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十年动乱”的历史警示

“十年动乱”的历史警示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8-28 00:13:27
“十年动乱”的历史警示
时间:2023-08-28 00:13:27     小编:

[摘 要]“知今而不知古,谓之盲瞽;知古而不知今,谓之陆沉。”回顾中国“十年动乱”的历史,科学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既能对我们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推进深化全面改革开放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又能再一次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对人民负责任的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行正确的路线和政策,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才能保证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才能带领全体中华儿女实现中国梦。

[关键词]文化大革命;马克思主义;警醒

一、“文化大革命”产生的背景

(一)国际形势风云变幻

20世纪60年代以后,国际政治形势风云变幻。亚非拉国家的民族独立武装运动风起云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学生运动、反战运动、民权运动日益高涨,美国侵越战争逐步升级,中苏关系因苏联的霸权主义而日益恶化,社会主义阵营陷于分裂,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日趋紧张。毛泽东认为,世界上绝大多数共产党、工人党面临着修正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存在修正主义复辟的危险。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高度关注对整个世界形势,对社会主义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二)国内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60年代前几年,基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的思考,党的领导层对国内形势和经济调整政策产生了不同看法,毛泽东把调整中出现的一些事物当成资本主义,认为“以阶级斗争为纲”路线正确,“总路线、人民公社、大跃进”三面红旗不可动摇,要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二、“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进程

(一)初期阶段

1965年11月10日,在江青的授意下,姚文元在上海《文汇报上》发表了题为《评新编历史剧》的文章,点名批判了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历史学家吴晗。这就成为了“文革”的导火线。

1967年1月6日,以王洪文为首的“上海工人革命造反总司

令部”等造反组织在江青、陈伯达、张春桥等策动下召开“打倒上海市委大会”,夺取了上海市委的权,这就是“一月风暴”。1月8日,毛泽东表示支持并号召夺权。随后,山西、山东、贵州、黑龙江等许多省份陆陆续续开始“全面夺权”,造成“打、砸、抢、抄、抓”横行无忌,导致“打倒一切”、全面内乱的无政府状态,形成“天下大乱”局面。

(二)延续阶段

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九大召开,林彪、江青一伙的骨干分子进入中央政治局,大大加强了他们在党中央的势力。九大以后,全国进入“斗、批、改”阶段。这阶段的中心任务是彻底否定所谓“修正主义路线”,贯彻九大方针,把全国各方面工作纳入“文化大革命”的轨道。于是,继续开展“革命大批判”、“清队”、“一打三反”、清查“五一六”分子,使清队工作扩大化。同时,开始精简机构、下放干部,走所谓“五七干校”

(3)道路,使大批干部、知识分子受到迫害。

1973年7月,毛泽东提倡批林批孔,以维护“文化大革命”。1974年1月初,江青、王洪文提出开展“批林批孔”运动,得到毛泽东的批准。江青一伙借机把矛头指向周恩来,以实现其篡党夺权的阴谋。毛泽东及时发现江青等人的阴谋,对他们作了严厉批评,宣布他们是“四人帮”,并指出江青有当党中央主席和“组阁”的野心,使其阴谋受挫。

1975年四届人大之后,周恩来病重,邓小平在毛泽东、周恩来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对许多方面的工作进行整顿,使形势有了明显好转。但是,毛泽东不能容忍邓小平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通过指责由邓小平转交的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冰等写的信,号召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继而发动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全国再次陷入混乱状态。

中共十大后,王洪文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张春桥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江青与姚文元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他们四个人结为政治团体,搞宗派活动,妄图篡党夺权。1976年10月6日,华国锋、叶剑英代表中共中央政治局,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对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及其在北京的帮派骨干实行隔离审查。粉碎了“四人帮”,文化大革命也就到此结束。

三、“文化大革命”的警示

(一)必须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思想,不断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必须科学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准确把握中国基本国情,从实际出发不断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文化大革命”是在捍卫马列主义所谓“纯洁性”的口号下发生的。但是,事实表明,“修正主义路线”、“资本主义复辟”是虚有的,被打到的“走资派”绝大多数都是优秀的领导干部,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力量。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只有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从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出发,不断发展经济的同时,着力构建有利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价值观,才能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实现社会主义这一伟大而崇高的事业。

(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坚持科学发展观,集中力量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而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用政治运动削弱或阻碍经济的发展。“文革”期间,个体经济、商品经济被认作“资本主义”;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是“洋奴哲学”、“爬行主义”;实行按劳分配是“修正主义”,“大锅饭”、“平均主义”泛滥;“宁要社会主义一根草,不要资本主义一棵苗”、“批判唯生产力”等观点盛行。人民生产没热情,科技进步缓慢,经济效益普遍下滑。据统计,按正常发展速度计算,“文化大革命”共造成国民经济损失约五千亿元。这表明,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里,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新时期,一定要牢牢把握发展的机遇,克服一切不利于发展的因素,加快推进全面改革开发的进程,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三)必须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民主,走“依法治国”的道路

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而不能实行“大民主”和“造反有理”。“文革”期间,由于提倡“造反有理”、实行所谓“大民主”,全国出现了任意批判、揪斗、体罚、打砸的混乱现象,宪法和各项法律法令成了一纸空文,司法和执法机关被当作“黑机关”遭到砸烂,各级党政领导机关甚至国家主席都遭到批斗、关押和迫害。党和政府的各级机构长期陷于瘫痪或不正常状态,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停止活动达9年之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0年内没有召开。这深刻体现: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执政党,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四)必须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

必须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健全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提高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水平,而不能把“阶级斗争”作为中心,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文革”期间,使党的建设遭到大破坏,造成党组织严重不纯。在个人崇拜现象狂热化情况下,林彪、江青之流打着“高举”、“紧跟”的旗号推波助澜,为非作歹,谋取私利。所以,在新形势下,必须强化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从组织上和制度上采取措施,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专断,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做到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和科学决策。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