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宋代佛教政策管窥

宋代佛教政策管窥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8-26 04:25:36
宋代佛教政策管窥
时间:2022-08-26 04:25:36     小编:

[摘 要]宋朝的佛教政策对于佛教的发展和赵宋政权的稳固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佛教对整个宋朝社会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意在选取几个代表性个案对宋朝佛教政策加以分析,以期达到管中窥豹的效果。

[关键词]佛教政策;度牒

一、佛教政策

北魏、隋唐以来,中原政权一直对佛教实行限制发展的策略,特别是“三武一宗”灭佛事件对佛教打击最大。宋太祖赵匡胤亲历过周世宗灭佛事件,知道这种极端的做法短期内虽能抑制佛教的恶性膨胀,但造成的人心浮动、社会动荡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于是在总结历代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他采取了“适度限制”的措施。一方面废除禁佛措施,对佛教采取保护、鼓励的积极态度,下诏令停止毁废寺院佛像,广度童行,派遣僧侣出国求法,建筑寺塔等。以此作为实现开发西北边疆、稳定北方动荡局势和争取南方吴越等笃信佛教国家的归顺和支持等政治目的重要举措之一。另一方面他又注重禁止可能引发社会动荡的佛教活动。基于这种对佛教的态度,对佛教本身“有裨政治”、“有助世教”功能的认识和利用佛教来“慰籍”劳苦民众,宋太宗及之后的几任统治者都坚定地执行了这种政策,南宋高宗觉得抑佛之人“欲非毁其教,绝灭其徒”,崇佛之人“崇尚其教,信奉其徒”,他认为“两者皆不得其中。朕于释氏,但不使其大盛耳”。“不使其大盛”反映了宋代绝大多数帝王对佛教发展的观点,统治者即知“佛法为中国患”的危害,也深谙佛教“攻之暂破而愈坚,扑之未灭而愈炽”的历史现实。因此在佛教政策上更加趋于理性,一方面要发挥佛教有益政治的功能,一方面又要严格限制僧尼人数过多等不利因素。宋代政府对待佛教的政策因时局而不断调整,总体表现为理性的良性政策。

二、度牒

度牒是封建王朝颁发给僧尼的剃度批准书和身份凭证,政府可以通过调节度牒发放时间和数量掌握和控制佛教的发展。同时也是整顿僧尼秩序的一种手段。另外,僧尼持度牒可受到政府保障,还可以免除赋税、徭役。宋朝的度牒制度,延续前朝,并不断调整,对佛教界和社会各阶层的影响广泛而深刻。

宋初颁发度牒的目的更多出于政治考虑。一般度牒的获取都是通过考试,还有一种由祠部填写了具体人名严格发放、不得转让和买卖的“记名度牒”,都可以控制出家人数和质量。同时,私自买卖度牒是严令禁止的,度牒发放的权力由政府掌握,既可维护统治者利益,又能使稳定僧尼秩序。但北宋中期以后,冗官、冗兵、冗费造成财政支出日趋困难,鬻牒逐渐成为国家弥补亏空的重要手段。空名度牒开始出现,使得发放度牒的目的质变,失去了控制僧尼数量的功效。事实上,宋初“凡僧尼籍有名者,悉牒度之”,并没有严格按规定的比例出度,对僧尼等人数膨胀限制意义不大。苦于苛捐杂税的百姓纷纷涌入寺院,致使僧尼骤增。空名度牒变成了有价证券流行于市。北宋神宗时期,为筹集赈灾款项,政府开始公开售卖空名度牒,从此度牒成为政府用度的重要敛财手段,曾以度牒充青苗资本和市易本钱来稳定市场,还被用来赈灾,充作军饷。应付水利、运输、宫廷、外交活动等开销,度牒买卖还流入民间,用来购买商品、兑换钱币、放债收。出于逐利的需求,度牒发行与买卖的数量和价格持续上涨,到后来还加卖师号、紫衣。度牒的公开售卖,使得佛教世俗化,僧尼素质低下、规模不良增长。其控制僧尼、淘汰滥僧的初衷被异化。寺院与政府间的矛盾不断加深。到了徽宗时期,赵佶笃信道教,曾一度诏令佛教和道教合流,给佛教很大的打击。宋室南渡之后,朝廷愈加注意对佛教的限制。高宗时停止了额外的度僧,停发度牒,僧尼数量减少,但国家财政又不得不利用度牒征费及免役税等收入以为补充,这也使得朝廷对佛教的限制流于空谈,佛教还是有一定发展空间。

三、佛教世俗化

在宋朝,上至帝王,下至士人平民都深受佛教影响。宋朝大多数帝王都奉行三教并举的政策,为思想界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和空间。三教并举,使得新学说、新思想开始产生,出现三教融合的新理论和新实践。就佛教而言,在吸收另两种思想后,进入了新的阶段。尤其是儒家的政治伦理观念,开始被佛教伦理体系所吸收并成为重要支柱。这是宋朝佛教的新特点。信仰佛教的士人也很多,他们认为佛教是可以和儒教并行的一种治国方式,宋朝官员重文化修养,又多闲职,大多喜欢寄情佛教求得精神慰藉。如著名的“三苏”,都笃信佛教,喜与僧道交友说禅,诗作也多与僧佛有关,一定程度反映了北宋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也反映了宋朝佛教的文化生态。在这种环境中,佛学特别是禅学得到迅速发展,宋代成为禅宗典籍的黄金时期。另外,宋朝佛教对于民众的日常生活的影响更具有普遍性。比起士人,平民百姓信佛之风更甚。比较突出地表现在人们的庙神膜拜上。人们以烧香拜佛、布施斋僧、修寺塑像、刻佛经作法事等方式来表达对佛教或菩萨的景仰和崇拜。节日也深受佛教影响。如四月初八佛诞日,民众与僧寺共为庆赞道场,开展浴佛活动。中元节,又称“盂兰盆会”,要请僧人举办水路会、超度亡灵。此外,建筑风格、丧葬等,也都与佛教有密切关系。官府在自然灾害时也会请寺院祈福,以慰民心。总之,佛教是宋朝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结

本文选取几个典型个案,在特定的政治环境下和社会背景中分析了宋朝政府对佛教适度控制的政策,运用度牒、税费等手段对佛教进行调控以及宋朝民众的佛教信仰和具体实践,不是追根溯源式的探讨,而是注重佛教在社会层面民众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实际影响。买卖度牒问题从经济角度反映出佛教和国家经济调控的重大关系,佛教对宋朝社会、皇室、士大夫、平民等各方面的影响展现了佛教在建构社会秩序方面的重要作用。总之,宋王朝对佛教采取适度控制方针,因宗教政策引发的负面影响减弱,对佛教事务的管理更具系统化和制度化。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