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查字典论文网 >> 褐――汉服中的轻便装

褐――汉服中的轻便装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05 01:10:37
褐――汉服中的轻便装
时间:2022-12-05 01:10:37     小编:

提及传统汉服,一直以来都不乏一种声音,那就是认为传统汉服太过拖沓,有诸多不便,因而得出汉服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论断。这实际上是一种非常片面的看法,下结论者往往只看到汉服宽袍大袖的礼服后,就武断下结论。其实只要稍作思考就能想到,我们的祖先穿着汉服生活了几千年,在交通远不如现在发达的古代,他们是如何生活的?我们的祖先难道都不劳作也不运动吗?

其实汉服本身并非指具体的某一种服饰,而是一种衣冠体系的统称。华夏衣冠体系与西服的体系一样,包含礼服和常服。西装革履就好比峨冠博带,而轻便休息的运动服在华夏衣冠体系中亦有相对应的款式,那就是本文要讲的褐。

褐是汉服的一种,是我们的祖先劳动时所穿的短装。要了解这种服饰,我们可以先从字面上来理解。根据唐代司马贞《索隐》记载:“,一音竖。谓褐布竖裁,为劳役之衣,短而且狭,故谓之短褐,亦曰竖褐。” “短音竖。竖褐,谓褐衣而竖裁之,以其省而便事也。”所以褐又称“竖褐”、“短褐”。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短褐”一词里的“短”并非长短之意,《墨子》曰“人不可,衣短褐”,皆以褐为短粗布衣。而不知短褐乃褐之误,褐字音异义同,褐合言,或褐分言,旨义无殊,为长衣而非短衣。“短”、“竖”、“”3字同音,都读作“shù”。“短”通“”,“竖”是竖裁的意思,就是通裁的上衣。同时“竖”也有童仆之意(例如古代小说人物里常骂“竖子不足以谋”中的竖子便指小孩、小儿),因此“竖褐”也称童仆之服。

“褐”字的原意是指麻料、兽毛编织物。由此可知,褐的原意是用粗麻或兽毛编织的粗布上衣。因为在古代,这种服饰多为从事体力劳动之人所穿,所以褐亦引申为贫苦人、仆役的劳作装、便服(包括了上衣下裤),或指地位卑下的人。到清末,褐在小说、戏曲中称短打。总结说来,褐就是原意为粗布短衣,引申为上衣下裤的百姓服饰。它作为百姓方便活动、居家休闲、劳动服装或武术军服(作训服)穿着,但不宜在礼仪场合穿着。因此,我们可以把褐称为汉服中的便装。

褐最早出现的年代目前尚难以考证,但根据《诗经・幽风》中“无衣无褐”这句可推断出,褐至少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以常理推断,华夏民族本为农耕民族,务农劳动不可能穿着宽袍大袖,所以褐很可能比峨冠博带、宽袍大袖出现的时间更早。到今天,褐依然有它特别的意义,当我们穿着自己的民族服饰过传统节日时,宽袍大袖并非是唯一选择。如重阳节登高时穿着褐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既表现了民族特色,又不会因宽衣大袖而带来行动上的不便。

褐在历史上虽不如“深衣”、“玄端”等礼仪服饰那样有特别详尽的史料记载和穿着时的礼仪规范,但它作为汉服中的轻便服饰,在华夏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史中,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相关推荐 更多