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论攻邪理论在亚健康中的防治作用

浅论攻邪理论在亚健康中的防治作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01 01:01:20
浅论攻邪理论在亚健康中的防治作用
时间:2023-05-01 01:01:20     小编:冯幼芳

祖国医学在亚健康病因病机及防治方面提出了独到的见解,针对不同个体,以中医辨证论治为指导采用不同的诊疗方案,对亚健康的调治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张从正攻邪学说在中医学上是独标一帜的。他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是人体贵平不贵强,意即人体能保持内外阴阳的动态平衡,就不会生病,就是健康的体现。张氏提出:养生当论食补,治病当论药攻,这就是张从正攻邪观点的思想基础。从整体观出发,对养生、病因、治法等进行辩证地分析和认识。

亚健康又称第三状态、次健康状态、亚临床状态、病前状态、潜病期、灰色状态等,是指人的身心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低质量健康状态,一组以长期极度疲劳为突出表现的全身性症候群。此时机体虽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但已有潜在的病理信息,表现在人的生命活力下降和对外界适应力降低,身心出现种种不适。典型表现是疲劳,与疲劳相伴的则是心理和生理的双重不适。精神倦态,机体功能衰退,欲睡懒动,低热,头痛,肌肉、关节痛,失眠多梦,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说话办事无条理性,记忆力减退,或心烦意乱、心慌、头晕耳鸣等。WHO 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 5%,患有疾病的人占 20%,而75% 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多发于 20~50 岁的脑力劳动及经商人员等。全世界每年有超过 1500 万,年龄介于 20~64 岁之间的成年人因亚健康状态而死亡。中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已经超过 7 亿,占全国总人口的 60%~70%。

现今造成亚健康的原因中营养过剩,代谢失常,工作生活压力不断增大、超过心理应激能力者为大多数。对于亚健康者来说重要的不是补而是调整。张从正在《儒门事亲补论二十九》中明确了补的内涵,大抵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是则补之义也。阳有余而阴不足,则当损阳而补阴;阴有余而阳不足,则当损阴而补阳。以使人体处于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状态。《素问》中有消患于未兆济羸劣以获安之说,未兆即是未有显著疾病征兆之时;羸劣则是略显虚损或不太健康,但不一定为疾病。亚健康是多脏相兼、虚实夹杂,气血阴阳虚有之,气滞血瘀、痰浊湿阻也常见,治疗中不能只想到补法。在临证时做到有的放矢,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以药物之偏性,纠正阴阳之偏盛。

亚健康见于郁病、心悸、眩晕、不寐诸证中。中医认为心主神明,脾主肌肉,肝主筋骨,肾主骨生髓,肺主清肃,尤其是肝主疏泄,和调畅气机及情志,调节脾胃的运化功能。此症多为工作繁忙、忧思过度,加之嗜食肥甘、烟酒无度,色欲失常,以致湿郁困脾,气化失职所致;或因心脑烦劳过度,精神过度紧张,忧虑、急躁,加之烟酒过度,长期肥甘厚味,五脏积劳,正气受损,阴阳俱伤而发病。或因工作忙乱,事不遂心,燥怒伤肝,烦劳损心,所致心肝火旺所致。治疗上当急则攻邪扶正为要。张从正攻邪学说在继承《内经》《难经》《伤寒》有关攻邪论述意旨的基础上,吸取了刘河间的火热论内涵,形成了自己的主张。张氏认为病由邪生,攻邪才能祛病。夫病之一物,非人生素有也。或自外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邪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揽而留之可乎?指出邪留于体内而不去,是一切病症的所由来,须速驱邪而始能祛病。若先论固其元气,以补剂补之,其气未胜,而邪气己交驰横鹜而不可制矣。有邪积之人而议补者,皆鲧湮洪水之徒也。先论攻其邪,邪去而元气自复也。病初宜补是绝对不可的。金元时代治疗滥用温补,病家亦喜补恶攻,造成不良的后果。《素问六微旨大论》:非其位则邪变则邪气居之。张氏认为:夫天地人三者之气,常则安,变则病。故天邪发病,多在乎上;地邪发病,多在乎下;人邪发病,多在乎中。此为发病之三也。指出诸气失去常度即变为邪,天时地理、饮食起居、情绪等失常皆属邪气。而疾病的发生总由邪气强加于人而成,故首当去其邪。邪若内踞便加剧血气滞流、淤积,产生各种病变,治疗上以祛邪为急务,藉祛邪的手段达到恢复人体血气流通的目的。他根据《内经》脉道以通,血气乃行经脉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等论述,凡催生、通乳、消导、逐水、泄气下行者皆划属攻邪理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土郁夺之。王太仆注曰:夺谓下令无壅碍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因其重而减之,即减去重积,具有下泻之义。又说: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指出其病在下者,应该用疏泄的办法,以竭其邪气,中焦胀满之病,应泻其内里之蓄积。张从正进而指出:《内经》一书,惟以气血流通为贯大积大聚,大病大秘,大涸大坚,陈腐去而胃肠洁,癥瘕尽而营卫昌,不补之中有真补存焉。张从正甚赞大承气汤的功用,有泄有补,卓然有奇功。此药治中满痞气不大便者,下五七行殊不困乏,次日必神清气快,膈通食进。

《内经》云:胃满则肠虚,肠满则胃虚,更虚更满,故气得上下,五脏安定,血脉和利,精神乃居。这形象地说明了胃肠正常运动与健康的密切联系。便秘者胃肠道停滞淤积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毒素,被肠道吸收入血;轻者可毒害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各中枢系统,表现出亚健康状态种种不适症状,如头晕、头痛、手足怕冷、腰背酸痛、神疲乏力、腹胀纳呆、失眠多梦、遗精阳痿、性格急躁或消沉、记忆力降低、视力降低、月经不调、早衰等等症状,而重者又可毒害人体的五脏六腑各组织和器官,促使其代谢紊乱,进而使各组织器官之细胞衰老、死亡、变异及突变,进而导致种种病变,如支气管哮喘、高血压、低血压、高血脂、高黏血症、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风湿病、皮肤病、肿瘤、腰椎病和颈椎病。长期饱食、过食、美食及其营养过剩,一方面是过剩的营养要转化成糖、脂肪、蛋白质储存在体内,既增加了机体的负担,又增加了机体的患病率,易形成高血压、高血脂、高黏血症、冠心病、脑血栓、脑溢血、糖尿病等等心脑血管及内分泌等系统疾病;另一方面是造成宿便停滞淤积,产生多种致病菌、病毒、寄生虫及其代谢的内毒素,产生更严重的危害。

在临床上,通过实行少食、断食、食生菜、药物攻下等法,可以刺激胃肠道,增强胃肠运动,消除肠麻痹,使膨出的肠壁收缩,肠憩室缩小,促使宿便排出,从而增进身心健康。吕祖曾云:欲要长生,腹中常清;欲要不死,肠无渣滓。《抱朴子》又云:长生要清肠,不老要通便。

运用中草药攻下治病,对胃肠造成一种刺激,刺激机体进行应激反应,通过应激效应刺激机体产生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对机体实行大规模的调整、修复、改造并消除隐患,进行推陈出新优胜劣汰,提高了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张子和攻邪疗法,是最具典型的应激疗法。首先是在运用中草药攻击下,直接杀灭并攻除掉了体内种种致病因子,产生了推陈出新的功效,从而消除了病症,增进了健康。其次是,由于攻下治病反应剧烈,打破了机体原有的内环境稳态。在剧烈变化的内环境作用下,刺激机体进行应激反应,其中人体内一些衰老、病弱的组织器官之细胞以及致病微生物,适应不了剧烈变化了的内环境而被消除,刺激机体进行了一次优胜劣汰,清洁和净化身心健康。再次是,由于攻药治病反应剧烈,刺激机体进行应激反应,通过应激效应产生了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如神经递质、激素、免疫物质等,调节、调整、修复、改造并消除了隐患及病灶,使机体进行了一次脱胎换骨,从而增进了身心健康。这是机体一个主动治病疗疾的自动化调控过程,并具有高度的自主选择性。正如张子和所云:大积、大聚,大病、大秘、大涸、大坚,下药乃补药也此药虽泻,无损于脏腑,乃所安脏腑也。

纵观张子和攻邪理论及遣方用药,并不因病变部位、邪之寒热、证状差异而有较大的区别,它对机体进行的是一种系统的、整体的、宏观的、迅速的振奋荡涤,意在对机体产一种应激刺激,使机体进行应激反应,通过应激效应阻断病理的恶性循环,进而激发并调动了机体潜在的抗病能力,调节、调整、修复、改造并消除了机体内在的隐患及病灶,使机体迅速摆脱无序的病理状态而进入有序的健康状态,最终达到逐邪康复的目的。总之,心脑烦劳过度,精神过度紧张,忧虑急躁,烟酒过度,长期肥甘厚味,工作繁忙,色欲失常,以致湿郁困脾,损阳伤肾,燥怒伤肝,烦劳损心,心肝火旺。防治上运用攻邪理论以达到 邪去正安 ,消患于亚健康则极具魅力而有奇效。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