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追风筝的人》从小说文本到剧本的改编.

《追风筝的人》从小说文本到剧本的改编.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01:40:47
《追风筝的人》从小说文本到剧本的改编.
时间:2023-08-07 01:40:47     小编:曹源

2006年,美籍阿富汗人卡勒德胡塞尼的小说《追风筝的人》出版了。这本书以其浓厚的异域色彩、强烈的感情、宏大的叙事背景、冷峻简洁的叙述手法,感动了全世界读者,让世界重新认识了被妖魔化的阿富汗。2007年,曾执导《死囚之黝《寻找梦幻岛》的著名导演马克思福斯特,将该小说改编成了同名电影。该影片入围了次年奥斯卡的最佳影片奖。小说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阿富汗喀布尔富商之子阿米尔的故事。

阿米尔生性懦弱,不被父亲宠爱。而小仆人哈桑聪明、勇敢、机智,赢得了父亲的宠爱。阿米尔嫉妒哈桑,决定用行动来赢回父亲的爱。一年一度的风筝大赛开始了,在哈桑的帮助下,阿米尔赢得了比赛,也让父亲引以为傲。可这时,发生了一件影响了阿米尔一生的事情。那天,哈桑在给阿米尔追回风筝的途中,被当地恶少阿塞夫强暴。在那个关键时刻,阿米尔不但没有像哈桑帮助自己一样挺身而出,反而懦弱地躲在角落里眼看着事情发生。从此,内疚、自责的噩梦缠绕着阿米尔。随后,俄国占领了阿富汗,阿米尔跟随父亲逃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开始了艰难的难民生活。

多年后的一天,父亲的好友拉辛汉打电话给阿米尔,告诉他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并给他指出了一条自我救赎之路救出哈桑的儿子索拉博。阿米尔重返阿富汗,他历经艰辛终于从塔利班手中救出了索拉博,赎回了父亲和自己的罪孽,而他本人也完成了从男孩到男人的成长,变成了一个勇敢、坦诚、敢于担当的男子汉。

马克思福斯特的改编,虽在故事的叙述顺序、情节设计、人物形象上都忠实于原著,但一部畅销小说由小说文本改编成影像文本,在转换中仍是发生了许多变化。

胡塞尼的目的是让世界人们感受到阿富汗人们内心的悸动。同时也是作家在远离故国多年后,对思乡情结的一次清算。在书中,阿米尔的背叛和救赎只是一个框架,填充其中的是阿富汗的风土人情、1973年阿富汗的宫廷政变、1979年苏联侵略阿富汗、种族迫害、伊斯兰教本质、塔利班统治、西方发达国家与衰落的阿富汗的贫富差距,等等。内容涉及人与国家、人与宗教、人与战争、父亲与儿子、亲情与友情、友情与爱情,等等,具有丰富的内涵。而马克思.福斯特改编后的电影剧本《追风筝的人》却是一部具有阿拉伯风情的成长影片。影片中,用现代特技制作的风筝唯美、寓意深远,远镜头勾勒的荒原宏大永恒,彩色风筝与灰色废墟对比鲜明,西班牙音乐天才的配乐悠远安静,两个来自阿富汗的孩子表演朴实无华,这些构成了一部充满异域风情的男孩成长片。而那个浓厚深沉的小说文本是如何变成优美深刻的电影剧本的呢?改编在其中功不可没。

一、删除小说内容

(一)基于小说和电影性质差异的删除删去了关于梦境记忆、家族历史、斗风筝风俗和复杂的内心活动。小说《追风筝的人》是阿米尔用行动来洗刷无法向人诉说的内疚、胆怯、恐惧从而达到内心的平静和充盈的一个过程。为了将内心完全展露出来,小说采用了第一人称,并使用了插叙、闪回等文学手法,使小说中充满了比喻、回忆、梦境、记忆碎片、无意识等内容。改编时,编剧将许多小说化的元素抛弃了,抛弃那些只有语言才能描述的特殊的内容,如:比喻、梦境、回忆、概念性的意识。小说文本中有大量关于家族历史的交代,例如从壁画上的内容来叙述自己的祖父和纳迪尔国王的合影、爸爸妈妈在新婚时的照片、传说中父亲年轻时赤手空拳和黑熊搏斗。小说文本在第七章描写了几个梦境,梦中作者在暴风雪中迷失了方向,他大声地呼救,但是最后风声淹没了他的哭喊。这些关于家族背景和梦境的叙述,在改编时,都被删除了。

除了种族、政治、陋俗、友情、亲情、命运等内容。布鲁斯东认为小说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程式,它们更受着不同的起源、不同的观众、不同的生产方式以及检察机关不同要求的制约。小说总是拥有为数不多的读者,是一位作家独立写作的,且不受检察机关干涉。而电影是靠多数人完成,观众支持,在工业化条件下集体生产的,并且靠法律控制的。小说文本表达作者独特的内心感受。而电影是传播,电影依靠改编、摄影、表演、配乐、剪辑等共同来构成,面对观众和管理部门的审查。而电影受制于投资方式、生产方式、官方审查,所以较少涉及政治、种族、宗教等敏感内容。于是,编剧册9除了1973年的阿富汗政变、俄国在阿富汗的血腥统治、阿富汗30年内战、塔利班种族清洗等敏感内容。这样的删除虽然在小说文本和电影剧本之间取得了某种平衡,但却改变了小说的韵味和内涵,改变了作品的主题。

二、调整叙述顺序

巴拉兹认为一个真正的改编者在改编时,就会把原作仅仅当成是未加工的素材,从自己的艺术形式特殊角度来看待这段未加工的现实生活,而不在于素材原本的形式。编剧在明确小说取材范围后,用电影的艺术方法来重新加工这些素材,将从文字变成影像语言。

(一)压缩类似内容

由于时间限制,对主要场景对话进行压缩,或将类似的场景合并。例如在父亲对拉辛汗讲述阿米尔的懦弱的部分,电影编剧把小说中的35句对白压缩到10句,并将前后的顺序改变。使对话更加言简意赅,说话的方式和思维顺序更符合美国人的习惯。

(二)增添必要过场

小说文本的阅读可以反复停顿,电影为保持影片的内在平衡,增加了一些必要过场。例如在第一场戏,阿米尔从公园回家后接到出版社邮寄的包裹,妻子问要不要陪他,他说不要。这是小说中没有的情节。电影增加这部分主要是为了在影片一开头就给观众一个胆小懦弱的阿米尔的印象。

三、增强光影音叙述

电影有着光影音结合的特点,能够充分调动出观众的视觉、听觉来达到影视叙述的效果。电影拍摄时,导演增加了画面、配乐等画面语言。在阿米尔和爸爸出逃的一段中,阿米尔朗诵了一段诗歌,而编剧却将它扩大成一整场戏。在第77场戏中,外景,边境的道路。油罐车在黑暗中滚滚向前,阿米尔的声音获得了自信。在拍摄时,导演调动了灯光、摄影、配乐、独白等众多手段。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是这样的场景:随着阿米尔诗歌的朗诵,茫茫夜色中,油罐车在黑色的夜海中踊 $}前行,如豆的车灯在黑夜的平原上微微闪动,同时宏大而悲伤的音乐响起,字幕上打出诗歌的内容。导演制造了一个宏大悲伤的场面,让观众都感受到战争的罪恶。

经过了以上改编《追风筝的人》己经从表达邹可富汗人内心悸动的小说文本变成了关于救赎的成长电影剧本。电影《追风筝的人》缺少了对阿富汗问题的思考,弱化了小说中强烈的感情,变成了主题鲜明、色彩和谐、配乐优美、表演精湛的影视作品,并借助影视传播平台,广泛地将小说进行传播,使人们更加关注阿富汗和阿拉伯世界。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