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徐州汉画像石中的犬图像浅析

徐州汉画像石中的犬图像浅析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5 00:13:58
徐州汉画像石中的犬图像浅析
时间:2023-06-05 00:13:58     小编:

[摘 要]犬在汉画像中是比较常见的形象,庖厨、狩猎、畜牧等场景中均有出现。这说明它不仅以其自然物的有用性得到了汉代人的喜爱和信赖,更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得到了人们的青睐。对徐州汉画像中的犬图像进行分类分析,可以对汉代人驯养类动物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徐州;汉画像石;犬图像

汉画像的题材包罗万象,以其丰富的图像内容,成为人们研究两汉时代的制度礼仪、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想意识、审美文化重要途径。其中徐州汉画像石中的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极具特色。在众多的动物图像中,笔者大致将动物分为三类:驯养类动物、野生动物、珍禽异兽。这篇文章主要介绍徐州汉画像石中的驯养类动物中的犬图像。

在徐州汉画像石中,虽然犬出现不多,但也有涉及,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出现在田野中,是人类生产过程的旁观者

图一为牛耕图。原图尺寸80*106cm睢宁双钩散存,现存徐州汉画像石馆,年代为东汉。下层右侧大车下卧一犬。画面分为三层,上层刻仙人骑鹿、鹿驾云车等。中层刻人物会见,有榜无题。下层刻牛耕图,二牛拉一犁,一农夫扶犁耕地,后面一儿童随墒播种,右面停放一辆大车,车旁憩息一犬,远处田间一农夫举锄耘草,还有一人箪食壶浆,给家人送饭。

犬从古便是人类的重要生活伙伴之一,犬与人类互相依赖,从此图中变可知一二。人类选择犬而非其他驯养类动物,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犬是汉民族较早驯化的动物,且犬嗅觉和听觉灵敏,反应迅速,是狩猎、放牧、看家护院的好帮手。二是因为,狗通人性,忠诚、温顺、对主人忠心耿耿、尽心竭力等优点为其赢得信任和青睐。此二者特性,流传千年至今仍是人们选择犬作为伙伴的重要原因。此徐州汉画像石中的犬,是一个紧紧跟随主人耕种,守护其旁的形象。

二、在珍禽神兽图中,作为天狗出现。

图二为青龙天狗图。睢宁九女墩汉画像石墓出土,现存徐州汉画像石馆。画面中刻一青龙竖立,该龙形象风格突出,狰狞,额头生角,鳞纹细密,龙爪三趾,弯曲锐利,有似禽爪,背鳍与尾鳍突出明显,后世龙的基本特征均已表现出;画面上方刻龙头的正面像,龙鬓龙须刻画精细。画面下方刻一天狗。龙刻在墓室中有驱邪辟鬼之意。

天狗,中国民间传说中的一种动物。最早记载于《山海经》中,“又西三百里,曰阴山。浊浴之水出焉,而南流于番泽。其中多文贝,有兽焉,曰天狗,其状如狸而白首,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凶。”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继承与发展了儒家的天命思想,融合阴阳五行学说和邹衍的“五德终始”论,构建了系统的“天人感应”的神秘主义理论,以此来解释儒家经典,为封建统治提供理论依据。西汉后期,谶纬神学逐步盛行。谶者,诡为隐语,预决吉凶。其中的阴阳灾异、符瑞等荒诞迷信色彩强烈,并且和儒家经典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两汉学术思想和政治运作的主要倾向,此图中青龙与天狗搭配,意为镇墓辟邪,驱除凶兆,寓意吉祥。

三、在庖厨图中,作为人们的食物之一

图三为庖厨图。铜山县汉王乡东沿村出土.现存徐州汉画像石馆.画面分三层。第一层左上方悬挂猪腿和鱼,下方一只鹿被缚待杀,一只狗正昂头前行;左侧有二膳夫,一人在俎上操刀切肉,一人左手持肉串,右手执便面在炉上烤肉。第二层左侧刻一人灶前栝火续柴,右侧一人汲水,一旁陈设樽、壶、耳杯、食案等器物。第三层刻迎驾场面,右侧一人持盾恭立迎候,左侧一马驾车,车上坐驭者和主人,车前有导骑,手中执棒。

庖厨图作为汉画像石内容分类中的一个大类,图中的食物也丰富多样。除去鱼、羊、猪等常见的肉食,狗肉也是常见的肉食之一。我们从文献中可略窥一二,《三字经》写到:“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礼记・王制》中的燕飨之礼:“一献之礼既毕,皆坐而饮酒,以至于醉,其牲用狗”。秦汉时期吃狗肉风气极普遍,《史记・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由此流传下来的沛县鼋汁狗肉也已经成为地方特色美食。狗肉蛋白质的高质量和高比例,对增强机体抗病力和细胞活力及器官功能有明显作用,可增强提高消化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抗寒能力。有此优点的狗肉,古人便早已将其列为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食物。

犬,此物种从被人类选择使用之后,见证了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也出现在纪实或有着象征意义的汉画像石中。本文从犬与人类的关系、犬自身的文化含义以及犬本身的使用价值三个方面驱解构,让后人更直观的了解作为生活常物的犬在汉人的思想中的形象、在汉代神仙思想中这些动物所代表的美好含义,为徐州汉画像石的构图增添了生活元素及神化色彩。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