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一根城市的软肋

一根城市的软肋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0 02:21:35
一根城市的软肋
时间:2022-12-20 02:21:35     小编:

【摘 要】城市不仅是人类社会的物质集聚中心,也是人类社会的文化活动中心。文章介绍了城市文化的内涵和意义,系统地阐述了城市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并联系当前我国城市文化建设的实际,对我国城市文化建设进行了展望与思考,以期为我国城市文化发展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城市;文化;建设

一、城市文化的内涵与意义

文化是一个含义宽泛的概念。本文所讨论的城市文化,主要是指物化在城市建设中的理念或精神产品,以及供市民使用的公共文化设施。

(一)文化是城市形象的精神实体

在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政府和人们越来越关注城市形象。简单的讲,城市形象与人的形象一样,既有内在形象,又有外在形象。内在形象包括精神风貌、经济活力、文明程度、治安状况、民俗风情等因素。城市的外在形象由道路、建筑等形体要素构成。城市内在形象的内核是文化,城市的外在形象客体化过程的结果就是文化。所以,城市是文化在传播中展现特质的实体,文化是城市的精神个性。

(二)文化是城市发展力量的源泉

城市文化是由城市人民自己创造的,它是一个城市的精神力量的物化,对城市的发展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是鼓励作用。优秀的文化,能够使人心得到凝聚,士气得到鼓舞,能够使广大市民迸发出爱国、爱家乡的热情,使人们归属感增强,形成我和城市共荣辱的心里倾向,在现实生活中则表现为市民为城市的进步奉献自己的智力和才能,时不待我的急迫表现。

二是感染作用。市民素质的竞争是城市间竞争的主要参数。城市发展过程必须的诸如“技术、资金”都可以是“拿来主义”,但市民素质不是“舶来之物”而“流俗”,更不能东施效颦,只能靠“耳濡目染”而达到“润物细无声”。城市文化,不管是作为“抽象”的学术概念,还是客体化了的建筑或者某一文化活动,若被广大市民喜闻乐见,是市民综合素质提高的无形推手、可以使市民自发的生发出一种与环境一致的情绪,主动调适自己的心态、言行和举止。

三是抚慰作用。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生活、家庭、事业、工作压力大,超负荷工作,饮食、作息不规律,熬夜、劳累过度、睡眠不足,造成生理、精神的过度疲劳。而好的城市文化,是一味心灵鸡汤,柔软、温暖、充满正能量,能从不同方面滋养人们的心灵和头脑,释放压力,缓解紧张,成为心灵停泊的港湾。比如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能吸引广大市民共同参与,消除人际交往的代沟,润滑人际关系,形成市民与市民之间、市民与城市之间彼此接近和相互吸引的情感,为建设自己的所在的城市同心、同力、同调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一个市民精神清清爽爽、市民间人际关系亲善亲睦的城市,必然是宜居、宜游的城市,其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定是必然。

(三)城市文化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城市文化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经济基础上的,其进一步发展又必将拉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黄金机遇期。文化需求是人的一项基本需求。自古以来,人类生存发展历史就是一个文明进步的过程,经济高速发展已经极大地抬高了人们的文化需求水平,而文化需求自身同样也有升级换代的必要,要满足好这样的需求变化。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把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丰富的文化积累、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资本,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释放日益强劲的文化消费需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同时,又能通过文化市场获得经济效益,增涨城市的GDP。城市文化是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流砥柱。人类社会是最大的社会系统,在这个系统社会里面,文化和经济从来就是形影不离的,文化生活必然建立在一定的经济生活上的,文化资源又是经济建设的无形财富。城市文化的健康发展使城市品位得到了提升,勾勒了独特的城市形象,促进了市民素质的提高。

二、城市文化建设的展望与思考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城市文化,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城市文化建设的高潮迭起。面对这个行形势,在城市文化建设中要坚持4条原则:

(一)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凸显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鲜明的时代特征使城市文化的特点。和谐视角下的城市文化,就是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两个文明”的成果。城市文化不仅使城市生活环境和商业环境得到了优化和美化,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满足了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提升了个人的品位、修养与审美的眼光,建立起了内心的自尊与自信,从而转化为一种为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这就要求城市文化建设与时俱进的同时,要有底线意识,要弘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旋律,保持爱国主义情怀,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凸显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

(二)兼容并蓄,立足于地方特色,海纳百川,实现不同文化的融合与交汇

文化是历史的发酵,独特的地方文化是每座城市的性格。这种地方文化特质,是历史和世情的交融。挖掘和再现地方文化,在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为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所以,突出地方特色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是举足轻重。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碰撞和融汇已成为文化的交流方式。这就要求城市文化建设的规划,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洞察力,不仅定位好自己的文化角色,不随波逐流,不迷失自我,还要把地方特色的文化成果推向世界的勇气和魄力,博采众长,与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互通有无,产生新的文化力量。

(三)遵循发展规律,统筹文化发展与城市建设辩证关系

城市文化建设不能天马行空,应该立足在现有文化发展的情况上,找到与城市建设规律的契合点。遵循文化的规律,就是要在城市文化建设中不凭感觉,不东拼西凑,而是在充分了解和知会城市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与现代城市社会经济的步伐一致,与市民的文化审美协调,顺势而为,自然而然地统筹规划,使城市文化建设体现实践精神。

把握城市建设的规律,就是要做好城市规划,不急功冒进,在冷眼审视城市的历史沉淀、人文资源,地理位置等关系的基础上,通过走可持续发展的、富有新意的规划措施,整合城市功能,美化城市形象。城市文化建设不应是损害城市功能为代价的破坏性开发,也不是以磨灭历史记忆的“野蛮”建设,而是与城市功能交相呼应、与历史文化遗迹浑然一体的建设,是融文化品味和艺术人文情怀于城市形象中的精雕细琢。

(四)以人为本。既满足群众物质文化要求,又引导社会文明文化是人创造的,又反过来对人施以重要的影响

文化的本质是规范化的社会意识,其目的在于提高人的文明化尺度。因此,城市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把广大市民的文化需求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来考虑。一是考虑市民参与的多样性和群体性;二是考虑市民的审美习惯和心理需求;三是考虑市民对地方文化的认同的思维惯势以及对文化身份的自我定位;四是关于城市文化基调和氛围在市民心目中的理解和感受,不要以主观想象代替群众需求,要多以民意调查的方式了解民意。这样,城市文化就会激发起市民对家乡和城市的热爱、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思考、对生命的顿悟和心灵的震撼,从而释放出生命的正能量,投身到现实的生活中去,创造出更灿烂的精神文明之花。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