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播州杨氏土司军队建置概论

播州杨氏土司军队建置概论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2-12 01:14:49
播州杨氏土司军队建置概论
时间:2023-02-12 01:14:49     小编:

[摘 要]播州杨氏土司所辖军队用兵颇具西南地区特色,本文就其建置中的称号、数量、装备、指挥等方面作了探析,以明了其概况。

[关键词]播州;遵义;土司;土兵

一、播州土兵的称号

到了明代,播州土兵在右手虎口上刻字的传统,也许还保留了下来。当万历年间末代播州土司杨应龙造反之时,其播州土兵也还被总督李化龙称为“民兵”

(3)。时杨应龙又把自己所统之多招苗族为主力的土兵中之精壮者,名为“老虎兵”或“老虎军”或“硬手”。《平播全书》载:“杨酋统马步四万,名为老虎兵,二路包围关隘”

(4)。又载:“时报黔兵于乌江河渡失利,贼中奸细倡言:‘杨应龙亲统老虎军十万,专力攻楚’。一时将领莫不疑惧,以退守为请”

(5)。这些记载中的“老虎兵”或“老虎军”即杨应龙所辖之精锐土兵部队。杨应龙家族是当地的少数民族仡佬族,汉化程度高。但为了增强反叛实力,更是大量“招苗”,多用苗兵以壮大力量。自然崇拜为苗族主要的信仰之一,其中有老虎鬼的说法。故杨应龙将自己多苗族成分的军队自称“老虎兵”或“老虎军”,是可以理解的。《平播全书》还载:“(杨应龙)取诸苗健者,谓之‘硬手’,劫殷户以养之”。又记:“(杨应龙)招引红脚、黑脚生苗居之,设为四牌、七牌,统制诸所,名为‘硬手’。用以战胜攻取,所向无前”

(6)。故杨应龙统属下之苗族军队又称“硬手”。

二、播州土兵的数量

《遵义府志》引《史记》言:“夜郎精兵可得十万”。该书又引《唐书・南蛮传》所载,杨端占据播州之前,“首领姓谢氏,至龙羽有兵三万。武德三年遣使者朝,以其地为州,拜龙羽刺史,封夜郎郡公”

(7)。两相比较,则播州之地可出兵约三万至十万人。夜郎乃播州之古地,不过“夜郎精兵可得十万”之说,长期未得重现于播州土司的历史活动中,直到末任土司杨应龙方曾昙花一现。

杨氏自唐末杨端统治播州开始,军事实力并不强大。据说杨氏居播十三传,至宋代之杨粲始大。他对外平邻境之敌,攻击“闽酋伟桂”,“声罪致讨,败其众于滇池,斩首数千级,辟地七百里,获羊牛铠仗各千计”。又对内平定族内之乱,史载:“焕违盟抄掠界上,粲遣兵诛之。归焕所掠地,赋于珍州下杨平,边患遂熄”。故播州土司领地及兵力之盛当从杨粲的统治时算起,之前十二任土司拥有的军事实力还太有限,其土兵的数量有限,难见有用兵过万数的史料记载。播州第十三任土司杨粲的征伐“武功”是如此出色,但其用兵的数量,史料中却似又缺少详述之者。

第二十一任土司为杨铿。洪武四年(1371),明太祖朱元璋遣使赍敕谕铿:“比闻尔听浮言,生疑贰。今大军南征,多用战骑,宜率兵二万、马三千为先锋,庶表尔诚”。则到明朝初年,杨铿竟然已经有能力至少调动土兵两万人以上出战,其中尚有三千更具战斗力的马兵

(8)。到洪武二十八年(1395),明太祖朱元璋又赏播州有功将卒士,凡二万三千三百六十一人,钞一十二万三千四百四十二贯

(9)。可见,播州在明初洪武朝用兵时已能至少调发二万三千三百六十一人。

考道光《遵义府志》卷三十一《土官》,仅可略知在杨应龙之前的历代播州杨氏首领所部用兵时曾使用到的重要利器为“劲弩”,另有刀或斧之类。

播州首领杨氏第八世为杨光震,史载:“泸南夷罗乞弟叛,泸遣使乞师。光震督兵行,时闽党宋大郎与乞弟通遏其归道。光震与战连七日不决,遣帐卒王龙间道走播,趣谢都统济师。谢至武婆山见二酋纵骑横槊驰骋若指麾其众,谢以劲弩射其一应弦毙。其一大拔力冲阵,谢斫伤其首,杀之,即宋兄弟也。二彝惧而退囚,不能为泸患”

(18)。可见,“劲弩”为播州军队重要利器。另外谢都统“斫伤”对手所用之武器,可能是某种刀或斧。

其无文献可征之播州土兵军队,只能以考古资料为最重要的补充。据介绍杨氏墓群的考古资料,可知其中数墓出土的石刻中,有反映播州军队的内容。

第十六世杨氏首领为杨邦宪,史载他“善骑射”,则使用弩箭是其所长。

再看杨辉墓。杨辉(1433~1483),杨氏第二十四世首领,明正统十四年(1449)袭任播州宣慰使。杨辉墓1988年出土仪仗陶俑70件,他们有力地反映了正统之后的明代中期播州土兵的形象。这些陶俑们大部分戴尖顶小帽,少数俑戴尖顶圆檐帽或短脚幞头。多数俑着交领右衽长袍,少数穿圆领右衽长袍、圆领对襟长袍或马甲,皆着统靴。骑马俑造型不一,或吹长管喇叭,或负行军锅、包袱、文书,或腰佩大头刀,或双手捧印信、执汗巾。人物俑中有击小圆鼓和腰鼓者,担负火炮者。将这些和杨粲墓的石刻人物画像相比较,杨辉墓反映了更多的内容,如行军锅、长管喇叭、圆鼓、腰鼓等物品在播州军队中的使用。行军锅在播州土兵中使用,肯定是无疑的。长管喇叭、圆鼓、腰鼓既可供军队外的场合娱乐用,也很可能是军队中充当信号装备的重要物品。

在第二十四世杨辉之后,惟有末代土司杨应龙统治时期留下了最多的文字史料,反映在《平播全书》中。因为杨应龙造反,明朝急忙派二十余万大军前去镇压,故而留给后世的史料很多,对了解万历时期播州军队的特点尤其是其中武器装备提供了便利。弩、药箭、苗刀、扁刀、斩马刀、长刀、倭刀、偃月刀、标枪、长枪、铁矛、捞钩、锄刀、滚木、石、脑包、皮盔、皮甲、铁甲、铜甲、绵甲等物为明代万历中期杨应龙军队的主要攻防作战武器装备。杨应龙所统的播州土兵还是有少量的火器。上文已经说到,第二十四世杨辉(1433~1483)的墓中已经出土了有担负火炮的人物俑。播州土兵的火器数量应该不太多,可能是明朝调拨或赏赐之物。到了万历中年杨应龙造反对抗明朝之时,应该还缴获了部分战败明军的火器。除了攻防用的武器装备之外,饭米、草鞋、絮被、草把、水牛、战马、船、篾缆等,是播州军队重要的行军物品和后勤供应物资。

四、播州土兵的指挥

播州土司杨氏世袭播州之地,共历二十九任,为军政合一之地方最高政治首脑。杨氏之下尚有众多管事头目,名号众多,历代有相沿者如“总管”等职,也有土司杨氏新置者如“军师”等职。或以亲子担任,或以杨姓同族之人担任,或以非杨姓之异族担任。杨氏自唐末杨端统治该地任土官开始,历代继任者获得过中央政府给予的众多官衔,有实职,亦有虚职。

五、播军的寓兵于农

六、播州土兵的战力

播州土兵的战斗力很强,主要是与该地民风彪悍熏染和多民族构成的特点密切相关。据相关学者研究,播州的非汉文化除了主体仡佬文化之外,还有彝文化、苗文化、土家文化,表现出山地游耕的特征

(25)。虽然播州的汉化进程有所加速,但该地的风气长期是“好战斗”、“刚劲之风”、“射猎伐山为业”的土著色彩最重,且耕且猎的经济社会特点比较鲜明。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