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从《飞轮上的梦》看全媒体作品的二元特征

从《飞轮上的梦》看全媒体作品的二元特征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2 01:44:48
从《飞轮上的梦》看全媒体作品的二元特征
时间:2022-12-22 01:44:48     小编:唐好选

《飞轮上的梦》(以下简称《飞》)是由原南方都市报记者杨恩泽主持策划、拍摄并制作的一个全媒体作品,讲述了中国国家残疾人自行车队数名队员备战2012 年伦敦残奥会的故事。全片时长22 分钟,包含了队员训练、日常生活、队员采访以及赛事片段等内容。该片在2013 年第三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简称荷赛)中获得专题纪录片三等奖。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内在特征进行分析,可为全媒体制作、评价以及与其他艺术学科跨界融合积累经验。

一、全媒体概述

所谓全媒体是由中国的传媒行业提出并不断完善的一个概念,侧重于传媒内容策划与制作方式的革新,并与传统意义上的多媒体流媒体等概念相区别。需要注意的是,国外并没有与之对应的名词形式,仍然沿用multimedia一词来描述不断变革的媒体概念和形式。从媒体时代的角度来看,全媒体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时代的总和,这是全媒体概念的最大化,有着二元特征。传播学意义上的全媒体侧重传播媒介、形态与营销手段的细分与整合;设计领域内提到全媒体是从设计内容传播的媒介多样性与设计方法与手段的复合性这个角度提出的。

总的来说,全媒体是伴随数字技术革新与媒介融合而出现的概念,即利用全新的媒介生产、传播和运营平台来重新构建媒介内容生产、传播与消费形式。由此看出,作为媒介内容,全媒体作品与媒体时代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二元性的媒体时代背景下,全媒体作品也包含了传统价值与创新表现两种内涵,形成了对应于传统影像与新兴媒体价值的另一种二元特征。回到《飞》这部片子,可以看到它可以归入各个层面的论述范畴,包括素材采集、媒体内容呈现、制作人全能化、网络传输特性等,同时也有着鲜明的全媒体二元特征,以下试做详细论述。

二、全媒体的传统价值继承

1. 摄影本质

摄影是全媒体概念的本质特征,全媒体内容是摄影创作的延伸。一方面,全媒体内容本身即包含了大量的照片素材。无论是现场拍摄,还是先前的图像资料,都是全媒体故事表述不可缺少的原材料,其摄影本体价值不可替代;另一方面,全媒体视频内容采集主要依靠数码相机中的视频拍摄功能,摄影者的创作思维及其与设备之间的关系依然得以保持。全媒体作品一般集中在新闻摄影、纪实摄影等范畴,在拍摄现场,决定性的瞬间理念依然适用。与摄影机相比,照相机的画面品质、镜头组合以及图像视频切换拍摄的特点可以让全媒体作品的摄影特征表现得更为突出。

《飞》的拍摄设备包括视频录制功能的数码相机、定向声音采集麦克等,特别适合摄影师单独并多次拍摄,其中包含了大量的静态影像。这些静态影像一部分来源于现场拍摄,比如运动员训练的器械、健身房的全景以及体育馆内一块玻璃上的落叶等。这部分影像给了拍摄者一定的创作空间,同样的题材不同人拍出来视觉表现力是有区别的。配合不同种类的镜头,片中呈现出运动场的广角画面以及运动员物品的特写等,摄影表现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另一部分静态影像则是从以往时间资料中提取,比如运动员在以往的运动会上领奖的场面等。这部分资料虽然风格各异,但对整个影片的讲述起到了补充作用。出于对相机CMOS 的保护,《飞》的视频拍摄也大多短小精练,可以看作是瞬间记录的一种扩展。总之,短时间录影与静态照片拍摄与编辑构成了《飞》这部全媒体作品素材采集的基本手段,贴合了全媒体作品的摄影本质。

2. 叙事性

叙事性是电影的重要特征之一,特别是针对真实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是很多电影人推崇的。意大利电影编剧塞萨尔柴伐蒂尼(CesareZavattini)认为电影要从生活出发,抛弃人为编造戏剧性情节和结构的方式,真实而自然地展现社会生活的本来面貌。德国电影理论家、艺术史家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SiegfriedKracauer)也认为:跟照片一样,影片必须记录和解释物质的现实。 作为融合了摄影和视频、声音等媒体内容的全媒体作品,真实的叙事性既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对摄影与电影美学理论的一种继承。

《飞》的叙事特征较为明显,结合当事人口述、教练采访和解说等形式将不同队员的故事单元清晰、生动地勾勒出来并合理衔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链。除此之外,镜头也经常游走在训练与生活的各个场景中,画面语言朴实无华,让我们不禁想到了电影史上的一句名言:将摄影机扛到大街上!《飞》的叙事性很好地将自信人格塑造这一残疾人运动的精神目标传递出来,丝毫没有空喊口号的生硬感。

3. 传播要素

传播是全媒体作品的目的所在,传统媒介所强调的传播要素在全媒体作品中依然得以体现。美国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Dwight Lasswell)于1948 年首次提出构成传播过程的五种基本要素,即Who (主体)、Says What (内容)、In Which Channel(渠道)、To Whom (对象)以及With What Effect (效果),整体被称为5W 模式。5W传播模式表明传播过程企图影响受众的目的,也可以说是一种说服过程。考查全媒体的传播要素特征有利于去除技术变革引发的多样内容形态对于传播本质影响,是确定全媒体内容传播价值的重要评判标准。

《飞》的传播要素依然围绕5W 模式展开。一方面,作品通过5W 模式确立故事主线,通过故事主人公与旁白讲述运动员不同寻常的入队、训练、日常以及比赛的点点滴滴,将体育精神、个人励志与爱国情怀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引起观者共鸣;另一方面,作品结合传统与数字平台实现由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信息这样一个传播目的,强化传播内容的丰富与传播效果的改善,是对传统传播理论的一种补充。

全媒体内容与5W 传播体系的贴合性很好地验证了全媒体的传统媒介价值,同时也给了媒体从业者一个很好的启示,即媒体生产与传播的重点还在于媒体功能性的实现。从古时的结绳记事到今天的网络直播,媒体技术的变革虽然会改变内容的表现形态,但核心的功能实现规律有着继承性和延续性。

三、全媒体的创新与强化特征

1. 网络媒体属性

全媒体作品的出现源于网络媒体的繁荣与普及。对于新闻事件,图片、视频、声音与文字的综合表现更能激发大众的兴趣。如何又快又好地报道新闻,全媒体内容给出了一个适合的答案。相比电视节目,全媒体好比是一份快餐但与图片新闻相比,全媒体又成了一道色香味俱佳的新闻大餐了这就是全媒体的生存空间。网络作为一个信息平台,为媒体素材提供了合适的展示空间和技术可能,视频播放、图文编辑、超链接、分享体验等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奠定了全媒体作品的传播优势。

《飞》在获奖之前借助南方都市报的全媒体平台推出,该平台包括纸媒、网站和移动媒体应用等,有深呼吸、亿像素等多个成熟的产品。通过南都全媒体平台,该作品不断传播并成为各大视频网站的热门点击内容,同时借助搜索引擎到达数十万的用户电脑、手机与电视终端。应该说,《飞》是为网络传播而生的一部作品,网络平台的强力支持使得该作品的发布、分享和交互特性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并将持续地发挥媒体影响力。需要强调的是,网络媒体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变化,媒体内容的传播要时刻追踪媒体形式的更新。当今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形式既是全媒体内容传播的理想形式,也是移动网络用户的集聚地所在。

2. 个人特色

全媒体作品倾向于个人创作,个人特色是全媒体针对拍摄与制作主体的一种强化。在继承了将摄影机扛到大街上的理念之后,全媒体制作形态逐渐过渡为一个人将照相机带到大街上。这种变化体现出设备的精简、活动能力的提升与活动范围的扩大等有利因素。对于时事类新闻,全媒体作品的个人性可以节省很多时间,避免新闻时效价值流失;对于深度报道,这种个人性有利于拍摄者深入现场,以个人身份能较快地融入拍摄对象的工作和生活中,保证了拍摄结果的真实与自然。可以说,这个时代的新闻内容正在经历着从主流媒体高大上转向个人全能小快灵的转变过程,作为媒体中的记者个体,可以借助全媒体技能分担很多原来大团队才能完成的拍摄任务,找到全媒体内容的价值空间。

全媒体拍摄的个人特色在《飞》中体现得较为明显,除了将镜头灵活地融入训练与生活细节之外,更有拍摄者与运动员之间的一段个体形态对话。被采访者面对镜头没有表现出一点紧张,而是像唠家常那样讲述自己的故事,读者很容易被打动。作者在后来的一次讲座中提到,拍摄的数月间,他曾多次进入训练基地,轻装简从,将自身定位成运动队的一分子,这种做法很好地打消了采访对象的顾虑。特别是对于身体有残疾的运动员而言,这种拍摄前的交流就显得更有必要,可以有效地消除他们心中的自我防御,将内心最真实的一面留给采访镜头。在个人创作的过程中,如果遇到突发情况,或者拍摄至与构想有出入的阶段,因为船小好调头的关系,可以现场制订应急预案,改写采访提纲,或者增加相关的拍摄内容,交由后期重新斟酌使用。

总的来说,个人化的创作方式节约了拍摄成本,更容易采集突发性的细节,形成了全媒体作品的独特风貌。

3. 设计参与

全媒体作品的设计特征较为明显。一方面,数字设计软件的普及使得作者可以绕开传统媒体制作中的专业美工设备,轻松地将设计元素融入作品中;另一方面,设计与摄影本来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影像素材中寻求设计可能性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情。高质量影像与设计的结合将大大提升作品的视觉品位,这是全媒体作品提升自我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飞》的设计特色在片头、片尾以及采访者字幕中都有体现,同时在画面语言中也糅合了一些版式设计的特征,体现着全媒体作品的轻质与平面化。在视觉设计之外,《飞》针对不同场景挑选的音乐也较有特色,可以将其看成是更广范围的一种设计手段。总的来说,设计参与是全媒体作品较为重要的艺术表达手段。结合画面艺术特征,可以看出,《飞》一方面完成了对现实的记录;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作者的社会思考与艺术追求。学者马凌燕曾说:新媒体艺术家不仅企图紧扣社会现实的脉动,而且更希望能介入社会的脉动,这就是新媒体艺术对当代文化的贡献。从这个角度看,《飞》称得上是一部较为优秀的文化产品。

结语

《飞》这部影片斩获荷赛奖项已有数年,但直到今天,中国摄影师的全媒体作品能够获此殊荣仍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正是源于国际摄影界的认可,《飞》这部全媒体作品所体现的相关特征更值得去进一步分析和探讨,这其中就包括传统价值和创新表现二者之间的联系。传统价值源于摄影本质和相关经典理论支持,创新表现则注重传统媒体内容的时代性发展以及对某些传统价值的强化,并借助新技术、新平台来实现。继承传统、接续创新是全媒体内容研究的一个基本思想。

从时代的发展来看,全媒体是摄影学科与行业的一种发展必然,具有自身调节与优化的内在驱动力。这种时代发展特征以媒体传播形态的变革为基础载体,以社会发展和人们思维观念革新为题材创新点,同时结合传媒、教育、心理等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成果,有着极大的包容性和整合性,奠定了全媒体这一概念与形态的研究价值。从拍摄者的角度来看,全媒体作品更容易注入个人思考,这种个人思考的合力可以构建更为生动、真实的社会思想主流。结合摄影与影视美学,全媒体内容也将逐渐形成自身特色,这对于不断提升全媒体作品内涵与质量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扩展到摄影教育范畴,全媒体更像一种课程群的优化与整合,并不是说要将已有的设计教学体系推倒重来。这种教育理念最终也会与行业需求相衔接,形成人才培养、输出和行业反馈的良性循环。

总的来说,全媒体迎合时代的发展轨迹虽然可以从传统价值与创新表现两个点来概括,但这种分野仅仅是一种概念化的提炼,实际并没有截然分开的两种形态存在,而是一个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发展趋势和过程。尽管如此,通过对这种变化着的二元特征的分析,可以让全媒体创作在自身定义还不明晰的情况下有一个初步的理论参考,对于全媒体内容创建、教育教学与行业实践都是有益的一种研究尝试。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