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保健品的边界

保健品的边界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8-28 14:50:50
保健品的边界
时间:2015-08-28 14:50:50     小编:

在中国,“保健品”是一类很特殊的商品。一方面,许多人,尤其是老年人和时尚女性趋之若鹜,不惜血本,希望从中获得“治病强身”、“美容美体”的功效。另一方面,许多知识层次稍高的年轻人,尤其是迷恋保健品老人的子女,又断言“所有的保健品都是骗子”,恨不得置之死地而后快。

中华文化中有“补”的深厚传统,无论是古代进贡给皇宫的高端补品,还是现在流行的冬虫夏草之类的滋补药材,无不说明了这一点。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人们有了更多的钱来关注健康。于是,“保健品”成了一个兴盛的行业。

在中国,“保健品”是一类很特殊的商品。一方面,许多人,尤其是老年人和时尚女性趋之若鹜,不惜血本,希望从中获得“治病强身”、“美容美体”的功效。另一方面,许多知识层次稍高的年轻人,尤其是迷恋保健品老人的子女,又断言“所有的保健品都是骗子”,恨不得置之死地而后快。保健品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类东西,我们又该如何来看待它们呢?

保健品主要指保健食品,也包括一些保健器械。GB16740-97《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第3.1条将保健食品定义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看到了吗,首先它是一种特殊的食品(但它还是食品,不是药品),其次只适用于特定人群,最重要的是,它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但问题是,“保健品”这个名称本身就有很大的误导性。消费者喜欢“想当然”,这个名称正好产生了“吃了它就会有保健功能”的暗示。当然,商家更乐意推波助澜,甚至多数保健品在宣传中有意无意地强调治疗功效。在国外,它们被称为“膳食补充剂”,就很中性――正常膳食之外的补充而已。

市场上的保健品五花八门,形形色色。食品科普作家、科学松鼠会成员云无心将保健品分为两类:一类是人体所需要的微量营养成分,比如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钟型,少了影响健康,多了也影响健康,在“充足”与“过量”之间有一个缓冲范围。营养均衡的目标,是使得这些营养成分的摄入量在那个范围内。不同的食物含有这些营养成分的量不同,有的多有的少,所以“全面均衡”的食谱就很关键。

但绝大多数人都不是营养师,也不可能照着营养师们开出的食谱去吃饭,所以很多人总是担心自己缺这缺那。其实这些营养成分“充足”与“过量”之间的缓冲范围都比较大,普通人只要注意饮食多样化,参考一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大致安排自己的饮食,基本上不用担心缺什么的问题。

另一类保健品不是人体必需的,人们补充它们是希望获得“保健功能”。这类产品以各种动植物“精华”“提取物”为代表,通常以“提高免疫力”“抗氧化”“抗癌”“降血脂”“减肥”等等功能为号召。这类产品处于管理上的灰色地带――它们通常有一些“初步研究”所支持,但在科学上既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更像一种“信则灵”的状态。

这一类产品面临的两个问题是:第一,“功效”有多少科学证据的支持?第二,即使有“科学证据”支持,有多大效果?这就是保健品的一个死结。几乎所有的保健品,在宣传时通常会夸大和扭曲事实来忽悠公众――差别只是夸张程度而已。基于这种夸张,才出现了一个又一个“天价”“神奇”的保健品。

在讲究送礼的中国,保健品甚至成了一种大规模的社会文化,每当我们逢年过节想送长辈礼物时,常常想到的就是保健品。前几年某保健品狂轰滥炸式的电视广告,让国民记住了“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xxx”,很多人买了送过长辈,但它到底对身体有什么作用,其实多数人并不清楚,陷入了臆想式的“应该对身体有好处吧”,反正只是送个情分。更过分的是另一保健品广告,“xxxx,,送爸爸,送妈妈,送哥哥,送姐姐,送爷爷,送奶奶,送老师,送阿姨……”,总之你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被数了个遍,真是周(sang)到(xin)体(bing)贴(kuang)啊。

保健品行业已经成为了医药产品之外最大的健康产业。然而,由于发展过快、过热,这个行业呈现出较为混乱的局面,不少商家的急功近利,以及虚假宣传情况严重,一个本该如日中天的朝阳行业,却陷入了消费者普遍的信任危机中。

4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广告法》和《食品安全法》,都特别强调,保健食品广告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不得声称或者暗示广告商品为保障健康所必需;并应当显著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说明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功效成分或标志性成分及其含量等。两部新修订法律,直指保健品宣传中最常见的几大谬误:宣称可以治疗某种疾病,尤其是针对老年人常见的三高;宣称是人体保健所必需;甚至宣称可以代替药物治疗……当然,法律的制定,还需严格的监督执行,才能将保健品宣传关进法律的笼子。

对待保健品,应该理性看待。保健品没有宣传的那么好,也并非都是“骗子”。像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抗氧化剂等等类型的“膳食补充剂”,的确是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它们的意义在于:如果你不能做到饮食全面均衡,以至于缺乏某些微量营养成分,那么“补充”这些东西确实有助健康。但不要期待获得额外的“健康功能”。

守住法律不要踩线,守住良心不要欺骗,守住质量不要滥造,这是保健品的边界。这个边界守好了,才能真正迎来保健品市场的健康发展,才能让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和消费者,都走在阳光下,而不是躲着隐蔽的“会议室”里欺骗和营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