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略论厘金制度的产生、弊端及其对当下的借鉴意义

略论厘金制度的产生、弊端及其对当下的借鉴意义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21 00:20:06
略论厘金制度的产生、弊端及其对当下的借鉴意义
时间:2023-08-21 00:20:06     小编:

[摘 要]厘金,作为晚清政府的一种新的税收制度和重要税收来源,其创制和推行有着深刻的原因,它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恶税”,对近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厘金制度的产生,厘金制度的弊端,厘金制度的借鉴意义三个方面对厘金制度进行评述。

[关键词]晚清;厘金制度

清代晚期,厘金收入在国家财政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仅次于田赋、关税的第三大财政收入。清朝灭亡后,厘金制度并没有马上被废止,而是被民国政府沿用,并继续在财政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厘金研究是探讨晚清以来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厘金制度的产生

二、厘金制度的弊端

首先,厘金征收手续繁琐且漏洞较多,征收厘金的官员多借征收手续作弊。一是侵蚀税收,包括填写联票时大头小尾和卖放、私征、匿报罚款以其收入填饱私囊;二为私索商民,借征收手续而索取规费达12项之多

(3)。

其次,厘金制度阻碍了中国商业贸易的发展。厘金这种沉重的数额不定的征收,使中国商民不堪重负,特别是当中国海关操纵在外国人手中,只征华商,不征外商,使土货与洋货相比根本没有竞争力。

再次,厘金征收过重,危害商民,各地税制混乱。征收厘金最初的目的是用于平定太平天国起义,后太平天国被评定,但厘金用于军费仍在70%以上,剩下的也多半被官员中饱私囊基本没有形成有效的财政力量,对国计民生无利

(4)。

厘金制度在其创设之初,应该说有相当的的合理性。但厘金制度只是一种地方助饷的临时办法,本应在战事停止后立即裁撤,但由于清政府将其正式确认为新商税,加上初行时,中央政府并未统一筹划,只议定由用兵省份的地方督抚自行“就地筹饷”,因此,“在地方各自为政、厘金征课标准不一以及到处设卡抽厘的形势下,泛滥成灾,给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带来种种弊害。”

(5)

三、厘金制度的借鉴意义

首先,合并征收机构,节约征收成本。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税、地税、财政分设带来的征收成本高(纳税人疲于应付两套机构,也增加了税收成本)、协调难度大、管户交叉、征税交叉等弊端日渐显现。伴随着中国税收征管能力不断加强,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地税分设的意义开始不断在贬值,近年来“两会”提案中关于国地税合并的声音也日益增多。现代的税收机构改革应吸取清末厘金征收因机构臃肿而带来成本高昂、效率低下之教训,降低税收征收成本,以提高税务机构的行政效率。

其次,确立税收的法定原则。厘金制度由于课税对象繁多、税率多变、征收程序无章可循且缺少监控等自身弊端,必然会导致人民负担的加重及征收机构的腐败,最终也因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而在1931年被裁撤。因此,我们今天的税制设计、完善应确立税收法定主义原则,即“税捐之主要构成要件要素(税捐客体、税捐主体、税基、税率)必须以形式意义之法律定之。”同时要取消与“税收法定主义”原则背道而驰的立法机关的“法律保留”及“授权立法”,并对稽征过程中的“行政自由裁量权”进行规制以防止权力寻租及腐败。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