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浅谈城市区志编纂必需做好的几件事

浅谈城市区志编纂必需做好的几件事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15-08-17 15:43:36
浅谈城市区志编纂必需做好的几件事
时间:2015-08-17 15:43:36     小编:

[摘 要]区志与市志和县志在记述范围和层次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不能简单地照搬市志或县志的编纂模式。熟悉、了解区情,理清区志与市志的关系,始终坚持“详区略市,求特不求全,即独立又要服从、配合市志”的指导思想,全面、有效地收集区志所需的资料等是编修区志的关键所在。这几方面工作紧密相关,做好了可以相辅相成,做不到位就会相互牵制。它们是区志编修过程中基础性的工作,支撑、左右着区志中期的编修、整理和后期评议、审定工作的进程及方向,必需做好、打牢,区志编修才有可能取得理想效果。

[关键词]区情;区志与市志

城市区志(以下简称区志)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新志种,就其编纂原则和要求而言与市志、县志基本相同。但是这种以城市某区为记述对象的志书在记述范围和层次上,与市志和县志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不能简单地照搬市志或县志的编纂模式。这里主要结合厦门各区修志的情况,从推进区志编纂工作的角度谈谈笔者认为要编好城市区志必需做好的几件事。不对的地方,敬请行家批评指正,更希望能抛砖引玉,聆听专家的真知灼见。

要想编写一部合格的区志,首先必需熟悉、了解区情。区志是区情的综合载体,各区的区情千差万别、各有不同,不熟悉区情就难以发现并全面深入挖掘本区异于其它区和其它地的特色及特点,进而拟定符合本区特点的篇目,没有符合本区特点的篇目也就难以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而没有翔实的资料,要编出一部合格的志书是不可能的。贸然为之,很容易偏离客观实际,而被人为主观想象所左右,出现张冠李戴,甚至南辕北辙的现象。尤其是有些区,既没有参加过首轮修志,又没有专门的修志机构,缺乏专门的修志人才,只好从本区学校、机关临时抽调人员,再聘请外地修志人员担当总纂。这些临时抽调的人员缺乏修志实践经验,而外地修志人员了解区情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工作中走弯路的情况在所难免。笔者认为,区志的编修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得到当地党委、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上级方志机构具体细致的指导,还要有深谙区情的“本地通”的参与、配合,这样才能保障区志编修顺利高效地进行。

其次,编写一部合格的区志必需理清区志与市志的关系。城市的区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承载着城市的某些功能,是城市的组成部分,因此区志的内容必然和市志有一定的重合与交叉。同时,城市区的功能更多地是为城市服务,因城市的需要而设置,具有从属性和不完整性。这又使得区志记述的范围和层次不仅与市志不同,就是与县志相比也有很大的区别。在设计区志篇目的时候,既要充分对照、参考当地市志,又不能照抄照搬;既要借鉴县志的某些做法,又不能简单模仿。相对一个城市来说,区是个体,市是整体。在志书的结构中,要很好反映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在记述内容上,要着重记述区属(管)事物,兼及省、市等非区属(管)的相关事物。做到求特不求全,详市志所不能详,略市志所不能略。特别是要搞清本区在所属城市中的位置,如本区是传统城区还是新开发区,是中心区还是工业区,以什么为经济发展的主体,自身区别于其它区的优势和劣势在哪儿等等。只有定位准确了,区志的整体结构就有了中心和主线,就可以使区志围绕“区”不偏离。在横向理清区志特色的同时,还要从纵向理顺本区与所属城市的历史关系,即所在城市的历史发展与变迁对本区有什么样的影响,如本区的发展与整个城市发展的关系如何,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有哪些相关因素促进或制约本区的发展等等。以便找出本区发展的纵向主线。区志的横、纵主线一旦明确,区志与市志的关系也就摆正了。笔者认为,在区志编修之初,如能尽快理清与市志的关系,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由于区志是近年才出现的新志种,人们对它的熟悉程度远不及市志、县志。以厦门所属各区为例,参与编修区志的有不少是长期从事市志、县志编纂的老同志,其中有些人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用过去修市志、县志的方法来修区志。面对城市辖区成立时间短、境域面积小、区划境域变动频繁、行政管理职能不够全面,以及历史资料不完整甚至无法收集,境域内相关资料难以从全市统计数据中剥离等问题,尚缺乏有效的应对办法。笔者认为,由于区志与市志的不同,编修者始终要有“详区略市,求特不求全,既保持独立,又要服从、配合市志”的意识,并且贯穿区志编写始终。在此基础上,根据本区的特点,设计出符合区情、体现特色的区志篇目,再根据篇目进一步罗列所需资料项目,做到所要收集的材料明确、细致、针对性强,即知道要什么样材料,该向谁要,怎么要。避免出现“以己昏昏,使人迢迢”的现象,甚至使整部志稿大返工的结局。如某区志送评稿中“民间文艺”目下设“答嘴鼓、南音、歌仔戏、腰鼓舞”四项内容共1338字,其中用于介绍说明“答嘴鼓、南音、歌仔戏、腰鼓舞”有905字,这些非发源于当地且属闽台普遍共性的内容区所属市的市志有详写。从区志的角度出发这里应略写这些共性的内容,用一句“××区的民间文艺主要有,流行于闽台的答嘴鼓、南音、歌仔戏、腰鼓舞等”就可很好地与市志内容转承交待,而应侧重分别详细介绍其在当地如何传入、流行、发展的情况。从中不难看出由于编者对区情不熟、资料收集匮乏,造成无法写出该区民间文艺的特色;与市志关系没理清,而编者更是习惯地以市(县)角度来处理有关该区民间文艺的内容,造成详略不当、无力求全、特色又不突显。(后附某区志送评稿中“民间文艺”目的内容)

第四,如何全面、有效地收集区志所需的资料是编修区志的关键所在。尤其是首次修志的区,要按照编写通贯古今志书的要求,下力气搜集本行政区域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全部资料。根据志书“横排门类,纵写史实”的要求,区志编纂者首先要了解掌握征稿对象的概况,如工作职能、历史沿革、基本现状等,全方位深入理清区与市的关系,拟定具有针对性的资料征集提纲。同时,要求辖区境域内各部门、各单位尽可能地搜集本行业(事业)发展源头的资料,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主管机构成立以来的资料。其次,在征集资料之前及过程中,要与被征方充分沟通交流,了解被征方人员对地方志资料专业要求及我方意图的理解程度,同时也进一步了解被征方资料储备情况,以便我们征集资料时能因地制宜、灵活地采取对方易于理解的方式、方法,尽量消除因专业要求及行业差异等造成的阻碍和理解上的偏差,努力营造高效良好的互动氛围,争取资料征集的最佳效果。在此,笔者认为充分利用被征方提供的单位及行业发展概况和“十一・五”回眸等作为沟通、交流的中介基础,进行深入的挖掘交流,不失为切实可行的方法,它可使我们在征集资料中少走很多弯路,并高效地征集到我们所需的资料。资料基本收集到之后,认真分析、鉴别、考证的环节尤为重要,如果外聘的修志专家觉得仅凭自身之力无法裁断,可以邀请熟悉区情的“本地通”进行会商,以提高志书资料的准确性。增强资料搜集的针对性,避免盲目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