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谈临床护理路径在同期髋关节置换术后防脱位的应用价值

谈临床护理路径在同期髋关节置换术后防脱位的应用价值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06 10:41:21
谈临床护理路径在同期髋关节置换术后防脱位的应用价值
时间:2023-08-06 10:41:21     小编:李勇贤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最常见且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就是假体脱位,假体脱位不仅严重影响了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更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为了有效提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我院选取同期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0 例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选取

2015 年8 月至2016 年8 月在我院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0 例,其中,男性40 例,女性30 例,最大年龄为75 岁,最小年龄为50 岁,平均年龄为63. 2 4. 3 岁,外伤性股骨颈骨折32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26 例,股骨头坏死12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之间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主要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患者进行体位、翻身、功能锻炼等。而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个性化预防假体脱位的护理方案,其主要的护理干预有:在术前协助患者进行各项身体检查,告知患者术前的注意事项和准备,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在术前1 ~ 2 天有效指导患者进行四头肌等长收缩功能锻炼和床上大小便训练。加强患者对预防假体脱位的知识普及,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引起假体脱位的因素和后果,指导患者在术后采取科学合理的卧位,充分让患者意识到假体脱位的不良影响,引起患者对术后体位及功能锻炼的重视程度。患者在术后搬运回病房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搬运方法,避免发生髋关节屈曲、内旋、内收等现象,容易导致患者髋关节脱位。因患者下肢肌肉处于放松状态,需要至少3 个以上的护理人员将患者的整个骨盆水平托起,确保患者全髋关节的稳定,并将患者缓慢的平放于床上,头偏向一侧,指导患者切勿进行屈髋动作,在患者两腿间置放一个软枕,使患者保持全髋关节外展10 ~ 15 度,呈中立外展体位。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翻身方法,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情况协助患者进行翻身训练,指导患者向术侧翻身30 ~ 40 度,并同时进行3 点支撑翻身法,告知患者健肢屈曲,并以脚步和双手肘部的力量支撑床单位,双手托稳臀部,并缓慢的将臀部抬离床单位,再指导患者向健侧翻身,健侧向下并进行适当的弯曲,尽可能的伸直术侧髋关节,在患者两腿间放置软枕,可以有效避免髋关节因内旋和内收而导致的髋关节脱位。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术后正确体位的重要性及发生脱位的不良后果,努力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康复训练,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指导患者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早期的功能锻炼可以有效地预防踝关节僵硬和足下垂现象,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较好的保持了患者全髋关节的稳定性和肌肉的收缩张力。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在术后第一天进行髋关节和踝关节的屈伸运动,功能训练以不疼痛为训练原则,逐渐由过渡动到主动训练。此外,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髋关节训练时,髋关节的屈曲度不宜过大,避免因运动过量而发生关节脱位。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屈伸和旋转运动锻炼,防止发生足下垂和踝关节僵硬,进而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时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循序渐进,训练时间由短到长,且所有的训练以不疼痛为主。患者术后何时进行下地练习,需要根据假体的类型及患者体力的恢复情况结合医嘱进行。由于患者长期卧床休息,突然下床时可能会出现头晕、站立不稳、恶心等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在患者下床活动前对患者进行详细地解释,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紧张心理,为患者下床活动做好离床准备。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先从半卧位移到床边缓慢坐起,未发生头晕等不良反应再指导患者站立起来。在初步下地训练时,需要护理人员或家属全程陪同,防止患者发生摔倒,影响患者的安全和术后康复效果。患者出院时,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嘱咐患者半年内禁止下蹲、盘坐、严禁髋关节发生外旋和内收现象,并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和功能训练。

1. 3 判断标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1. 4 统计学方法应用软件SPSS 13. 0 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卡方效验,P 0. 05 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患者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率试验组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率为5. 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 43%,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

2. 2 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试验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后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达97. 1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2. 86%,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5) 。

3. 讨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生为假体脱位,且绝大多数易发生在术后的第3 个月。引起患者术后发生假体脱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术中假体放置位置不当或搬运方法不当、术后体位不当、术后没有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及缺乏相关疾病的健康知识都会或多或少导致假体脱位的发生,而术后搬运方式不当及早期功能锻炼方法不当是引起术后假体脱位最主要的原因。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术前普及置换术的相关知识和预防脱位的正确方法,让患者充分意识到体位和功能训练的重要性。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为患者制定有助于患者康复的临床护理方案,通过正确的功能训练和体位方法,增强患者髋关节的稳定性和肌肉的收缩张力,有效预防足下垂和踝关节僵硬,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相对于传统的护理方式,实现了由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重心的护理观念转变,极大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本研究表明,试验组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后,其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P 0. 05) 。因此,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医患事故的发生,极大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医学上广泛应用。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