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高血压治疗切忌自以为是

高血压治疗切忌自以为是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8-26 12:25:15
高血压治疗切忌自以为是
时间:2015-08-26 12:25:15     小编:

某退休高级工程师朱先生72岁了,近年来血压一直较高,已接近临界值,最近更是达到160/90毫米汞柱,家人和亲友都劝他去医院看病吃药。但他本人觉得,自己是老年人了,血压高点没关系。类似朱先生这样的高血压患者不少,对高血压了解一点,却又仅限于一知半解;明知道自己血压高,却又不太当回事儿。

那么,高血压患者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血压问题?“不太当回事儿”对吗?

对此,哈尔滨医科大学教授于汉力指出,朱先生的态度不能苟同。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是对的,可以不必有过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压力大只能增高血压;但是,在战术上一定要重视敌人。高血压患者一定要看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一定要控制血压,减少中风和暴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

不少人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随年龄增高是一种生理现象;还认为年龄越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越高。这种错误认识在老年人群中尤为突出,有些患者因此得不到及时诊断和治疗,贻误最佳治疗时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和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高于这个标准都应该治疗。

由于高血压起病缓慢,早期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很容易被人忽视。因此,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率只达到了40%以内,有效控制率低于10%。高血压被称为“隐形杀手”,晚期可能出现脑中风、心肌梗死等严重并发症,有生命之忧!

于教授指出,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这与健康知识宣传不够、患者和家属对高血压的危害和长期治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直接关系。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一部《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患者和家属应该好好看一看、学一学。高血压患者常常凭着一知半解,自以为是,在处理和治疗上存在不少问题,前面提到的朱先生是一例。下面就说说林林总总的治疗误区。

▲凭感觉用药

不少高血压患者凭感觉用药,头晕、觉得血压上来了就吃药,头不晕就不吃;血压正常就停药。

专家告诫,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没有明确的关系。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有些人即使血压明显升高,因为患病时间长,已经适应了高血压,仍没有不适的感觉,但是,用血压计一测量高血压就出来了。没有不适感觉,并不能说明血压不高。高血压病人应定期测量血压,如每周至少测量血压1次。用药不能“跟着感觉走”。血压降至正常后就停药,这是错误的。高血压病人通常需要终生服降压药,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器官损害更严重。正确的做法是,在血压得到长期控制后,小心地逐渐减少药物的剂量和种类,一般只有那些能够严格坚持非药物治疗,即生活方式健康的病人可以减药量。在减药的过程中,必须监测血压的变化。

▲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有的患者希望尽快降压,恢复到正常水平,要求医生开降压效果快的药。而医生给开的降压药至少要1个月才能让血压达标。那么,医生为什么不提供快速降压的药物呢?

专家告诫,除了急症高血压以外,降压治疗应缓慢进行,不能操之过急。持续、平稳降压是降压的正确原则,经过用药,血压达标通常需4~12周。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要低于140/90毫米汞柱,糖尿病、肾病等高危病人要低于130/80毫米汞柱,脑血管病和冠心病病人要低于130/80毫米汞柱,但血压也并非降得越低越好。因为血压过低会导致脑血流灌注不足,增加脑缺血的风险。

▲输液治疗高血压

随着气温变化,尤其是天气转凉的时候,不少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会直线上升,高压经常在150~160毫米汞柱,他们称自己有些头晕,后颈部不适,要求输液。那么,高血压患者该不该主动要求输液治疗呢?

我国是输液大国,每年的输液量位居全球第一。有的人动辄感冒就输液,输液这种治疗方式被滥用了。一般的高血压是不需要输液治疗的。有人认为输液能活血化淤,改善循环,预防血栓。其实短暂输液,对预防血栓是没有作用的。只有那些高血压急症患者,如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的患者,才需要输液降压。

▲将血压降下来就安全了

在治疗过程中,很多患者认为,高血压治疗就是减压,血压降下来了,就完事大吉了。对此,专家告诫,治疗高血压并不是吃降压药物那么简单,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病综合征,发现高血压后还需对高血压的病因、危险因素及重要靶器官损害情况进行评估,并给予综合治疗。医生往往要考虑是否存在合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寻找靶器官损害等临床问题。

于教授指出,高血压往往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如高盐高脂膳食、肥胖、缺少运动、吸烟、饮酒和精神紧张等当代人的不良生活习惯,都是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因此,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就是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控制体重、戒烟、限制饮酒、加强体育锻炼等。

▲用保健品治疗高血压

近些年来,保健品的广告做得越来越大。有的人担心西药副作用大,把治疗的希望寄托在保健品上。有的老人每逢有保健品讲座,就去听,听完还买不少保健品回来,说是保健品也能治病、也能降血压。

专家告诫,国家有关部门早就三令五申:保健品不准宣称能够治病。大多数保健品如天然保健食品、饮品以及降压器具(如降压枕头、降压手表、降压项链、降压帽子、降压鞋垫等),大多不具备明确的降压作用。即使有,降压作用也很轻微有限,不足以代替治疗。不少保健品存在夸大养生效果和保健食疗的功效问题,说可以代替药物治疗云云,这些都是错误的、危险的。滥用保健品很可能会延误规范治疗的时间,危害自身健康。

▲频繁换药

有的高血压患者在短期内在不同医院看了好几个大夫,换了好几种药物,有的甚至还吃了病友推荐的新药,可降压效果一直不明显。

专家告诫,短期内不断换医院、换医生,势必会造成不断地换药;不按一个医嘱服药,频繁换药,往往造成某一种药物的作用还没充分发挥作用,就被替代掉了。不断地换药还会造成间断用药,药物的作用不易被充分发挥。间断性用药,会造成血压大起大落。还有些人服药后,几天没看到效果,就要求换药,使得血压不断起伏,不能有效控制。实际上,大多长效降压药需要服用2~4周,才能充分发挥作用。高血压患者需要遵照医嘱规范用药。

▲闷头吃药,不关注疗效

有的患者查出高血压以后闷头吃药,不关注疗效。专家指出,降压不仅要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而且要长期稳定。因此,首先要定期测量血压,检验疗效。其次,降压强调个体化用药,要坚持每天或每周定期测血压、做记录,掌握用药量与血压变化之间的关系,了解需要用多大剂量或怎样联合用药,才能使血压稳定在理想水平。要坚持定期复诊,医生会根据病情变化,准确地指导患者用药。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