剧变,让周佳丽与晓涛的亲属远近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正与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具有共同的切合点和理论建构。

2 差序格局说与人伦关系

在中国传统伦理观念中,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家庭成员间所组成的人伦关系为核心的有次序的差等是万古不变的。差序格局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的主要格局,只有中国家庭伦理电视剧创作中遵循差序格局价值取向和坚守人伦关系、伦理道德的文化传统,才会永葆艺术生机和创作活力。

1947年,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了旨在描述人伦关系亲疏、远近的著名理论一一差序格局理论,对我国传统人际关系、社会结构进行了一次完美的诊释。差序格局包括横向的弹性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差亦包括纵向的刚性的等级化的序。费孝通先生用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来解释什么是差序格局: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差序即是中国伦理文化传统中最讲究的人伦关系。其实质就是以自己和自己具有社会关系的一群人之间的差序。它是以己为中心的个人本位的体现,也是对孔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是所,而众星拱之。人伦关系的阐释,孔子把己喻为始终不变方位的北斗星,群星围绕着它转动。

孟子认为人伦即人道,故提出: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对人伦关系的阐述不仅剖析出了人与禽兽的区别,并指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是人伦关系的重要体现。根据差序格局理论可以推出:所有的人伦关系中最亲近的三种人伦关系有父子人伦、夫妻人伦、手足人伦,这三种人伦关系均建立在家庭基础之上,它们是以血缘和姻亲差序而形成的亲疏、远近关系。而君臣有义和朋友有信是家庭的延伸。所以黑格尔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即家庭的精神。 《礼记大传》中曾指出:六世亲属竭矣,意思就是说,亲属之间超过了五代,就己经没有血缘关系了。所以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关系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由血缘关系而形成的差序格局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主要结构形式,不仅由于血缘关系中差序格局的远近亲疏十分明显。又因为中国传统大家庭对这种以血缘关系为差序格局的的认同。血缘关系构成的人伦关系是与生俱来的,具有绝对性;由血缘关系构成人伦关系的亲疏、远近极易分辨,具有直观性;由于传统伦理道德观对血亲的重视,所以血缘关系构成的人伦关系,具有高度的家族认同性。

传统的中国人伦关系更讲究君臣之道和父子之礼的尊卑等级观念。超越血缘关系的界线,来看差序格局它包括弹性的横向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差所以差序格局的结构具有弹性。家庭可以很小,亦可以很大,很多有钱、有势人的社会人伦关系网可以大到像一个小国。其随着中心势力的变化社会圈子随之伸缩。差序格局同时还与地缘关系、政治、社会地位、经济实力和文化水平具有关联性。墨子提出了与孔子的爱有差等和孟子的三纲、五常的等级秩序理论根本对立的兼爱的思想,他认为,对待别人要如同对待自己,爱护别人如同爱护自己,彼此之间相亲相爱,不受等级地位、家族地域的限制。这种没有远近、亲疏的人伦关系是对封建等级制度的裹读,故孟子骂墨子无父无君。

差序格局以人伦为主的社会结构对父子人伦、夫妻人伦、手足人伦等伦理道德的重视,从而决定了中国人对儒家文化精髓中的父慈子孝和兄友弟恭之和合文化的追求。儒家文化中孔子所倡导的家庭和谐思想即:入则孝,出则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和其为人也孝梯,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乱者,未之有也。这种思想规定了家庭中父子人伦、兄弟人伦和夫妻人伦之间的尊卑关系和家庭责任,从而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道德准则与家庭人伦规范。同时把孝亲与尊祖的家庭伦理观提升到治理国家的高度,对国家的忠诚要像传统孝道维护宗族一样,它也是维护国家稳定的基础。故把维护和谐家庭的责任和义务提升到了国家和社会的维度上。

3结语

在以和谐为主导的家庭生活中,除了要慈、爱、孝、信、贞,亦要平等、自由、宽容,更要注重个人与家庭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其次,中国社会历来重视人伦道德传统,而人伦本身就是一个有次序的差等,面对这种差等要持和谐的态度才能领悟家庭的真谛,既人内心的平衡、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整个社会之间的和谐、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老大的幸福》中老大是一个内心和谐、人与人和谐的代表。当心情压抑时,他总要自己调一调,他大度、宽容、无私的处世态度促使兄弟(妹)之间和睦。和谐文化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和人伦之和促使着几千年来人类对其和谐平衡文化追溯。以孔子为首的儒家文化把以家庭为基础的人伦关系延伸到对整个社会和谐共荣的追溯,只有通过如孔子所言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才能各守其道、有礼有序从而达到孔子倡导的大同世界。在《礼运大同篇》中孔子指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是孔子对大同世界即我们现在所说的和谐社会的描绘。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