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初中生音乐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的培养研究

初中生音乐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的培养研究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8-28 13:02:23
初中生音乐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的培养研究
时间:2015-08-28 13:02:23     小编:

摘要:音乐课程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基础教育中,“音乐能力”的培养主体为初中生,较之高校相对专业的音乐能力来说,具有局限性和不稳定性。本文认为:音乐能力的培养需要符合初中生发展规律,并且适应初中生的阶段性特征,通过大体掌握初中生的音乐能力,来促进音乐课程教学实践的完善与进步。

关键词:音乐课程;音乐能力;创造性;即兴编创

“与自然科学相比,人文学科更关注人和人的发展,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育,有别于其他形式的音乐教育,它不以造就音乐专业人才为己任,它的目标是‘育人’,而育人正是人文教育最关心的目标。”① 围绕这一目标,在初中生特定的年龄阶段,基础教育不应以培养音乐专业人才为主,而应该以培养初中生高质量的审美为基点,在引导学生享受高质量音乐审美的同时,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音乐审美品质。

一、初中生音乐能力在音乐教学实践中的表现

初中阶段开展的音乐课程教学,是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阶段中“音乐能力”是广义上的概念,即:简单的演唱能力、器乐的简单演奏能力、基础的识谱能力、简单的创编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是从学生爱好、兴趣入手,以便逐步发掘、培养、升华学生本身具有的音乐才能,是区别于专业性较强的高校音乐能力的。

在传统音乐教育课堂上,教师主导作用过于明显,对于学生来说,只是被肤浅的“熏陶”,这样的一种方式是无法让学生在主观上了解音乐、爱好音乐,这样的方法不能得其所好,也不能取悦其心,更别提及审美概念的建立和良好人格的塑造。总而言之,需要我们不断改进自己的方法,通过一定的方法创新,以唤起学生的内心世界,进一步唤醒学生潜在的音乐能力。其中,音乐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 简单的演唱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歌曲特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会歌曲,重点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表现歌曲,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对音乐情感表达的感悟,使学生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通过拓宽学生演唱能力的学习广度,来发掘学生的演唱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审美概念。此时可以适当运用“体态律动”② 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全面体验、感受音乐美,从而不断提高演唱技巧和感情抒发的能力。

2. 器乐的简单演奏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器乐的演奏来说,不能是高强度的训练,也不能是过分强调演奏技巧,而应该注重器乐演奏的基本规范要求。作为基础教育,应该让音乐演奏成为学生的乐趣而非负担,通过最基础的演奏学习,不断诱导学生通过器乐演奏进而发现音乐美,减少“机械型”学习模式的出现,更好的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在学生身上由内而外的诠释出音乐的审美要求。

3. 基础的识谱能力。相对于专业的识谱能力来讲,没有大强度的“视唱练耳”过程,只有引导、发挥学生内在的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培养过程,让其远离“枯燥乏味”,减少音乐教育实践“被动化”的不良影响。作为检验识谱能力途径之一的视唱练耳,在初中阶段亦不可简单的用分数来评定其识谱能力,而应该注重兴趣、引导与培养,通过融入一定的趣味方式,逐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自我感知能力,不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 简单的创编能力。有人质疑:“初中生,有创编能力吗?”显然这质疑是不合理的,甚至在怀疑学生的创造、创新性。在音乐基础教育实践中,这种创编能力不是指专业性强的专业能力,而是学生自身基于对音乐生活的理解,做出简单“创编”实践活动。这种能力培养旨在唤醒学生内心对音乐的审美,是音乐能力发掘与培养的途径,通过简单的音乐改编、创造,可以反应出特定年龄阶段的学生思维方式与内心世界,进而帮助发掘学生潜在的音乐能力,促进学生的音乐理解与感知能力的提升,不断促进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二、初中生音乐能力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

音乐教学实践,采取的办法基本上是教师授课、教师示范、学生学习等简的“填压式”授课模式,因此被很多人做“唱歌课”来上,这样教学过程显得内容简单化、目标模糊化、效果不明显,曲解了基础音乐教学实践的根本目标与内在实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大体上可分为:浅层面和深层面的两类问题。其中浅层面表现出的问题为:音乐课程模式的僵化、音乐课程教学手段、方法单一等;深层面的实质问题则包括:教育观念更新、对音乐课程价值与目标认识不够,以及音乐课程本身特色的发展问题。二者之间存在直接的联系与影响,正是由于实质问题没能得到解决,使音乐教学中存在很多不足表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流于浅表形式的教学观念。笔者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是:只片面追求技能的学习,而轻视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发展,禁锢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很大程度上局限了学生的整体发展,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其实学校音乐教育可以图示为:

这个图示可以解释为:教师把音乐交给学生;

教师教学生音乐;学生通过教师学音乐;学生学音乐需要教师;音乐由教师交给学生;音乐让学生寻找教师……这三者是互动的。③

图示中阐明了学生、教师、音乐三者的互动关系。其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应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音乐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纽带”,将学生的音乐能力得以唤醒,并逐步培养好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只有运用较为科学的教学方法,不断引导教学实践,才能逐步解决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问题。

三、初中生音乐能力评价出现的问题

音乐教学过程离不开学生的学业评价,而没有学业评价的教学实践是盲目的。就音乐教学实践而言,音乐能力的评价、评估是必要的,通过对学生音乐能力的评价、评估,教师可以实时掌握学生的音乐发展状况,并制定相关完善策略,最终促进学生在审美、指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首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主要看重于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了形成性评价。对音乐教学来说“养成教育”是必要的,故而形成性评价应与终结性评价同等重要。换言之,形成性评价可以为终结性评价提供更为合理的参考价值,使终结性评价更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其次,在学生自评环节中,教师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正确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仅用传统的方法去评价学生音乐学习的好坏,并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没有引发学生的创新思考,存在片面性特点;再次,在生生互评环节,教师往往干预过多,使学生丧失了互相学习的机会。故而,音乐能力的评价只有从学生本身出发,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

基础音乐课程的魅力并在于专业的技能,而在于通过更多的音乐实践,去唤醒、启发学生内心对于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用趣味、创新的方法不断引导学生各方面音乐能力的进步与发展,从而提高初中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帮助初中生塑造良好的人格,更好的促成素质教育的实施。(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河南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基金 国家大学生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01410476070

参考文献:

[3]李慧燕 教学评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8.

[4]吴湘琦 中小学音乐有效学业评价――练习测试命题问题诊断与指导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4.

注解:

①肖川,薛晖.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②体态律动:把身体当作一个乐器来了解音乐、表现音乐。马淑慧.音乐教育心理学教程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③马淑慧.音乐教育心理学教程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