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美术教学中的色彩研究(8篇)

美术教学中的色彩研究(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7 22:37:02
美术教学中的色彩研究(8篇)
时间:2023-08-07 22:37:02     小编:

第一篇:信息时代高中美术色彩教学

摘要:信息时代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有着不同的变化。信息时代,教学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模式,而是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使学生具有极大的自由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使教育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信息时代的特征,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人类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基础色彩(水粉)的递进教学,应当合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如平板电脑、手机App、各种绘图软件、微课视频、PPT讲解、电脑有声教学及互联网信息等,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进行有效的教学。在色彩教学过程中,应运用不同教学互动模式,充分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能动性,寓教于乐,把教与学进行多方位结合,让学生尝试理解色彩绘画之真谛,而不是仅仅临摹作品。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色彩教学;结合

色彩的基础教学相对于高中美术特色教学而言,在基础教学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一些美术院校由于专业性质与发展方向的不同,对色彩考试的要求甚高,会涉及色彩的构成与审美运用。在高中两年半的教学时间内,要使学生合理掌握色彩绘画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和运用色彩,就需要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运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合理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对三门专业教学(素描、色彩、速写)进行合理的安排,穿插教学,相互促进。单独的基础色彩教学也有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通过高中美术基础教学的实践,分析教学情况,从色彩(水粉)的教学入手,让学生从不懂色彩到理解色彩再到运用色彩,进行合理有序的学习。通过基础色彩教学过程,让学生合理地从理解色彩到运用色彩,在这一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建构模式、学习互动手段、深度理解方式,让教学知识点深入浅出,让学生合理、有效地掌握绘画知识,将其运用到平时的作业中,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兴趣。教学过程中可与其他学科进行互动,互相借鉴,相互结合。把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非常广泛,高中美术特色基础教学方式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其方式方法主要有电脑绘图软件、App教学、微课教学等。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利弊,下面围绕基础色彩的递进教学阐述信息技术下的色彩教学过程。

一、色彩基础知识的理解

色彩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于色彩的理解和运用具有引导作用,扎实的基础知识可以有效地为绘画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合理地把色彩基础知识和造型实践进行结合,可以进行色彩色块的练习,用色块组织体积,用颜色表达素描关系。可以利用电脑绘图软件对静物的照片进行马赛克制作,然后进行填色块的练习。色彩基础知识要结合信息技术下的教学实例进行学习,把枯燥的基础知识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可以适当地摆脱乏味的知识点的讲授,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色盘的练习是色彩训练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它可以让学生了解颜色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初步掌握水粉颜料的基本物理性能。在色盘与色轮的练习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水粉的物理特性,水粉是粉质的颜料(它是水和色粉通过溶于水的黏合剂混合在一起的)。色盘练习要达到的教学目的为:通过绘画练习,让学生感受水粉的基本物理性能,理解水粉创作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原理。色盘练习之后,进行静物和头像的空间混合练习,如用自画像进行空间混合的练习。在教学中,可以适当进行分层教学,在空间混合的练习中让学生对静物、风景、人像三类进行选择,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使其找到各自的主观色彩感受,为以后的色彩教学铺路。通过空间混合的练习,静物、风景和人像(自画像)马赛克的绘制,学生可以巩固和加深对色彩造型与水粉颜料物体性能的理解,增强学习兴趣。

二、色彩静物写生

掌握一定的色彩基础知识后,进行色彩静物的写生,这样就可以直接把第一阶段的色彩认知带到写生中,趁热打铁。简单的静物写生可以让学生找到对色彩的不同理解方式,保持对色彩独特的认识。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能发现学生对颜色的独特见解,有些学生的颜色感觉是与生俱来的,对于色彩感觉好的学生应该予以鼓励和支持。在写生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手机、平板电脑上的制图软件,对构图、色调进行辅助讲解。以往教学中讲解构图,教师都是用两手做成一个取景框,在眼前比试,找到最好的构图,这是一种最直接的方法,但实际上面对众多的学生难以深入讲解构图问题入,学生会用手比划,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懂得取景框里的构图是否完整,教学直观性不够,教学中会出现只靠学生自己意会、模糊了取景框概念的解释的现象。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更为直观的方法。如,同一个角度,取景可利用Ipad的照片处理功能,在投影幕布或者电视上进行直观的讲解,利用图片的放大功能,上下左右移动,改变图片的大小等,进行构图的选择。这样的教学可以减轻教与学受众面小的局限,在图片展示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更加直观地讲解并促成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可以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构图的运用。图1中的白色方框可以随意移动,白色框的粗细、颜色可以变更,在移动过程中教师可对构图进行讲解。这里可以采用白板软件,白板软件的运用可以让教与学的互动更加直接,受众面更大。在移动方框的过程中,可以把取景框的概念讲解得较为深入。也可以采用多媒体设备,触摸式平板的灵敏度更高,教学效果会更佳。构图讲解所采用的App软件众多,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软件也在不断地更新。对于进行直观教学言,如Photoshop、corelDRAW、美图秀秀等软件都很实用。

三、色彩静物临摹

临摹课程放在写生课程之后,作用在于让学生在尝试了简单静物的写生后,再学习优秀作品,可以汲取营养,改进自己的不足。临摹是对写生的总结,这个阶段是认知的过程,要带着问题临摹,而不是简单、机械地描摹。这个阶段有违以往先临摹后写生的教学过程,本着让学生理解绘画的教学目的,把写生中的问题带到临摹中解决,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时间,让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要怎么画、怎么理解画面中的每一笔颜色的意义。临摹可以不用安排长时间的课程,练习过程中,可以把学生的作业拍成照片,再用电脑进行处理,找出不足;可采用放大的功能,把对临摹的理解贯穿到画面分析中,就能事半功倍,学生就能更为直观、翔实地进行临摹。

四、色彩静物长期作业训练

色彩长期作业的训练对于基础教学而言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长期作业的练习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深入刻画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对画面的把握能力。长期作业练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冷暖两种不同的光线下进行写生,也可以采用不同格调的静物,让学生在写生过程中进行探索和研究。相对于短期作业而言,在长期作业中可以体会更深层次的对彩的理解。长期作业训练以塑造为主,这里从技法上进行理解,造型的练习可以通过笔的大小进行选择,可以分为两种方法,用中大号和小号的笔进行塑造。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得到不一样的教学效果,中大号笔的运用可以训练学生加强对用笔的变化的理解,小号笔可以加强学生对小形的理解。绘画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特长进行选择,因人而异。长期作业是一个长时间的练习,绘画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思考,这样才能达到写生的意义。这个阶段应让学生理解:画上去的每一笔都是有意义的,是在用颜色(明度、纯度、冷暖、色相)造型。为色彩长期作业,是在20课时下完成的作业和教学中所用的多媒体工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视频拍摄并运用三个视频制作软件进行编辑,每一课时都进行少量重点的视频拍摄,每个视频都包含不同的教学重点。这样就可以对色彩的长期作业进行总结,可以让学生体会绘画的过程,而不是每张画只能看到最终的效果。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仔细体会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每个知识点,学生也可以在课后进行观看并复习,这是微课教学的一个重要作用。基础色彩的递进教学,采用强调理解和运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教学。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相结合,运用电视、实物投影仪和网络、微课等,同时使用一些绘图软件进行后期制作,加强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信息技术条件下,科技的运用固然重要,但是教学不能完全依靠现代科技,教师的课堂内外管理、自身基本功同样重要。在勤奋、求是、创新的精神指导下,勇于革新,勤勤恳恳地为学生服务,才是当今教师应该做的。在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对于信息技术,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和应用。信息时代下,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形式、教学方法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信息时代的教学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而是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使学生具有极大的自由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使教育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从而体现信息时代的特征。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人类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越来越多的学生进行网络学习,自己成为学习的主宰,使创新思维可以与时代同步,保证自己的知识、技能不断更新,这样才能使终身学习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美)萨尔曼可汗.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时代的教育革命.刘婧,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2](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英)肯尼思库克耶.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赵中建,张燕南,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孔祥卫单位:杭州第七中学

第二篇:美术高考色彩教学中的色调训练

摘要:建立和谐、统一的画面色彩关系是形成优美色调的基础。色调训练在整个色彩教学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在进行高考色彩训练时首先要培养色调感觉。

关键词:概括;营造;色调

多年来,在各省美术高考联考中,色彩一直是必考科目,色彩考试一般以水粉静物写生或默写为主,水粉静物作品中的很多因素如色调、造型、质感、空间等都会对作品的最终效果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色调,它在色彩考试评分中至少占到一半以上的比重。《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美术与设计学类专业统一考试大纲》中指出,在色彩成绩评定要点方面,首要强调的就是色调,连塑造能力都排在其后,作品有好的色调是其成为考试高分卷的关键一步。因此,色调训练在整个色彩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而学生在进行高考色彩训练时首先要培养色调感觉,对于学画者而言,理解色调是驾驭色彩最快的一种方式。那么,到底什么是色调呢?画面的色调是指绘画对象或画面色彩的一种总体倾向,可倾向于暖色或冷色、亮色或暗色等等。一幅好画,必有其表达一定意境的色彩总倾向,强调一方,减弱一方,从而产生色彩的协调感,才能使人看起来赏心悦目。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色彩协调感来控制色彩呢?

一、建立科学、完善的色彩知识体系,正确认识色调

笔者在多年的色彩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学习色彩过程中有个规律,开始往往固有色观念牢固,作画中过分注重固有色,有一定基础后又过分注重表现色彩的丰富性或物体的环境色、光源色而忽略物体的基本色,画面体现为花、碎。那么首先学生要理解色彩是由光产生的,没有光就没有色彩。如蓝色的天空、绿色的叶子等,这就是固有色。然后是光源色,它带有光源本身的色彩倾向,一般在室内,光源是偏冷的,这样室内静物的亮部就会偏冷,暗部偏暖。有了冷暖意识,色彩就不会变成单色,学生才算真正入门。其次,学生要充分认识色彩关系。如果一张画面能明确地显示整体气氛,那么局部色彩也会变得协调而容易把握,色彩整体关系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所以,色调就成了画者对缤纷的色彩进行整体归纳和概括的关

键。

二、利用小色稿的练习强化概括色调能力,把握整体氛围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大量练习小色稿的方法可以达到把握色彩大关系的目的。教学中,画小色稿一般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八开纸。小色稿对形体塑造及物体质感没太多要求,只强调基本形,但要求画面要有一定的色彩倾向而形成色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严格要求短时间和快速度。这种练习对于那些有基础但特爱钻局部的学生很有作用,能快速改正色彩写生练习中观察过于局部的缺点。教学实践证明,美术生经过两周的大量快速练习后,基本上都能达到想要的整体性的效果。这一练习旨在培养学生的色感和对形体的概括力。色稿与长期的色彩习作最大的不同在于侧重点有所区别。长期色彩习作追求画面的完整性,画面呈现出一种井然有序的层次。而小色稿只把精力集中在某一个方面练习,即色彩的统一性、大关系的完整性。色稿作画时间较短,有利于把握瞬间感觉。色稿练习中,物体的细节也将被舍弃,只要画出物体的印象特征即可。色彩的细节层次也降为最少,以便腾出更多的精力进行大关系的描绘。大的色彩关系统一就是色调的统一。一句话:把有限的精力放在色调统一的处理上!长期以来,高考色彩教学中有一种普遍现象:轻色调、重塑造,缺乏对色彩小稿的训练。而现行美术高考主要考查的正是考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造型能力以及对色彩美感的认识等。在培养这些能力方面,小色稿练习有着独特的优势及意义。通过数量众多的小色稿练习,学生的色彩概括能力和色调把握能力会在短时间内得到大的提升。所以,小色稿练习是色彩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训练方式。笔者曾在全国知名画室杭州焱军画室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教师色彩培训,在培训中,高考色彩专家贺焱军老师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对培训教师进行量大、时间长的小色稿练习,在教学中他还专门强调了小色稿对画面色调的营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营造虚实分明的画面氛围,组织好画面视觉中心

色稿练习,不仅仅是色彩要求达到一定的高度,同时也需要借助娴熟的用笔以及扎实的造型能力。造型的处理力求简洁、概括,大致相似即可,不要陷入描摹的误区,特别是物体的轮廓线不必分得过于清楚,该虚即虚,该实即实,这一点尤其要注意。一般来说,一张画的处理遵循前实后虚、上重下轻、上挤下松、左右平衡、大小高矮合理组合穿插的原则。每张画都应该有一个视觉中心。总之,色调训练不仅是观察方法、技能技法的练习,也是色彩语言素养的训练,更是艺术表现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围绕考纲精心设计适合美术高考的教学内容,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钟飞.浅议色彩教学的几种训练方法[J].美术教学艺术实践,2012.

[2]尹国有.论民间美术色彩观念[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1).

作者:马晓丽单位:甘肃省武威市第十八中学

第三篇:基础美术教学中的色彩关系

一、基础美术教学是美术发展的原有的起点。

它始终贯彻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它是美术教学最根本最关键的课程,是学生美术知识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造素质和开发学生个性创造能力的最根本因素。脱离了基础美术知识教学,去谈学生的美术创造素质的培养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基础美术教学涵盖着每一门类课程的基本知识,它包含的知识范围非常广泛。就美术本身而言:它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书法、建筑艺术等。因此,基础美术教学是人才成长过程中不缺少的基本因素,是学生个性创造能力和创造素质的培养与发展的必要因素,同时基础美术教学对艺术地继承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作用,是学生通向艺术的桥梁和阶梯,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最根本的艺术语言。正确规范的艺术语言是来自正确的艺术实践与教学之中的的,正确的教学是艺术语言发展的必然条件。色彩是基础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的教学与实践,要和素描同步进行。没有先后的次序之分,它们都有彼此的独立性与普遍联系及共同发展的关系。但是,在色彩教学实践中学点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就必须有正确的理论方法作指导。应通过学生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有正确的理论方法指导。应通过学生自身的艺术实践和教师的指导相结合来分析解决问题,决不能在困难面前低头或束手无策。我在多年的绘画实践有这样的体会,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失败是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因为往往失败为成功奠定基础,经过失败之后,人们也就自然从失败中吸取经验与教训,从中验正错误和不正确的认识与表现,使之适合于外界的客观规律,从而可以使失败为成功积累非常丰富广泛的正确因素。只有这样往复多次的变化才能使学生逐步得到提高或达到一定的艺术水平。这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再由质就到量变最后达到质的飞跃的发展过程。

二、素描是一切造型美术的基础

其根本目的是在培养正确地观察、分析综合对象并把它生动地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一种造型的科学。那么色彩的造型艺术就离不开素描关系的应用。在色彩造型艺术中素描关系起着很内在本质的作用,一幅美丽的色彩画是与素描关系不可分割的。在色彩艺术造型中必须先解决好素质关系,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色彩造型语言才能发挥出更大的艺术作用。在解决好素描关系的基础上,色彩关系的处理就显得特别重要。色彩艺术是造型艺术语言的另一特色,它是一个充满着色彩的世界,这个世界是通过人的感官感觉出来的,而不是分析出来的。色彩造型艺术是无法靠理论来完成的,而是通过色彩实践来解决的问题。当我们面对色彩斑烂的奇妙世界时,正由于光的作用,使每个物体都呈现出各自的色彩特征。因而人们对物体的色彩作了三种情况的归纳:一是固有色(一种色彩的实体);二是光源色(物体的固有色在光的作用下使固有色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三是条件色或环境色(物体放置在一定的环境中,其色彩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学习和色彩实践中一定要围绕色彩的这三个要素。也就是在色彩造型艺术语言中色彩的三要素起着主导作用。在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美术课本(第十一册第二果《绘画中的水彩画和水粉画》、第三课《色彩画中的明度对比》、第五课《色彩的冷暖》三课中对色彩作了全面的分析。这里的水粉画独具油画与水彩画的优点,它有较强的适宜性,即可用水调用,又可用白粉调。无论画幅的大小或是画在纸上、木板上、布上甚至墙壁上均可作画。因为水粉画颜料有较强的覆盖力,同时可以反复上色或进行修改,因此是初学者学习色彩最为理想的画种。

三、水粉画不能画的太厚或太薄

太厚了易龟裂脱落,太薄了则显得不够厚实而觉轻飘。当水粉画含有水份时,它呈现的色彩饱满艳丽,一旦干透时便与湿时的情况谐然不同,画面将出现轻淡飘浮,色彩干苦灰粉。水粉画的用色不能单纯,更不能将锡管中的颜料直接面在面面上.要保持色彩的丰富性及饱和度,必须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调配使用。但也不能用过多的颜色调和,否则会使色彩灰暗,失去润泽艳丽的效果。笔是色彩和画面间的媒介物,要求给画面上色时尽量不要重复用笔,若要补充未画准的色彩时,待第一笔稍干后再补面第二笔。上述问题是绘画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情况,下面就色彩本身的关系我们在作进一步分析,在色彩画学习中,色彩的明度对比、冷暖变化等关系是非常关键的因素。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对比有两方面的含意,一是同一色彩在不同强度的光照下,明度不同:二:是在同样光的条件下不同颜色的明度也不同。色彩的明度变化可以通过加白提亮明度,加黑减弱明度。在学习色彩中,除了明度对比外。认识色彩的冷暖关系,用强烈的对比色来表现色彩是小学生学习色彩一需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在12个基本色相中,最明的黄色和最暗的紫色是以明暗为基准划分的。在冷暖对比中,最暖的是朱红色,最冷的是蓝色,这两色是冷暖的对比中心轴。在色环中,红、朱红、橙、黄橙属于暖色。青绿、青紫、蓝属于冷色。黄、黄绿、绿、紫、紫红属于中性色。在绘画中色彩的冷暖对比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色彩本身并不存在冷暖,而是人们因色彩的刺激而引起的联想而规定的。在色彩中最富有明快强烈对比作用的是两个相互起补色关系的色彩,也是指三原色和三间色相对的三组色、即红绿、黄紫、蓝橙、在色彩中称它们为补色对比。补色是最强的对比色,具有最刺激的效果,如果有一对补色并列,可以互相加强对方的饱和度。在绘画中补色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运用得好可以发挥极好的色彩效果。协调色彩对比是色彩的根本规律,也是艺术的普遍规律,也是艺术的普遍规律,这种规律要通过艺术实践才能正确把握。

作者:刘喜云单位:宁夏彭阳县第二小学

第四篇:高职美术教学中色彩绘画观察与表现的方法

摘要:在目前高职艺术类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中,色彩基础课程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设计离不开形与色,通过色彩写生体验,来解决色调和色彩协调问题的处理,色彩绘画的观察与表现的方法探究以及色彩形体的塑造和视觉中心的空间把握。培养学生对色彩规律、色彩感知以及色彩调和能力的认知与提高。

关健词:整体观察;色调;色彩统一;色彩变化

色彩绘画是美术作品中十分重要的艺术语言。色彩写生是再现自然、再现生活的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法。在今天的艺术类专业中,色彩已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离不开色彩”,是我们今后学习专业和从事工作至关重要的一门科学。因此,在设计领域中掌握色彩知识尤为重要,而色彩教学中掌握色彩规律、训练对颜色调和与控制能力是学习的必然。

1掌握物体写生色彩表现中色彩的观察与变化规律

掌握绘画写生色彩的造型能力,首先在于训练观察方法。在观察对象的同时,尽快适应绘画的视觉规律,摆脱原来看东西的习惯,掌握用眼看整个所画对象的方法。在色彩的观察中掌握正确地观察方法和色彩规律是提高色彩的分辨能力和使用色彩进行造型能力的关键。

1.1物体写生表现中的色彩变化规律

(1)整体观察,掌握主调。写生训练是掌握色彩规律和提高造型能力的必要手段。写生色彩是从客观真实的角度来观察,再现客观自然的真实色彩关系,写生的色彩变化,是由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的相互关系构成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综合体。写生色彩是以色造型,并用不同明暗调子来表达物象的结构,使其产生极强的真实性,因此,我们根据其变化的特点,用三色五调的分析方式进行归纳和概述。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环境影响,要充分考虑物体的固有色、环境色、光源色等因素,自然界的色彩千变万化,丰富多彩,在绘画过程中仅盯着某个局部去观察、分析色彩,然后照抄将色彩拼凑成画,其效果会缺乏整体协调性。正确的观察方法就是要整体观察掌握色彩主调,常称调子。调子是在暂不考虑各物象色彩之间的相同或差异所在,而是其在共同的倾向中找到结果、找到主色,是各物象间“求同存异”的结果。观察整体,重要的不是去识别颜色,而是识别“关系”,关系是在整体比较中认识的。整体的观察方法也就是建立在此基础上,要求我们观察事物时从色彩的调子入手,把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全面加以比较,这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例如:在写生中有冷调子、暖调子、红色调、蓝色调、高明调、低明调等,找到各种调子的色彩倾向,就能在复杂的色彩关系中找到主调,把握住色彩的总体效果。(2)理解观察,把握主调。色彩是注重感觉的,只有感觉到的色彩才是新颖、具体、生动的,在色彩写生中,任何一个色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除了客观条件影响外,各种色彩邻近关系与物体并置成包围状时都会相互产生响亮的对比或互相削弱色彩的力量。理解观察应对自然色彩进行概括和提炼并把握主调,同时在写生中必须对某些局部色彩关系进行主观处理,协调画面各因素,主动追求特定条件下整体的色彩效果,准确生动地描绘客观物象的色彩关系。

1.2色调是色彩观察和表现的整体体现

画面中的整体色调是指画给人大的色彩倾向性或总的色彩感觉及大的色彩效果,在绘画中色彩所构成的总的色彩倾向。色调的形成与光的照射、环境色的互相映衬等因素有关。其中光源色影响最大,光源色冷暖明确者,色调服从光源色,即光源色是暖的就形成暖调子;反之亦然。光强就形成亮调子;反之就是暗调子。光源色微弱则据物象本身的色相而定;那么如何正确地把握和运用色调,其中应注意以下两点。(1)定大的色调。在整幅画面中色调统领全局,它直接影响作品的整体效果。①看准色调,即画面总的色彩倾向;②看色度,即画面总的明暗度,这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画面高低调的整体把握;③看色性,即画面整体的冷暖关系,是冷调还是暖调;④纯度的比较,即画面中的主次、前后关系。(2)把握色调的统一规律。写生色彩是从客观真实的角度来观察,再现客观自然的真实色彩关系。写生的色彩变化,是由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的相互关系构成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综合体。写生色彩是以色造型,并用不同明暗调子来表达物象的结构,使其产生极强的真实性,因此,我们根据其变化特点,用三色五调的分析方式进行归纳和概述。同一色调中各个局部色彩必须统一在这一基调之中,局部服从于整体,否则会产生“花”与“乱”的感觉。几种色调之间应有主次,“对比中求统一,统一中见对比”。面对一组静物,可以让学生先在小纸上面画一下大的色调关系。以利于他们在大画面上能对调子有一个比较直接且到位的感觉和把握。经过一段训练之后,学生有了一定的色彩基础,还可以做一幅或多幅的变调训练,如,蓝调子,可做黄绿调、红绿调、蓝紫调等多种色调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启发引导学生正确地观察色彩的变化。因此,必须使学生了解“单独“的“孤立”的色彩是不存在的,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高度注意画面中的色相、纯度、明度、色性之间的关系变化。

2掌握色彩的整体地观察与表现方法的训练

在色彩写生中整体观察的能力至关重要。观察色彩必须要有全局观念,不能孤立、片面地观察,局部服从于整体,即要有变化又要统一在一个画面当中,这一方法必须贯穿于作画的始终。

2.1整体观察与比较

在写生前首先必须要进行整体观察和局部比较,只有通过整体的观察方法,才能进行全面的比较,从而取得正确的认识。在观察中一组静物在同一光线与环境的作用下,便呈现出了不同的色彩关系。这时要迅速敏锐地抓住对象色彩总的倾向,确定其基本的色调,然后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局部的色彩变化关系。这就是通常所称的色彩“大关系”。

2.2整体与局部关系

在确立“大关系”前提下,仔细分析局部色彩变化,要多作比较多找关系。“明暗相近比冷暖,冷暖相近比明度”。总之,在作画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在同一静物中各种衬布等周边环境及物体自身颜色的区别与联系,及其在分辨出在不同调子的静物中,同一色布及物体有所呈现出的不同色彩倾向。

2.3色彩写生中质感的表现

质感指艺术品所表现的物体物质的真实感。各类物体的质感大多体现在物体的表面,表达物体惟妙惟肖的质感是画面最重要的表现方式之一。质感的训练是绘画表现中较难的一关,不仅要多练,而且还应多多观察、理解,才会有所提高。下面我们就一般事物的质感做一个分析:(1)蔬菜、水果类物体。蔬菜、水果类物体写生中最常见的物品。特别是水果是静物绘画中的典型。水果大致分为两大类:表面光滑的如苹果、西红柿、葡萄等,色彩鲜艳而透明,高光处倾向光源色,冷暖差别大;表面粗糙的如梨、桃子、菠萝、椰子等,表面呈漫反射,因这些水果有茸毛,故高光不明确,固有色强,环境色对其影响也较少,冷暖、明暗变化柔和。其他如白菜、花菜、葱、蒜头等都有较多的细节。因此,在处理时一定要观察其整体关系,注意体积感的表达,做到既有特征,又概括明朗,下笔时要果断利落,体现出蔬菜脆嫩新鲜感觉。对于固有色处理方面,要在保持固有色感觉的前提下,尽量找出色彩变化,这样才能使对象显得生动。像对青椒的表现就要注意对体积感、色彩感、固有色等进行综合考虑,灵活运笔的同时还应注意对其固有色的处理和把握;而对于菠萝的处理要有取舍,注意其细节及体积表现。(2)质地光滑的物品。质地光滑的物品一般指是釉陶器、瓷器、搪瓷、金、银、铜、不锈钢等金属制品光滑的表面。其质地坚硬、表面光滑,对于光的反射强烈,有明确的色彩明暗变化,色彩变化复杂,对于环境有很好的反映。因此,作画时一定要把握最自然的固有色感觉,不能面面俱到,但还要尽可能地表现出色彩变化。(3)质地粗糙的物品。质地粗糙的物品如陶瓦器具、木、竹子、纺织物、编织物等,因其物体表面粗糙,吸收光多,反射少,环境色影响不显著,固有色较明确,转折柔和,几乎没有反光,色调的冷暖,明暗也较柔和变化不太明显。(4)玻璃等透明物品。玻璃、透明塑料制品等透明物品和半透明物品的明暗交界线不明确,反光和高光较多,又受环境色影响。这一类对象一般都先以背景或玻璃固有色穿插背景为基调,再深入刻画。器物的体量关系应结合环境色,注意高光的取舍,特别应注意盛水透明对象的背光面可能比受光面明亮。(5)鲜花。对鲜花的处理应注意整体花簇的大体积感,必须用立体的眼光看待,通常可以把它分为几组加以观察和表现,注意花、叶自然穿插以及叶子和枝茎之间的空间关系。在此前提下还要有重点地进行刻画。鲜花的色彩鲜艳,明暗变化比较丰富,花朵滋润、透明感强,应留意同类色的对比。在用色上要概括、巧妙、大担落笔,用较细的笔触仔细勾画出花的精致与娇嫩。另外对花簇与叶子的相关部分,尤其是特别能体现体积感的那些边缘线部分,应注意观察与体现。(6)布褶。布褶是画面中不可缺少的塑造空间的背景元素之一。在绘画当中是比较难刻画的,但只要我们掌握表现的方式方法与技巧,就可以很好地表现出来。首先,注意观察布褶,布褶的组织要注意其疏密关系,布纹间要有变化,不要重复,纹理要通畅。布料厚而质地硬,布褶要画得挺拔,转折关系干脆利落,明暗关系表现要分明;布纹宽而疏,薄而软的布料,其布褶多而密,转折要柔,用笔要圆润而富有弹性,转折处有韧性。而远处的布褶要画得虚、削弱其对比关系,使其突出前主体,切莫喧宾夺主。总之,色彩训练主要是以学生对色调的感觉及色彩关系的把握能力为宗旨。色彩写生训练能使学生能够较准确地认识和把握色彩的色性、色调和色彩规律,并且能较好地控制画面整体的色彩变化,提升色彩的综合素养与感受能力,是我们学习色彩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顾振华.色彩[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9:15-36.

[2]闫光耀,李响.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艺术科技,2014,27(1):35.

[3]张洪亮.色彩风景写生教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24-29.

作者:朱晓华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美术色彩教学中创新思维培养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人们对其生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因此美术设计开始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中,创新型的设计人才开始得到人才市场的广为重视。设计能力离不开美术的学习,而色彩作为美术学习的基础其创新应用能力也决定了设计的整体视觉质量。因此,在美术色彩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就要求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

关键词:美术色彩教学;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就美术教学而言色彩是其中的基础内容,因此,色彩的教学成果也往往对学生的美术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在美术设计被广泛应用的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产品等其他方面设计的创新性,这也就要求美术色彩的教学能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就现阶段我国的美术色彩教学来看,教师往往更注重学生技法和绘画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的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这也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等造成了一定的限制。这也就要求美术教师能转变其教学思路、教学方式,并强调对学生主观意识的培养,并以此为依据来进行教学的组织。

一、转变美术色彩教学的思想

新课标的出台强调了教学的创新性,在艺术设计不断普及的当今社会创新思维的培养已然成为了美术色彩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为一旦创新性消失美术设计也将失去其艺术的灵魂。在现代的美术色彩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对色彩内涵和色彩构成等基础的内容进行教学之外,还应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问题发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进行培养,这也就要求教师能对教学的思想进行转变,强调美术色彩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教师要以学生的基础能力为基础对问题进行设计,且要保证问题的内容在学生的合计理解范围之内并能有效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兴趣,进而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来对其思维能力进行提升;其次,转变传统美术色彩教学观念强调教学中对学生设计类相关知识的培养,以对学生的领悟能力进行培养;再次,在色彩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对色彩的应用创新等进行探究,以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最后,重视色彩教学中对学生观察能力及想象能力的培养以为其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先决条件。

二、转变美术色彩教学的方式

就我国现阶段的美术色彩教学来看,其一直沿用的是传统的重视临摹的教学方式,尽管这种方式的运用能为学生的绘画奠定良好的基础,但却往往与设计和创新之间毫无关联,无法有效的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等进行培养。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使原本应天马行空的艺术教学变得更加程式化,并忽视了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以及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培养。由此来看,针对市场的人才需求形式我国的美术教育也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强调其中的设计性,并在色彩教学中充分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能根据学生的特征和能力等对教学的内容进行设计,强调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其次,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将色彩设计等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再次,在教学中科学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帮助学生将情感体验转化为其内需,进而对学生的色彩学习方式进行转变,让其在学习中更加重视创新能力的强化;最后,在教学中将美术色彩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之间形成融合。

三、培养学生在美术色彩学习中的主观意识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往往注重学生在问题提出和问题解决方面能力的培养,即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意识。要对学生在美术色彩学习中的主观意识进行培养,教师可以针对艺术设计的创新性设计相应的课题,并让学生通过思考、探索等方式自行对课题进行完成。当然由于学生在基础和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课题的制定方面也可针对不同基础和能力的学生而设定不同的课题的内容。比如,学生在色彩敏感度方面所存在的差异性,由于这一差异性会对学生在色彩的调配方面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题的设定中就可要求学生进行不同纯度及不同色块的制作。学生在美术色彩创新思维方面主观意识的培养实际上也是要求能消除学生在固有色及固有思维方面的依赖性,让学生在美术色彩的应用方面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思考,进而学会用不同的色彩形式对同一事物进行表现。除此之外,要对学生的主观意识进行培养也可充分利用艺术之间的关联性,如让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利用色彩来表现自身的感受等。

四、美术色彩教学中的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组织

由于传统的美术色彩教学往往更加重视对事物的临摹等,因此会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造成一定的限制。这也就要求美术教师能在思想和模式转变的基础上,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依据来进行教学的组织,进而激发学生在美术色彩学习中获利,并对其学习中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首先,针对美术色彩教学的理论知识教学,教师课进行集中教学的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将理论知识和色彩赏析等内容充分的结合运用,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各色彩运用的创新性,继而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培养;其次,对相关的色彩创新材料进行搜集应用。教师可对相关的色彩创新材料进行搜集应用,也可让学生对相关的色彩创新材料进行搜集应用以丰富教学的内容;再次,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经过一段时间理论知识等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的创新设计,通过事物的观察与联想对其色彩进行创新运用;最后,强调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如通过作品的展览等方式来加强学生作品间的交流等。

五、结语

综上所述,色彩作为美术教学中最为基础的课程之一,其创新思维的培养往往对学生今后的美术设计能力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因此,美术教师必须对传统的美术教学思想进行转变,并采用更加创新的教学方式,强调教学中学生主观意识等方面的培养,进而在强化学生美术能力的同时促进其创新思维的提升,斌提高自身的设计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江燕群.培养创新思维在美术教学中的体现[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09).

[2]苏萍,孙茂忠.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4).

作者:张欣单位: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第六篇:高职艺术美术教学中色彩风景写生观察方法

摘要:在设计艺术类专业风景写生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学生们面对比较复杂而又庞大的自然空间场景时,会茫然不知所措。那么教会学生如何面对实景有秩序和有组织地进行画前准备就显得很重要,他们所面临的风景写生的第一步就是如何取景、怎样取好景,这是写生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风景写生则是艺术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递情感,把最美好的画面定格凝固在这一美好的感受中。那么,如何在画面中保留和凝固这一美好的感受,笔者经过多年的风景写生实践,提出以下几点供大家思考。

关键词:观察取景;构图;视觉艺术;整体意识

在我们的风景写生中题材非常广泛,城市建筑、乡村田野、山峦瀑布、海浪礁石、沙滩渔舟等各种景色画美不胜收。面对丰富多彩的大自然,首先就是要选取好角度和主题内容,因为有些景色光线角度不同,景色的效果也不同。再就是要表现的内容是什么,要大致有个立意构想,然后就是面对要表现的景色来进行构图、组织画面。自然界中的景物丰富而繁多,不可能把每一样都画上去,这就需要遵循一般的构图规律进行处理、组织、取舍,最后形成有主次、有重点、有空间层次及较好的透视关系并带有自己对景色的感受、艺术情调的整体画面。学生在理论上懂得了风景写生的色彩规律和观察方法后,接下来就要在正确方法的指导下反复实践。把握好画面色彩风景写生的取景与构图至关重要。首先面临写生者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观察方法的问题,观察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画面的取景与构图,甚至影响整体的画面效果。

1风景写生的观察方法

在风景写生中,我们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观察方法的问题。无论对象是简单还是复杂,都必须做观察和理解,找出具体、明确的形象特征,在大脑中形成强烈的印象,对比例、透视、明度、质感、重量、体积、空间都有明确的认识,做到胸有成竹,才能放矢地表现对象。通过观察体验,把获得的形体感受,通过线条、明暗、色彩,以及相应的渲染和笔触加以表现,才能做到“形神兼备,以形写神”。

1.1风景写生的一般规律

要了解色彩的观察方法必须先了解自然界中色彩的一般规律,写生色彩着重研究有关条件色变化的问题。条件色的发现和应用与人们的观察方法有密切联系,这种观察方法可以称为条件色观察方法,它是以“四固定”为前提条件的,即光源、环境、对象、作画固定。在这种前提条件下观察物象的色彩关系,把对象、环境和光源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掌握物象的条件色。4个条件有一个发生变化则全盘皆变,也只有这样“四固定”才能观察到特定情况下生动的色彩关系。

1.2正确的风景色彩的观察方法

了解以上的色彩规律知识,是我们在风景写生中认识色彩的基础,而要运用在实践中还要有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一是观察要整体。经常有人说要找色彩,但是条件色的规律决定了色彩不是找出来的而应该是在比较当中认知的。每个物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物体之间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因素。如果我们死盯住一个局部去看,就只能看到简单的固有色或是一些无法确定形成原因的灰色。正确的方法是把观察对象、光源、环境三者作为一个整体,全面地观察,全面地比较,这才是掌握写生色彩最有效而直接的方法。由于观察方法不同,对对象色彩感觉也不相同。从写生色彩角度来观察,应该要感觉对象在当时特定的光源、环境等条件下色彩的各种关系及变化,这样才能感觉到条件色,使各个固有色不同的物体带有同一色彩倾向的调子当中。

2立意“取景”

取景,就是要取其主要的和具有特定意义的景物。同时也就得舍弃那些与主题无关的和不具特定意义的景物。对景物要学会“舍”,对主题要懂得“取”,舍去影响主题的多余景物,并以少胜多。剪裁得当,如此,才能主宾得体,并超越自然而尽善尽美。

3落幅“构图”

构图的含义,即组织经营画面。构图就是根据主题要求,把对象安排在画面上适当的位置,使在整体画面中既有主体物重点的部分,让其主体突出,又有位置上的变化。它是艺术创作中的重要一环,构图的成功,有助于充分揭示作品的主题,反之,会起到削弱主题的作用,影响画面效果。(1)在写生构图时,首先要选择描绘的主题对象。对表现主题和感受有利的景物进行集中,对表现主题不利的景物大胆舍弃、归纳、处理。(2)在构图时,要分清主次关系。所谓主,即是主体,景物中主要的形体。次则是陪衬体。画面主体,是揭示作者的感受和体现画面的主题的。艺术作品,有别于原始自然景观,它是以主体形象深刻揭示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因为它融入了作者的感受和思想,所以它比生活中的原型更形象、生动、完美和典型化,即更富于艺术感染力。(3)在构图时,透视关系要准确,表现好风景的空间层次,空间透视的基本法则不能违背。反之,会由于透视关系的错误,而影响空间层次的表现。(4)在构图时,明确远、中、近3个层次。在庞大的自然景物中,有意识地划分3大层次。层次的划分,有利于表现空间感。(5)在构图时,除了分清层次外,还要特别注意对自然景物进行高度的概括,减去繁杂的细节。在我们表现自然景观时,不可能做到把自然界的所有物体都表现出来,对着自然界一枝一叶、一点一滴地描绘是绝对做不到的。必须进行必要的筛选、取舍加减法、集中概括处理对象。(6)在构图时,运用构图法则。①变化、统一。构图法则中最根本的一条是变化统一,或称多样统一的法则,就是在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求变化。这个法则的应用最为广泛,在各种事物中都存在这种既统一又有变化的辩证关系,至于其他各种法则都是从属于这一基本法则的。②对比、均衡。为了取得构图变化统一的良好效果,必须运用对比手法。例如,深与浅、黑与白、明与暗、长与短、高与低、大与小、曲与直、方与圆、简与繁、冷与暖、纯度、补色等因素,在构图时务必考虑。为了取得构图变化统一的效果,均衡原理也不能忽视。生活在具有引力的地球上的人类,已经习惯了重力的平衡、稳定的心理。均衡不是绝对的对称,而是感觉上的均衡,涉及面积、体积和色彩的配置乃至数量搭配等方面。看一切事物,都要求有一种求均衡的目光。物体的大与小、黑与白、浓与淡、光滑与粗糙以及空间的分割和各种肌理均有一种重力的视觉刺激。所以,在绘画构图时,不能忽视均衡的原理。③节奏、韵律。节奏,是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节拍的强弱或长短交替出现,合乎一定的规律形成节奏。韵律,是诗歌吟唱的轻重缓急的律动序列。两者的含义是十分相近的。作为视觉艺术的绘画,如同听觉艺术的音乐,在它的构图结构中也同样存在具有移动视觉的动感。正如听众欣赏音乐可以预测节拍一样,读者欣赏绘画作品时,在一幅画面中的一组相似而反复出现的形象面前,也能预感到它们的再现。经过构图处理,读者的视觉注意力,会沿着画面节奏韵律而移动,产生一种轻重缓急的运动,从而引起视觉感受的深刻印象。

4构图形式与视觉心理

构图形式,是由各种造型因素构成的。三角形,能使人联想到山岗、金字塔,给人一种坚实稳定的感觉。长三角给人一种向上的崇高的感觉,如哥特式教堂建筑就利用了这个视觉原理。圆形,使人联想到球类,有一种饱满充实和向内、亲切团圆的感觉。十五的月亮,象征亲切团圆的心理,奥运会的会标五色环是利用了圆形的团结、圆满的含义。S形,使人联想到蛇形运动,给人以优美流畅的感觉。以上从“取景”、“构图”、“构图形式与视觉心理”3个方面阐述了风景写生中取景与构图的探讨,这是写生中首要解决和最难把握的关键环节,取好景与构好图等于是完成好写生的一半工作,这足以说明其重要性。

5始终把握整体观念

审美本身就是一种有取、有舍、有高度提炼、有综合概括的构建过程,这是由视觉审美感知性所决定的。视觉往往排斥繁杂琐碎的物象,而对于简洁鲜明、一目了然的形象和形式容易接纳。在一件素描作品里通常是不可能有很多的视觉焦点,太多则易使人眼花缭乱,无视觉中心,并会产生视觉疲劳感。即使需要表现很多的内容和细节,也要有明确的画面主体结构,注意其重点和搭配物的处理,这样才能使画面看上去觉得合理并有主次关系,突出了重点,反之,如果让人觉得画面无重点,主体不突出,将影响整个画面效果和形态结构,即使细节表现得再精彩也没有什么意义。在风景写生的后期,我们要对画面做全面调整。主要是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回到整体,统览检查一下整体画面,看是否抓住了对象在特定环境下所具有的色彩调子,在表现具体色彩、形象变化时是否破坏了大色调关系。这一步非常重要,因为在重点深入刻画的时候往往会不经意间破坏了大的色调关系,也难免会忽略了整体的效果,造成画面的不统一,在色彩上尤其是这样。在这一阶段的调整关键在于多整体看、少动手改,更不要凭记忆调整,那样很可能把生动具体的地方毁掉。可以说,整体意识是一件作品艺术含量高低的重要标志。如果说深入塑造能力中的技术性成分较多,那么整体把握能力中则含有更多的艺术性、创造性成分。这种能力仅靠技法训练是难以得到提高的,画面以外的素养是起关键作用的,如对经典作品的鉴赏、理解和学习;对画面构成的研究;对表现手法的修炼,并通过素描练习注意加深对画面的认识。实践证明只有绘画整体意识提高了,才能带动整个绘画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廖开.基础素描[M].云南:云南美术出版社,1994:20-37.

[2]朱晓华.设计素描实训教程[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3.

[3]昃伟,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1:25-29.

作者:朱晓华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第七篇:美术色彩调配教学艺术分析

美术教学手段初中阶段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组成部分,并且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认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色彩教学一直是其重的关键内容。通过对色彩教学的有效开展,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对美术知识进行掌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表达能力。教师在展开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对色彩理论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色彩调配意识和技巧。色彩作为我们日常较为常见的艺术要素,学生本身对于色彩的认知也是多样性的。色彩本身表达了不同的艺术情感和理念,对色彩进行合理的调配,一直是美术创作中的关键一环内容,同时也是美术教学中的重点。

1、色彩调配中视觉教学

现代社会不断发展,潮流和发展一直是当代社会审美发展的重要主题。在不同种类的消费品的宣传、设计以及包装的过程中,色彩的调配无处不在。不同的调配效果实现不同的选材目标,并且带来了不同的视觉影响。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讲解不同的色彩搭配与利用的方式手段,如何更好地对艺术风格和艺术理念进行表达。教师也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具体的色彩原理、审美分析以及配色技术等。在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配色一直是其中关键一环的内容,学生只有掌握了色彩的调和功能与技巧,结合自身的构思和设计,其才能更好地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例如,对于人们的视觉体验来说,红色所带来的视觉影响是最为突出的,并且涵盖了很多弄类的情感体验,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魅力。与此同时,红色本身也蕴含一定的警示和危险的意义。教师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要对于相关色彩调配上进行深入的讲解,对于一些调配技巧进行详尽的分析。绿色本身代表了生命和活力,具有一定安全的意思。黄色则象征着高贵、光明和美好。蓝色则象征着宁静、和平以及冷静。橙色象征着快乐、收货以及文段、紫色则象征着尊严、优美、高贵和神秘。不同色彩本身具备不同的视觉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掌握合理的调配技巧和理念,对于其对比调和关系进行合理的构建,让学生产生更加直观的感受。

2、色彩调配中心理教学

不同的色彩调配方案,会对于观看者的内心造成不同的心理影响。例如,在一些综合性广告公司来说,其广告主题设计过程中,色彩调配方案应该关注公司的自身特点和文化品位,以素淡色调为主要色调,对于公司的形象进行更好地凸显。在色彩调配教学中,教师也要向学生展示不同用色理念的不同影响。对于不同性质的美术作品表达来说,其用色的搭配也需要经过深入的思考,确保用色符合作品的具体效果。色彩应用过程中,对于其心理效应的研究,一直是色彩调配的重要入手点。对于色彩来说,人们在观看过程中,其会受到色彩的影响,进而产生微妙的心理效应,进而产生不同的情绪感受。经过相关研究发现,蓝色可以帮助人们进入沉静的状态,可以减缓脉搏,红色则可以让人产生兴奋的感受,加快脉搏。不同色彩对于人们的心理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都经过了长期的验论证。在冷色和暖色应用教学上,不同的颜色会给人们带来不同更多感受。波长长的红光和橙色光、黄色光,本身有暖和感,因此光照射到任何色都会有暖和感。相反,波长短的紫色光、蓝色光、绿色光,有寒冷的感觉。在夏季,我们关掉室内的白炽灯,打开日光灯,就会有一种变凉爽的感觉。颜料也是如此,在冷食或冷的饮料包装上使用冷色,视觉上会让人对食物产生冰冷的感觉。在冬季,把卧室的窗帘换成暖色,就会增加室内的暖和感。冷暖的感觉主要是由于是视觉差别而产生的心理联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色彩基础知识的讲解,逐步融入艺术应用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美术作品的内涵,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3、色彩调配中审美教学

在初中阶段美术教学中,色彩调配教学进行的过程中,教师要对于不同色彩调配方式所造成的艺术效果进行全面地展示,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不同色彩调配方案对于审美所产生的影响。色彩本身氛围有色彩和无色彩两种,黑色白色和灰色是无色彩,有色彩是指之外的色彩。对于无色彩来说,其色彩的区分只能依靠明度来进行实现。作为重要的审美语言,色彩本身对于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对色彩本身象征意义进行研究是非常关键的。对不同艺术作品来说,色彩本身的艺术效果也是不尽相同的,不同色彩搭配方案体现了不同的主题风格和情绪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学生展示不同色彩主题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自主地对色彩调配进行感悟,并且从自身的审美出发,对于不同的色彩调配案例进行分析性和探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对于一些具体的美术作品进行展示,组织学生进行观看,并在当堂教学中结合作品来提出相应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沟通和讨论。教师通过对学生审美的有效引导,可以让学生正确、客观地对待色彩原理和知识,让学生产生良好的美术思维体系。总而言之,初中阶段美术教学的开展中,色彩教学一直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色彩教学本身具备独特的规律和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不断地创新和探索,对于教学形式进行创新改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艺术表达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体系,这也是当前神灭教育中的重要一部分内容。在色彩调配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信息传递、构造与包装表达的技巧,提高学生的色彩调配能力,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观察能力,对学生色彩感觉进行培养和塑造,让学生可以创作出更加富有感染力与表现力的美术作品。

作者:林蓉单位:海南省屯昌县屯昌中学

第八篇:浅谈美术色彩教学

色彩知识属于美术基础知识的范畴,其中的对比与协调是较专业的。色彩在美术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小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在这色彩斑斓的世界里,许许多多的颜色是哪里来的?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是深奥的问题。在他们的绘画里,不像成人受太多色彩学知识因素的影响,如纯度、明度、冷暖色变化等,更多地强调主观感受,因而绝大部分学生着色大胆,色彩鲜艳。他们的画的色彩对比鲜明,光彩夺目,令人振奋。例如,在二年级美术教学《三个好伙伴》中,编排了三原色的教学知识,在认识三原色的过程中感受神奇的色彩美。通过指导学生运用红、黄、蓝三原色调配各种颜色,并且不断调整原色的比例,产生不同的新色彩。如教师提供的红色,提问:哪些颜色与红色可以成为“朋友”?把它找出来,贴到红色周围。由此学生感知色相接近的颜色组成的协调色画面。针对没有被选出的颜色,让学生说说不配成“朋友”的理由。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常见的红色与绿色、橙色与蓝色、黄色与紫色等对比色。再让学生在自己所熟悉的生活中找一找。引导学生明确生活中色彩对比与协调的辩证关系。澳大利亚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年龄越小的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辨别、选择多是根据对视觉有强烈感染力的色彩进行的。如红、橙、黄、绿、蓝、紫等是视觉敏感色,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越是纯的、明亮度高的、饱和度大的色彩对视觉的刺激越强。可见色彩在小学生的视觉空间上,以及引起学生心理注意的倾向上占有何等重要的位置。通过几年的美术教学工作,我发现在学生的绘画中,学生的笔触方位、笔触用力程度以及他们独创的富有个性特点的符号和对图形符号的诠释、对色彩的选择方式都带有原创性。由于色彩知识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而学生之间又存在对色彩接受上的差异,因此,在色彩教学中,教师要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化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逐渐理解、掌握和应用色彩知识,积累色彩。掌握了小学生的色彩心理对于辅导小学生的绘画创作,小学生色彩的评价以及了解小学生不同的性格都有很大的帮助,更有利于老师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绘画中的色彩是传达艺术精神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视觉艺术的一种形式语言。它在造型艺术诸要素中的显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在小学生的美术世界中更是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那么该怎样进行绘画创作中色彩的辅导呢?

一、培养观察的能力,为展开想象作好铺垫

在创作前,都需要深入观察生活,目的是为了收集创作的素材,做好创作前的准备工作。引导他们去观察大自然中的事物,比如,让学生回忆,之前看到的小动物是什么样子?身体的形状、色彩和花纹、动作、生活的环境?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自然,在学中玩,玩中学。要求学生学会观察,就要引导他们主动地留心和记忆,绘画创作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二、大胆着色,以色达意

比如,在上《色彩的世界》一课时,我首先播放了几段不同节奏的音乐,让学生通过听音乐与自己心中的一种颜色想象匹配,体会不同色彩所能表达的情感,并通过多媒体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