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

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15 00:00:55
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
时间:2023-08-15 00:00:55     小编: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尤其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及颈动脉分叉部位的早期诊断。方法:选择35~69岁来院检查颈部血管患者649例,分不同年龄组观察讨论右侧锁骨下动脉及颈动脉分叉处硬化病变发生率。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动脉硬化发生率也逐渐增加,两者呈一致性改变,年龄越小,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发生率高于颈动脉分叉处发生率,二者的差异相对较大,年龄越大,二者发生率差异相对较小。结论: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超声颈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硬化指动脉变性、钙化和纤维增生后形成粥样斑块引起的全身性病变,是心脑缺血性疾病发生的病理基础,当今世界,心脑血管疾病是发生率、致残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为此,根据颈动脉为人体表浅的大中动脉,是全身动脉硬化的窗口这一特点,通过颈动脉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评价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状况,对于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讨论超声探查颈动脉尤其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及颈动脉分叉处对诊断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选择35~69岁来院检查颈部血管患者649例,男389例,女310例,分35~49岁、50~59岁、60~69岁3个年龄组,观察分析动脉硬化病变发生率。

检查方法:使用飞利浦IU22和东芝6000超声仪器,探头频率7.5~12MHz,患者取仰卧位,双手自然平放身体两侧,充分暴露颈部,采取纵断面及横断面配合扫查,首先二维灰阶顺序观察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内部结构,重点观察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及颈动脉分叉处,注意有无斑块及斑块的位置,大小,数目及回声强度等,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血管内血流情况,注意有无充盈缺损。

诊断标准:正常动脉管壁由三层结构,最内层称内膜,是动脉上皮细胞附着层,中间层称中膜,肌肉组织为主要成分,为动脉弹性和硬度的基础,最外层称外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一般将内膜及中膜的厚度称为内中膜厚度(IMT),通常在动脉短轴切面测量,IMT≤1.0mm为正常,IMT>1.0mm为增厚,IMT≥1.5mm或者局部呈混合回声或强回声诊断为斑块,作为诊断标准。

结果

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及颈动脉分叉处两部位斑块最为多见,尤其在35~49岁年龄组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动脉硬化病发率高于颈动脉分叉处。

讨论

年龄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的关系:随着年龄的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也逐渐增加,两者呈一致性改变,年龄越小,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发生率与颈动脉分叉处发生率二者的差异相对较大,年龄越大,二者发生率差异相对较小。

颈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全身动脉硬化的一个表现,其与冠状动脉、脑动脉等血管的粥样硬化之间有着相似的病理生理基础,因而颈动脉斑块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彩色多普勒不仅能清晰地显示血管内中膜厚度,有无斑块形成,斑块形成部位、大小,是否有血管管腔狭窄、管腔狭窄程度、有无闭塞等详细情况,并能进行准确地测量及定位,还能对检测到的动脉的血液动力学结果进行分析。本方法无痛、无损害、有助于临床了解血管狭窄情况、判断管腔狭窄程度,确定治疗方法,早期预防脑卒中等,对临床诊断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超声探查颈动脉尤其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段及颈动脉分叉处对诊断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2华扬.实用颈动脉与颅脑血管超声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59-183.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