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麻省中国医疗之路方兴未艾

麻省中国医疗之路方兴未艾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0-31 01:40:23
麻省中国医疗之路方兴未艾
时间:2022-10-31 01:40:23     小编:

10月11日,广东省中医院(以下简称“省中医院”)、美国麻省总医院(以下简称“麻省总院”)、珠海横琴国联康华医疗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横琴”)在珠海横琴新区签订了合作协议,将在横琴新区建立一所世界一流的医院――美国麻省总医院中国医院(以下简称“麻省中国医院”)。今后国人或许不用再远赴欧美,在广东就能享受到世界顶级的医疗技术服务。

事实上,麻省中国医院是由珠海横琴投资,麻省总院、省中医院共同管理和经营的公私合营医院。它既不是经典的非营利性的PPP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公私合作伙伴关系),也不是营利性的股份制市场模式,加之国际可供参考的成功案例少之又少,因此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至于能走多远,还得看政府今后如何“拨乱反正”和“正本清源”。

港大深圳作参照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港大深圳医院”)的前身可追溯到十年前就已立项的深圳滨海医院。之所以支持“港大模式”,一方面是因为深圳医改在广东省内做得最出色,另一方面是希望港大深圳医院能为政府、医院和市民带来一次“洗脑”:政府为何办院?如何体现政府责任?如何与现行的公立医院运作模式接轨?如何划分公立医院中的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的边界?如何以人为本?如何尊重医生的劳动价值?如何对固有的就诊模式进行改革……如此种种,实则都是观念的“推陈出新”,也就是港大深圳医院如何将新观念、新模式引入大陆。

由于深圳政府与香港大学的合作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大胆的尝试,即“公私合营”模式。他们试图用公立医院40%的特需服务来维持其60%的公益性。单从这一点,我们不难看出,港大深圳医院的改革已然无法脱离国内的医疗现实,而解决过度医疗、“以药养医”等医改面临的难题可能也已经超出了港大深圳医院改革所能涵盖的范畴。

然而,国内的公立医院超过80%的收入属于“自负盈亏”,而支付制度又过于市场化,导致唯利是图的医院案例屡见不鲜。如此一来,港大深圳医院以占比颇大的特需服务反哺医院运营的路径,正有重回旧路之嫌。

当下,麻省总医院将在珠海建分院,它又将带来什么?事实上,早在20世纪90年代,麻省总医院与广东省人民医院就已结为“姐妹医院”,能与这座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建立最早、规模最大、世界公认的顶级医院合作,实属荣幸,同时也得到了时任副省长和省外事办公室的积极支持。但不知道是何原因,两家医院的合作“冷”了下来。

六大掣肘难逾越

据了解,麻省中国医院的初建规模为500张床位,它将从麻省总院引进品牌、技术、设备以及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同样由麻省总院领衔指导。除此之外,建立科研中心,设立培养中国医学人才的教育培训项目,开展以中国中医药与西方现代医学相结合为目标的研究项目也将在麻省中国医院陆续开展。

如此看来,该医院的管理、人员、技术都由麻省总院负责,面对的也是国内和东南亚市场营利性的高端医疗服务,可以称其为麻省总医院中国分院。省中医院的作用,则主要是助其在中国落地,委派人员参与管理、学习技术,甚至是分红。理想似乎很丰满,但现实问题少不了。

其二,由于省中医院是公立医院,以公益性为主,而麻省总院不然。二者属性一公一私,势必有不同的目标,甚至可能南辕北辙。那么,医院将采取何种运营和管理模式,由谁全权负责,还是三方各占一定比例?这些都不得而知。如今,即便是属性明确的公立医院都同样面临的问题,何况属性未明的麻省中国医院。

其三,与港大深圳医院的合作模式一样,麻省总院更多地是将自己的观念带到中国,特别是以人为本、尊重医生的劳动价值、对固有就诊模式的改革以及医院的定位,进而促进政府体现其应有的责任,形成尊重医生、尊重生命的社会风气。同时有助于缓解公立医院的就诊压力,理顺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的服务范畴,为民营医院提供可发展的空间。

其四,由于麻省总院主要向商业保险提供服务,省中医院则主要为医保患者提供服务,二者的支付方式不同。如果麻省中国医院提供高端服务,那么绝大多数的项目均需要患者自费。换言之,它只能吸引高收入群体。倘若该院提供的是基本医疗服务,主要面向医保患者,则医院需要执行医疗服务定价标准。这样一来,医疗服务收费不可能达到150美元/人或更高,医院的运营也将与设想有很大的差距。相较而言,前者似乎与设想较为接近,但现实是如何定价才能使患者在珠海享受欧美最顶级的服务?

其五,当前国内医护人员的劳动价值与美国相去甚远,国内是通过薄利多销、过度检查和过度用药来体现,而这些都不符合美国的价值观。另外,中国医院人床比远不及美国,为此增加人手则意味着增加人员支出,成本必会不堪负荷,医院又将如何承担?经济运作模式的不同,势必造成价值观的分道扬镳。

最后,和美国患者的就医习惯不同,中国患者不习惯预约制,直接排队挂号看病在他们的脑海中早已根深蒂固。此外,在自付的情况下,患者也早已习惯几块钱的挂号费用。这种情况下,谁会付150美元看洋医生?或许也只有白领以上和购买了商业保险的人才有能力看上世界级医生,享受顶级医疗服务。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