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快嘴李翠莲记》“得”字用法浅析及特征考察

《快嘴李翠莲记》“得”字用法浅析及特征考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11 00:17:20
《快嘴李翠莲记》“得”字用法浅析及特征考察
时间:2023-06-11 00:17:20     小编:

摘 要: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穷尽式的调查方法,对《快嘴李翠莲记》(以下简称《快》)中“得”字用法进行了精确的数量统计和精细分类,归纳出“得”字在本篇小说中的用法及特征。“得”字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得”字句就是指那些在动词或形容词后加上“得”字引进补语的句子,而本文所要讨论的是小说《快》中的所有出现带“得”字的句子。《快》中“得”字句的使用较为突出,全篇共由389句组成,其中“得”字句有56句,占全篇14.4%,并且格式多样。

关键词:“V+得”句 “V+不得”句 《快嘴李翠莲记》

《快》全文共有“得”字句56例,本文拟从“V+得”“V+不得”和特殊“得”字句分10式进行考察描述。

一、“得”字句的用法统计分析

(一)“V+得”类

此类共40例,占全篇“得”字句的10.3%,分为4式

1.V+得

此式后不跟任何成分,共9例,约占该式的22.5%,按“得”字的语法意义可分为两类:

1)“得”表示可能,作可能补语

(1)亏你两口下着得,诸般事儿都不理。

(2)妈妈见说,又不好骂得,茶也不吃,酒也不尝,别了亲家,上轿回家去了。

例(1)结构为“V+C+得”,属于“V+得”类中的细类,但 “V+得”式表可能义,这种用例不多,在《快》中仅此一例。“得”这种放在动词之后(和前面动词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表示“能”的用法,在汉魏时期已经出现,如“劝太子战功,欲啜汁者众,太子虽欲还,恐不得矣(《史记·魏世家》)。在汉代此用法只见于否定句中,用于肯定句是从南北朝开始的。如:“置邺以来,亦见广宁兰陵诸王,有此校具,举国遂无投得一骁者”(《颜氏家训》)。到了唐宋时期此种用法大量出现。

2)“得”表示结果或完成

(3)张员外与妈妈听得,大怒曰:“……”

(4)婆婆听得,半晌无言。

(5)李妈妈听得,羞惭无地,径到女儿房中,对翠莲到:“……”

(6)女儿听得,来到母亲房中说道:“……”

(7)张妈妈听得,走出来道:“……”

(8)訾些轻事重报□,老蠢听得便就信。

(9)翠莲听得便曰:“……”

此类中多用“听得”,《快》中无一例外。

2.V+得+O

此式“得”字后跟宾语,共16例,占“V+得”类句子的40%,根据“得”字的语法意义分为3类。

1)“得”表示可能

(10)吟得诗,做得对。

(11)纺得纱,绩得苎,能裁能补能绣刺。

(12)做得粗,整得细,三茶六饭一时备。

(13)推得磨,捣得碓,受得辛苦,吃得累。

(14)我哥性儿烈如火,那时交你认得我。

(15)我若略略开得口,便去搬唆与舅姑。 2)“得”表示完成

(16)翠莲便走过去,进得门坎,高声便道:“……”

(17)起身除了首饰,脱了衣服,上得床,将一条棉被裹得紧紧地自睡了。

(18)且说张狼进得房就脱衣服,正要上床,被翠莲喝一声便道:“……”

(19)早是你才来得三日的媳妇,惹做了二三年媳妇,我一家大小俱不要开口了!

此义类共4例占该式25%,“得”字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得“了”字,现代汉语中被“了”字所取代。

3)“得”表示结果

(20)听得隔壁白嫂起来磨豆腐,对面黄公舂糕米。

(21)猛听得外面人说话,不由我不心中怕。

(22)那翠莲听得公公讨茶,慌忙走到厨下,刷洗锅儿,煎滚了茶。

(23)记得几个古贤人:张良、蒯文通说话。

(24)(纵然做不得菩萨),修得个小佛儿也罢。

(25)翠莲祝罢,只听得门前鼓乐喧天,笙歌聒耳。

此义类共6例,占该式37.5%,宾语可由名词、代词、数量词、名词性短语和主谓性短语充当。“得”字有“到”义,现代汉语中多数已由“到”字代替。而另有些“得”字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无意义,只作为构词语素,例如:认得、记得、识得等。

3.V+得+C

根据“得”后补语成分类型可分为3类:

1)C为结果补语

(26)不上三年之内,死得一家干净。

(27)转来转去无定向,恼得心头火气冲。

(28)曾见古人说得好:此处不留有留处。

(29)莫怪我今骂得丑,真是白面老母狗!

此义类中,C可由形容词、述宾短语、主谓短语和述补短语等充当,此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普遍使用,部分会省略“得”字。 2)C为情状补语

(30)女儿不是夸伶俐,从小生得有志气。

(31)丈夫丈夫你休气,听奴说得是不是。

(32)孩儿生得命里孤,嫁了无知村丈夫。

(33)头儿剃得光光地,那个不叫一声“小师姑”?

此义类中,C可由形容词、主谓短语等充当,例(31)中,“是”为形容词而非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动词。

3)C为程度补语

(34)我家鸡儿叫得准,送亲从头再去请。

4.V+得+O+C

此式共5例,按“得”后补语类型分为两类:

1)C为程度补语

(35)愁得苦水儿滴滴地

(36)收拾停当慢慢等,看看打得五更紧。

此义类在《快》中仅一例,其中补语有的是说明动词的,如例(36)在现代汉语中可用“吧”字或“被”字句来替换,也有其他情况如补语可用来说明宾语,现代汉语中可用“使成式”来代变换。

2)C为结果补语

(37)若不看我公婆面,打得你眼里鬼生火。

(38)不管三七二十一,我一顿拳头打得你满地爬。

(39)弄得你钱也无来人也死。

(40)翠莲说罢,恼得那媒婆一点酒也没吃,一道烟先进去了。

此义类中,补语可用以说明宾语,还可说明述宾短语,从表面上看宾语与补语似有主谓关系,但补语表示的是动词把宾语所处置的结果、程度、情状等。并且宾语是所涉及的对象,所以没有把此事归为带“得”兼语式。

(二)“V+不得”类

1.V+不得

(41)夫家,娘家着不得,剃了头发做师姑。

2.V+O+不得

(42)罢!罢!我两口也老了,管你不得。

3.V+不得+O

(43)扯碎了网巾你休要怪,擒了你四鬓怨不得咱。

(44)纵然做不得菩萨,(修得个小佛儿也罢)。

(三)特殊“得”字句

之所以把此类说成是特殊的“得”字句,是因为这些“得”字句中的“V+得”或“V+不得”在现代汉语中已成为固定短语或词语,在本文中已不容易依次归入以上各式进行分析,至此归为“特殊”一类。

1.~+得

(45)晓得!如今只闭着口儿罢!

(46)张狼也无可奈,只得出去参筵劝酒。

(47)欲待要骂,恐怕人知笑话,只得忍气吞声。

(48)张狼因父母做主,只得含泪写了休书。

(49)婆婆休得要水性,做大不尊小不敬。

(50)二位大人慢慢吃,休得坏了你们牙。

中国www.LWlm.cOm

(51)两个老得休得骂,且听媳妇来秉话…..

(52)姆姆休要惹祸,这样为人做不过。

2.V+不得

(53)巴不得打发我出门,你们两口得伶俐。

此式文中仅有一例,没有跟补语,有时此式后可以带补语,有的还有其相应的肯定形式。如:“了不得”与“了得”。

3.其他

1)得(dé)

实义动词表示“得到”。

(54)哥嫂休送,我自去,去了你们得伶俐。

(55)(巴不得打发我出门),你们两口得伶俐。

2)得(děi)

(56)小娘子放心,令尊与我是老兄弟,当得早晚照管。

(57)这里多得一贯文,与你这媒人婆买个烧饼到家哄你呆老汉。

得(děi)有“需要、必须”的意思,结合文义我们知道此句应表示“应该、必须”义,在这里与表示应当的“当”连用属于同义组合。而得(děi)其他词性并无此义,由此把此例中“得”归为助动词。同理,例(57)意在翠莲推测应该有一贯文,此外,“得”后跟数量词“一贯”,数量词又是体词兼有动词性质,所以可以跟在助动词后,据此我们认为有此种用法的只有助动词děi音的“得”。

二、“得”字来源及用法演变

上古时期“得”字都为“获得”义,只用作动词。在早期的甲骨文中,“得”字已出现,“人又持貝”纯属获得义。《左转》定公九年“凡获器用曰得,得用焉曰获”。这些早期文献都表明了“得”字最初为“获得”义。

上古后期,“得”字使用更加广泛,用法也渐渐较为复杂,这时也出现了助词“得”的用法。到了先秦就有“得”用在动词后构成连动结构的用法;汉代以后使用逐渐频繁,只是多与含有“取得”义的词连用,唐代以后,“V+得1+宾语和补语”用例增多。在“V+得1+宾语”结构中有些“得1表示结果或完成,到后来被现代汉语中“了”或“到”代替。在“V+得1+C”结构中,C可以表示结果、情状、或程度,并且充当补语的成分越来越复杂。这在《快》中仍然表现得很明显,如补语可由主谓短语、述宾短语等复杂结构充当。

三、结语

如上所述,我们对《快》中的“得”字句做了穷尽式考察,并且得出《快》中“得”字句有如下特征:

(一)所有“得”字句来源不一,且构式复杂。

(二)补语可由多种复杂结构的词语、短语充当,且类型多样。

(三)“得”字有“能”“到”“了”等含义,表示可能、结果、完成等意义。有的在现代汉语中被“能”“到”“了”代替。

总的来说,《快》基本上反映了宋元时期的语言实际,与现代汉语已经比较接近。近代汉语作为现代汉语的源头,它的一些语言现象在现代汉语中也就有迹可循,而这一规律在《快》中也得到了印证。《快》作为宋元时期的作品,正反映了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阶段的语言实际,对此加以分析考察,对了解近代汉语的语言习惯及其演变历程将会有一定的帮助。

附注:

①为行文简便句式中的变项皆以符号来表示,如下:V——动词O——宾语C——补语AD——形容词

参考文献: [2]周满江.诗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3]华鸣凤等注释.尚书[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

[4]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5]黄福为.三岁平妖传“得”字句数量及特征考察[J].胜利油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9). [7]刘坚.近代汉语语法资料汇编(唐五代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